刘冰
(睢宁县人民医院透析室;江苏睢宁221200)
【摘要】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接收的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单双序号将98例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LQC)、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QLQC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4%)低于参照组(1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个性化护理;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法是临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肾脏替代疗法,而为确保血液透析可以有效进行,在治疗前必须建立体外血液循环路径。动静脉内瘘具有血流量充足、使用便捷、安全等特点,现阶段已发展为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通路,其也被称为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线[2]。在临床实际血液透析中,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较多,如体内电解质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凝血功能异常、激素调节失衡等,同时会由于多种因素引发内瘘狭窄或者闭塞而导致功能降低,最终导致透析进展阻断。因此,如何做好内瘘护理,尽量延长内瘘使用期限是现阶段临床研究最为重视的问题。临床研究发现[3],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为此,本研究选择本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接收的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接收的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单双序号将98例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纳入标准: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心功能分级为2-3级。排除标准: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异常发热等造成尿蛋白升高者;伴有严重精神障碍等。参照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43-70岁,平均(56.12±5.27)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6.17±0.41)年;透析时间3个月-6年,平均(3.71±0.69)年。观察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龄45-72岁,平均(57.85±5.23)岁;病程5个月-9年,平均(6.11±0.54)年;透析时间3个月-5年,平均(3.89±0.85)年。两组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研究已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知情。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内瘘使用期间给予常规运动指导、功能锻炼,并观察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间病情变化情况。
观察组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法:①造瘘护理:术前,针对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可通过听音乐、交流等疏导患者不良心理,并主动向患者宣讲动静脉内瘘的知识;指导患者进行双手握拳练习,充分充盈血管;将造瘘处皮肤常规清洗、消毒,并在行静脉穿刺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控制患者动脉、静脉之间穿刺点的距离(8-10cm),尽量一次穿刺成功,若穿刺失败后需及时拔针,并给予冰敷处理,第2日再给予50%硫酸镁湿敷,减轻血管损伤程度;穿刺成功后需密切监测,若患者伴有感染、红肿等情况时需立即拔针并消毒。②内瘘护理:指导患者在造瘘术后1d开展手指功能锻炼、手臂功能锻炼,由手指活动逐渐向手臂活动过渡;术后3d,给予患者红外线灯作以热疗,20-30min/次,2-3次/d;术后14d拆线,并观察伤口,伤口愈合则可在患者术侧肘关节处捆扎止血带,以便静脉扩张,3-5min/次,2-3次/d;术后8周,完成透析后应协助患者行穿刺部压迫,应用无菌纱块,力度以血管震颤为宜,每次压迫时间为10-15min;穿刺后,叮嘱患者避免穿刺部位接触水,并教会患者如何辨别内瘘是否通畅,确保患者可每日自行检查内瘘通畅度情况,告知患者若出现震颤减弱或者合并杂音等情况时则需要及时就诊。③透析护理:患者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出现出冷汗、头晕、便意、腰酸等情况时,提示患者可能伴有低血压,护理人员则应及时降低超滤率,并输入适量生理盐水,同时监督其控制水分的摄入。④健康教育:患者在透析前,护理人员应主动测量患者的体重,并了解其睡眠、饮食情况,以便设置其个人的血液透析指标;邀请院内病友作经验交流会,并通过观看相关电视节目、自由交流、电话会议等方式进行维护内瘘心得体会交流,从而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采用本院自制的健康知识问卷调查表作以评估,问卷主要包括动静脉内瘘功能锻炼注意事项、血液透析、堵塞原因、按压止血操作、预防堵塞共6个项目的知识,用3级评分法评估总分,其中1分代表未掌握,2分代表部分掌握,3分代表完全掌握,总分值为18分,总评分>10分代表掌握,≤9分则代表为未掌握,分值越高表示掌握程度越高。
(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LQC)作以评估,量表主要包括角色功能、认知领域、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共5个领域,共为30个条目,总分值为0-12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3)比较两组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感染、阻塞、狭窄、血栓)的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统计学软件 SPSS22.0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 t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健康知识掌握、QLQC评分
干预前,参照组、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QLQ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QLQC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动静脉内瘘具有血流充足、操作便捷、安全性高等优势,现已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理想血管通路,且动静脉内瘘功能强弱与临床透析效果密切相关[4]。临床中,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低血压,通常是由低血糖导致;二是自身血管,患者由于高脂血症、糖尿病、血液黏稠度高等因素,引发血管堵塞;三是感染,内瘘并发感染后,则会直接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造成血管生长因子的激活[5]。动静脉内瘘失功会造成机体静脉回心血量升高,导致平均动脉压下降,从而加重心脏负荷,引发心理衰竭。临床研究发现[6],在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前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动静脉失功的发生率,提高预后。然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缺乏个性化、科学化、针对性,导致护理质量欠佳。
本研究中,干预后,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QLQC评分更高(P<0.05)。结果提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生活质量。个性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以满足患者心理需求为目标的护理模式,其在心理、内瘘维护、造瘘术等方面给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促使护理措施人性化、程序化,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7]。本研究个性化护理干预中,通过患患之间的经验交流会,可促近患者主动了解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对疾病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此外,个性化护理还可以促使患者提高对护理措施的重视程度,同时遵循护理要求,这有助于加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水平。本研究中,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果提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并发症发生率。在个性化护理实施过程中,早期评估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的危险因素,并密切监控,将预防并发症发生作为首要护理要求,促使护理质量进一步改进,形成管理、监控一体化服务措施,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8]。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蔡莉,林燕雨,黄杏,等.超高压球囊扩张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护理体会[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7,14(7):412-415.
[2]苏姗娜,何达.风险分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3(19):3445-3447.
[3]孙宇.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236-237.
[4]何艳萍.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9):61-63.
[5]陶烁,张珀璇,陆璐,等.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行动静脉内瘘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分析[J].现代医学,2019,47(10):1282-1284.
[6]杨淼淼,赵慧华.中文版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行为量表信效度初步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9):1467-1470.
[7]张莉,程艳娇,刘璇,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侧上肢功能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20,19(1):37-40.
[8]张欲荣.心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的效果观察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