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1月11期   作者:贾晶晶
[导读] 探究降低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的护理干预措施与干预效果。
贾晶晶
睢宁县人民医院透析室江苏睢宁221200
【摘要】目的 探究降低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的护理干预措施与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血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顺序作为分组方式,即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纳入参照组,此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而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此时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记录两组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后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6.00%低于参照组的20.00%,并发症(血栓、感染与肢体肿胀)发生率8.00%低于参照组的26.00%,且护理满意度98.00%高于参照组的7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透患者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动静脉内堵塞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血透;动静脉内瘘;堵塞;护理干预
前言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而动静脉内瘘则是患者在血透时建立的一条血液通路,其作用在于维持血液透析的长期进行。虽然,动静脉内瘘对血透患者生存而言极具重要意义,但穿刺处理、低血压等因素易对动静脉内瘘造成影响,增添瘘堵塞的发生风险[1]。以往在血透患者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可能会因为指导不充分,或是未及时提供护理帮助与指导,导致动静脉内瘘堵塞,而早期护理干预是护理人员根据血透特点与患者情况开展的护理干预工作,不仅能够提升护理效率与质量,而且也能够为动静脉内瘘术的实施提供保障[2]。鉴此情况,我院在50例血透患者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旨在降低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血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顺序作为分组方式,即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纳入参照组,该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8例、22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55.24±2.20)岁;原发病:糖尿病肾病16例,高血压肾损害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8例,多囊肾炎7例,肾病综合征10例。将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该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30例、20例;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55.49±2.09)岁;原发病:糖尿病肾病11例,高血压肾损害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多囊肾炎11例,肾病综合征8例。两组以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2)患者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排除标准:(1)因合并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无法正常沟通者;(2)合并传染性疾病者;(3)合并恶性肿瘤者;(4)无法将坚持且规律行血透治疗者;(5)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者。
1.3方法
在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法: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动静脉内瘘相关注意事项,如术后休息保持平卧位,将肢体抬高至30°;拆除风险后可手捏橡皮球,以此扩张静脉,加快内瘘成熟速度等,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术后肢体进行观察,做好切口护理工作,并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在研究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方法:(1)内瘘护理:在血透前,向患者讲解建立并维护动静脉内瘘的重要性,并结合其体重、血透期间饮食与睡眠等状况,指导合理透析指标的设定,以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同时,严密监测患者各项情况,对其内瘘血流不畅与透析低血压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提前制定预防措施。在血透过程中,护理人员首先明确患者内瘘血管位置后对管壁通畅度与弹性进行观察,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随后严格遵循无菌原则进行穿刺操作,尽可能穿刺于内瘘吻合口5cm之内的血管,方法为绳梯法或扣眼法。在血透结束后,叮嘱患者以合适的力度按压穿刺点,以触及内瘘震颤并达到止血目的为最佳。血透结束后1d,清洗患者术侧肢体,并涂抹喜辽妥软膏,通过温水毛巾进行湿敷,时间控制在30min,最后轻轻按摩术侧肢体5min。(2)并发症预防护理:①血栓:向患者讲解血透过程中血栓的形成原因,同时每日交接班对患者末端血运及各导管情况进行观察,若患者主诉进食不佳,及时为其补液,避免低血压,并做好血红蛋白监测工作,一旦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则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进行调整,避免血液过于黏稠导致血栓。②感染:做好患者的卫生护理工作,尤其是开展各项操作时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在内瘘术后注重护理吻合口。每次穿刺时,避免选择皮肤破损处作为穿刺点,并且在查房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感染发生,及时对感染进行相应处理。③出血:因患者静脉在内瘘术后转向动脉硬化,再加上静脉血管内压升高与抗凝药物的使用,若护理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出血,故需要护理人员在穿刺时合理选择进针部位,预防血栓与出血的发生,避免定点穿刺。
1.4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
并发症包括:血栓、感染与出血等;护理满意度由患者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该问卷包含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服务态度与服务及时性三大内容,满分100分,根据评分划分为高度满意(90分-100分)、满意(70分-89分)与不满意(小于70分),护理满意度=(高度满意+满意)/患者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指标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指标采用(%)表示,行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P<0.05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后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6.00%低于参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动静脉内瘘是患者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前提与关键,由于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对透析效果造成影响,故积极采取护理措施对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护,对血液透析的开展极具重要性,一方面能够延长内瘘使用时间,另一方面也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3]
此次研究,我院主要在血透患者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6.00%低于参照组的20.00%,且并发症(血栓、感染与肢体肿胀)发生率8.00%低于参照组的26.00%(P<0.05),以上结果表明早期护理干预在降低动静脉内瘘堵塞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上可取得显著成效,分析是因为护理人员实施该护理干预时围绕内瘘与并发症两个方面进行,例如血透前,向患者讲解建立与维护内瘘的重要性,可提高患者依从性,使其积极参与到内瘘护理过程中[4];在血透时,护理人员全面观察内瘘血管位置各项情况,对穿刺部位进行合理选择,并且在血透后做好止血工作,能够多方面保障动静脉内瘘术的实施,为血透治疗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并减轻外界因素对内瘘造成的影响,降低静脉内瘘堵塞的发生率[5]。同时,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感染、出血与血栓)做好护理工作,如观察患者末端血运与各导管情况、监测血红蛋白、清理吻合口等,均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一种体现,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内瘘堵塞发生率。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8.00%高于参照组的74.00%(P<0.05),说明患者在血透过程中对早期护理干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研究认为,相对于常规护理干预,早期护理干预的内容更具全面、系统等特点,护理人员视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透析指标,评估患者发生内瘘血流不畅等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提前做好预防处理,同时在血透过程中积极为患者维护动静脉内瘘,积极预防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可让患者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既能够体现出早期护理干预的优势,又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6-7]
    综上所述,予以血透患者早期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艳萍.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9):61-63.
[2]李新霞,陈瑞娟,骆绚芬.早期护理干预在降低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51-53.
[3]陈璇,许细惠,陈漫虹,等.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4):180-181.
[4]李似姣,谭志燕,李锦花.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疗效[J].吉林医学,2019,40(3):658-659.
[5]刘会文,邓悠悠.护理干预预防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8):170-173.
[6]谢瑾棣,吕淑宁,万真真.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0):1588-1590.
[7]周宇.优质护理干预对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疗效[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8):2901-29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