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玉兰
(普洱市中医医院;云南普洱665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88例,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本文采用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并通过焦虑自评表和抑郁自评表,来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DS、SAS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临床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冠心病;负性情绪;焦虑;抑郁
冠心病是一种以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为表现形式的一种心脏病包括炎症、栓塞等闭塞反应[1]。有研究指出[2],冠心病患者在确诊后常常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特点,而此类消极情绪的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病情难以彻底好转,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影响疗效,也不利于患者预后。因此,在临床上除了采用针对性的治疗和常规护理外,还会予以冠心病患者心理干预,以调节其负面情绪。在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现总结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我院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88例,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1.5±7.4)岁;观察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2.1±6.8)岁。经过筛选抽取出的所有患者都已基本了解了本次研究的所需的各项内容、指标以及研究目的,本次选取的患者均符合临床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抽取的研究对象当中,排除了具有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其他严重的功能疾病的患者、视听说能力障碍者,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患者评估: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按照一对一的原则来让患者填写调查问卷,同时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来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在评估完成后,应将患者的心理评估信息如实填写,并根据其个体化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②家庭支持:在患者确诊后,除了对患者予以心理护理以外,还需要做好家属的沟通工作,鼓励家属参与到心理护理干预的计划中,让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多陪伴、关心和鼓励患者,可以让其感受到正能量的支撑,使患者获得归属感,做好情绪上的调整,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来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③心理护理:应通过健康教育来为患者介绍冠心病相关的知识,同时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诉求;多倾听患者的想法,并且予以更多精神方面的反馈支持;根据患者的消极想法,应做好排解和疏导,积极处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护患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能够让患者更信任医护人员。④放松疗法:可以通过音乐疗法、故事分享会等方法来转移患者对病情的注意力,使其在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
1.3评价方法
通过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来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其中,若SAS评分>50分,则提示患者出现焦虑症状,若SDS评分>55分,则表明患者处于抑郁状态。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 表示,采用 t 检验,P<0.05,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上,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需要承担较大的经济压力,并且需要长期治疗,随着病程的推移,患者会逐渐在治疗过程中缺乏信心,同时过度担心病情复发、恶化,从而出现程度不同的消极心理[3]。而负性情绪的出现,会导致冠心病患者的神经功能受到刺激,这对于本身具有心肌缺血症状的患者来说,无疑是具有危害性质的诱发因素。因此,在冠心病患者诊疗中,除了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病情好转程度以外,我们还应加强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关注,当发现患者出现负性情绪后,应予以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在本次研究中,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对病人的心理起到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在临床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善玲,徐玉林,黄红艳.早期系统心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9,2(15):211-212.
[2]熊月.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焦虑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3(09):145-146.
[3]王亚娟.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7,10(09):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