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理论干预联合安宁疗护在肿瘤晚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1月11期   作者:李雪源
[导读] 探讨希望理论干预联合安宁疗护在肿瘤晚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李雪源
(徐州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目的 探讨希望理论干预联合安宁疗护在肿瘤晚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37例肿瘤晚期患者作参照组,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37例肿瘤晚期患者作为联合组,予以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予以联合组患者希望理论干预联合安宁疗护,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心态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患者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S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患者S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肿瘤晚期患者实施希望理论干预联合安宁疗护的干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在疾病终末期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肿瘤晚期病人的护理中应用。
【关键词】安宁疗护;希望理论;肿瘤晚期;心理状况;生活质量
前言
近年来,我国癌症患者的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化疗是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法。据临床医学研究结果显示[1],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受癌细胞影响较大,常出现疼痛、焦虑、抑郁等症状,并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这对患者的终末期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造成严重影响。希望理论干预是指引导处于困境或逆境的个体树立起能够坚持美好生存信念的一种干预模式[2]。安宁疗护又名为临终关怀,指的是对处于生命终末期的患者进行心理、生理上的舒缓护理,使其从容、安宁地走向生命的彼岸[3]。随着“优逝”的人文理念逐渐普及,安宁疗护及希望理论干预逐渐被人们所采纳,得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本院以74例癌症终末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希望理论干预联合安宁疗护对肿瘤终末期患者的应用效果作为研究目的。现作如下报告。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37例肿瘤晚期患者作参照组,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37例肿瘤晚期患者作为联合组。参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24岁至77岁,平均年龄(53.82±8.24)岁;肿瘤类型:胃癌7例,乳腺癌8例,食道癌6例,胰腺癌9例,其他7例;文化程度:初中及高中26例,大专本科及以上11例。联合组中男性18例,女性19例;年龄22岁至76岁,平均年龄(52.82±9.64)岁;肿瘤类型:胃癌8例,乳腺癌7例,食道癌7例,胰腺癌8例,其他7例;文化程度:初中及高中25例,大专本科及以上12例。将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含知识宣教,为患者介绍疾病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案;指导患者按医嘱用药,并告知患者及家属该药物在服用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嘱咐患者坚持食用富含营养且清淡易消化饮食习惯等常规护理,使患者在住院休养期间感受到舒适、安心。
联合组患者实施希望理论干预联合安宁疗护干预,具体如下:①成立干预工作小组:对组内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正确掌握安宁疗护及希望理论的核心内容,在考核合格后再上岗工作。②心理承受力护理:该护理方案由患者的主治医生及责任护理人员在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情况后共同拟定,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生老病死观念,提高患者对肿瘤疾病的认识,为其建立心理防线。评估患者本人及家属的具体心理状况后选择恰当时机告知其具体病况。③死亡理念教育: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通过主动沟通的方式深入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引导其正确树立死亡观念。在实施教育前依据患者的生活地域文化、经济水平等条件评估其对死亡的应对能力,将资料与具体情况相结合,帮助患者接受现实情况。在实施教育时,护理人员应采用温和的语气,并注意维护护患关系,增加对患者的说服力,使其逐步接纳现实。④心理支撑:患者在知晓情况后可能会出现抑郁、愤怒、茫然等情绪,护理人员可指导家属了解其现存的问题,尽可能地营造出和谐的病房气氛,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来自于家属及护理人员的关爱。护理人员采取倾听、交流的方式了解患者的临终愿望,尽可能地帮助其完成愿望;在患者的病房中摆放绿植等充满生机的物品,可以激励患者产生继续治疗、延长生命的想法,焕发其对于美好生命的向往之心。医院建立肿瘤晚期患者的社会关怀通道,通过社会志愿者对患者的探访及陪伴等方式,激发其社会认同感。⑤组织病友会:定期组织病友会活动,为患者提供与其他病友交流的场合,能够交流分享经验,引导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
1.3观察指标
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患者在干预前后生活质量,主要从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理功能3个项目进行评价,每个项目总分为40分,所得分数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比。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价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量表内容包括“我常觉得比平时容易紧张”、“我因为一阵阵头晕而苦恼”等问题,其评估分数低于50分表示无焦虑,51分至59分为轻度焦虑,60分至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两组患者干预前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患者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调查结果显示[4],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死亡率逐渐升高,在确诊后患者的预估生存期约3个月至6个月,患者在确诊后因疾病所带来的疼痛及高昂的治疗费用常陷入悲伤、焦虑、抑郁的情绪中,对其本人及家属的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影响。因而,除常规的药物治疗之外,需要对患者进行认知、心理支持等护理干预,协助患者树立继续治疗疾病的信心和建立从容地度过人生最后阶段的心境[5-6]。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之中,护理人员将患者疾病症状的相应护理作为工作主要内容,未能顾及患者心理需求。临床研究发现,安宁疗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在疾病晚期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而希望理论则尊重患者在不同阶段的真实需求。
本研究中,干预后联合组患者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该结果说明希望理论干预联合安宁疗护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在最初知晓病情后情绪极有可能走向崩溃,而护理人员及家属强有力的心理支撑能够帮助其走出逆境。临床研究认为[7],对于处在生命终末期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而言,“希望”是支撑起其生命的重要因素。为此,我院将希望理念干预与安宁疗护相结合,在为患者营造舒适病房氛围及按意愿减轻痛苦的同时,予以其“希望”的信念支撑,使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研究中干预后联合组患者S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人员通过希望理论干预激发患者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并努力为其营造出温馨舒适的病房氛围,将患者的心态维持于积极的状态中,能够有效地缓解其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8-9]。在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树立了正确的生死观念,使其意识到即使处于生命的终末期,依旧可以怀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努力地生活,而不是无所作为地等待生命的消亡[10]。
综上,对肿瘤晚期患者实施希望理论干预联合安宁疗护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在疾病终末期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呈,孟爱凤,智晓旭,等.晚期癌症病人安宁疗护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9,33(5):791-795. 
[2]张漪.安宁疗护联合希望理论干预对肿瘤晚期患者不适症状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9):106-107.
[3]胡明丽,贺恋秋,汪进.安宁疗护对肿瘤晚期患者死亡认知态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9):13-15.
[4]黑维琛,王辉,张恒,等.安宁疗护对肿瘤晚期患者临终期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5):570-573.
[5]王娟,徐枭喻,黄焜."一核多元"团队照护模式在晚期肿瘤患者安宁疗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20,19(3):59-64.
[6]黄丽眉,欧阳英,胡伟珍.疼痛管理对肿瘤晚期安宁疗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92-94.
[7]申智慧.安宁疗护联合希望理论对肿瘤晚期患者的影响[J].2020,34(8):630-632.
[8]陈鹏,李艺,邓立华.肿瘤科老年癌症晚期患者的安宁疗护模式的构建[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9,17(1):130-131.
[9]林惠容,赵冯娥,李美容.探索安宁疗护在肿瘤病房晚期癌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系统医学.2020,5(9):150-152.
[10]刘爱萍.安宁护理在晚期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0):2816-2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