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芬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眉山620575)
到医院检查时,常常会听到血常规检查,在整个检查中,这一检查是比较重要的,能够了解到身体的许多信息。然而这一检查会打针,许多朋友多打针有恐惧感,非常不愿意打针,甚至因为害怕被打针而不愿意进行血常规检查。事实上,这一检查作用巨大,并不会让你白“扎”的。
一、认识血常规
从字面上不难理解,血常规主要就是对血液进行一般的、常规性检查。血液分布于身体各个部位,进行全身循环,若将心脏比作动力源泉的“发动机”,那么血液就可以比作身体“物质运送工具”,由此可见,血液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人体血液重量是比较大的,可达到人体体重的百分之八。血液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将会承担着运送各类物质的责任,如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水等等,它和身体许多细胞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可以通过对血液的检出,来看出身体其他方面的情况。一般来说,对血液的检查,其种类是非常多的,而最为常见的最为普通的检查,就是血常规检查,这一检查主要是分析血液细胞数量、分析血液种类,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了解,进而判断身体情况。
人体血液的构成主要有两部分,其一为液体,其二为有形细胞,而血常规检查就是对有形细胞进行的检查。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血液细胞分为三类,即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等,血液中的这三类细胞都是骨骼中骨髓制造出来的。
二、血常规检查的作用
进行血常规检查,其作用是比较大的,他可以帮助医生更好的了解病情,进而为制定诊疗计划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以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从这里不难看出,进行血常规检查对疾病的治疗意义重大,因此不要因为害怕扎针就放弃了指血血常规检验。一般来说,通过血常规检查,能够了解到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判断有无脾功能亢进,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判断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1.医生通过血常规情况来了解病情
在实际的诊断中,医生为了更好的了解患者病情,常常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血液和身体许多组织、细胞联系紧密,对他们进行检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这些组织情况,进而帮助医生更好的了解病情。对于部分疾病来说,血常规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
2.协助医生拟定诊疗计划
对病人进行血常规检查,医生可以通过检查结果分析学细胞数量,进而判断出患者可能存在哪些风险,应当采取哪些治疗方法,要不要给予输血,医生还可以结合血常规检查结果,判断病情严重与否,进而拟定出更为合理的诊疗计划。
3.能够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若患者存在贫血情况,例如患有缺铁性贫血,在给予补铁治疗后,可以在一定时间段后进行血常规检查,医生可根据检查结果判断补铁治疗效果,若治疗不明显,则可探究其原因,进而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更好的对患者进行治疗。
4.白细胞总数指标能够判断是否被感染
白细胞能够反应身体的免疫能力、灭杀细菌能力,若白细胞较少,表明患者身体抗感染能力较弱,大多是一些病毒引起的,可能被感染,如存在肝炎、麻疹、伤寒等疾病,另外,营养不良也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若白细胞增多,常见于各种化脓性球菌或杆菌的感染,如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和白血病等。
5.红细胞方面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是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组织的主力军,这两项指标的增减大多相同。一氧化碳中毒、肺气肿等疾病会让这两类细胞变多。在贫血患者中,则表现为这两类细胞偏少,根据血红蛋白的多少,可以判断出贫血的严重程度。
6.血小板方面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的增加的原因有体外和体内的区别。体外表现为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后的急性感染;体内则是因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某些恶性肿瘤的早期等。血小板计数减低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白血病,这类疾病会造成骨髓造血功能受损,新造血液数量难以满足身体所需;二是脾功能亢进等导致的血小板被破坏,且数量巨大,一时难以修复;三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使得血小板消耗过多,补足所需时间较长,短时间内呈现出数目低的情况。
三、血常规异常可能存在这些潜在危险
若经过血常规检查,发现结果出现异常,那么可能表示身体出现了这些情况,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等。
1缺铁性贫血
贫血类型比较多,其中缺铁性贫血是最为普遍的,患上这一疾病的病人,常常会感到头晕,容易疲倦,没有力气,而且脸色比较苍白。这些是缺铁性贫血的常规临床表现,若要对其确诊,则可以进行血常规检查,将这一疾病“揪出来”。
对于孕妇来说,题目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发人群,在怀孕期间,她们身体对铁的需求量会增多,若没有及时摄入含铁较多的食物,没有补充身体所需的铁元素,则以出现缺铁性贫血。就其引发原因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其一,失血过多。女性经量较大,进而引起失血过多。其二,铁元素补充不足。例如用餐是挑食,专挑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忽略了铁元素的补充,造成铁元素摄入不足,进而引起缺铁性贫血。其三,吸收不良。也就是说患者自身的消化系统、胃肠道系统对营养的吸收不充分,使得身体营养跟不上,进而引起缺铁性贫血。
2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也是血液科一种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再障的发病率已有明显增加,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分别在20岁前后和60岁以后,重型再障起病急,进展迅速,常以出血和感染发热为首发症状。
在出现身体异常疲劳乏力(这通常预示着贫血)、脸色苍白、皮肤出现一块一块黑紫色斑块(皮下组织出血)、口腔黏膜或牙龈出血时都应该查一查血常规,从而尽早发现再障的端倪。
3白血病
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老百姓又称之为“血癌”。它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儿童90%以上是急性白血病,尤其是2-7岁的儿童高发。儿童白血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有:进行性贫血、出血、发热和肝脾淋巴结肿大。
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白血病患儿的早期症状非常不典型,很多时候家长会忽略。因此,对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骨关节疼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应提高警惕。如果发现以上任何一个可疑症状,家长应马上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当然了,经过血常规检查,其结果发现异常,除了前面列的四类疾病外,还可能提升有其他血液疾病,例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同时血常规检查也是诊断许多感染性疾病的重要依据,如白细胞升高常提示细菌感染,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往往提示病毒感染。所以,大家要重视血常规检查,不要因为怕打针就放弃血常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