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生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0月10期   作者:朱李辉
[导读] 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病理生理改变的相关性。
朱李辉
(淇县人民医院;河南淇县456750)
 
 
摘要 目的: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病理生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2月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上腹痛综合征、餐后不适综合征两组。对于两组患者的症状和严重程度技能型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病理生理改变相关性。结果:上腹痛综合征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要高于餐
后不适综合征。而餐后不适综合征组患者的胃排空延迟率要比上腹痛综合征组患者高。早饱症状患者的胃排空率要高于无早饱症状患者。餐后饱胀患者、腹胀患者以及爱妻症状患者的最大耐受阈值下降。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不同症状有着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同的感染率,但是症状和胃排空功能、感觉功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无明显相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感觉功能改变和某些特定症状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关键词:感觉功能;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功能;幽门螺杆菌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一种起源于胃十二指长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并且缺乏结石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1]。罗马Ⅲ级标准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进行描述,包括:上腹痛和上腹灼烧感;早饱感、餐后饱胀。而基于症状的特点,可以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上腹痛综合征等[2]。以往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相关性的研究中,主要是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整体分析,本次研究是对于两组不同综合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病生理变化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9年1月~2020.2月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过胃镜、血常规、生化检查、腹部超声诊断之后,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30-76 岁,平均(54.51±4.31)岁。餐后不适综合征组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32-76 岁,平均(55.53±5.21)岁。纳入标准:存在消化不良症状;三个月内未接受抗生素及相关药物治疗;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胃肠道手术史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合并心、肝、肾疾病、合并慢性严重感染与糖尿病;合并胃肠道器质性疾病,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病以及恶性肿瘤。
1.2方法
    调查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询问患者10个消化不良症状,包括早饱、腹胀、恶心、餐后饱胀、上腹部不适、上腹痛、嗳气、呕吐、纳差以及上腹部灼烧感等。医生负责指导,患者自评。0分:无症状;1分:经提醒存在症状,但是症状未经常出现;2分:自觉感到症状,但不会对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3分:症状严重。
对于患者实施常规内镜检查,活检内容包括胃窦小弯黏膜、胃体小弯活检,之后将胃粘膜标本进行HE 染色及 Warthin-Starry 银染色,并对于患者进行病理诊断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判断,胃粘膜人任何部位存在WS染色阳性的情况下,认为Hp 阳性。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Pearson 简单相关分析正态样本。其中,计量指标采用 x±s,t 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指标比较采用χ2 检验。
2.结果
2.1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相关性
     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15例(18.75%)。其中上腹痛综合征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9例(60%),而餐后不适综合症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为6例(40%),因此上腹痛综合征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明显要高于餐后不适综合症患者(P<0.05)。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与患者是否出现餐后饱胀为负相关,意味着患者出现餐后饱胀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低,其感染情况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无其他症状并无关系,要所有症状的严重程度不相关(P>0.05)。
2.2胃排空与饮水实验
     所有患者均完成了胃排空试验和饮水试验。餐后不适综合症的胃排空延迟比例要比餐后不适综合症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腹痛综合征组的感知阈值要比餐后不适综合症组更高,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最大耐受阈值要低于餐后不适综合症组,见表1。
 
3.讨论
     近几年来,许多专家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十二指肠微炎症之间具有密切关联。相关研究发现,严重的十二指肠微炎症要比轻微严重的症状重2.22倍,提示黏膜炎症的部位、轻重等均是出现症状的影响因素。而发生炎症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3]。
     当前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作用不够清晰,幽门螺杆菌感染为阳性或阴性的患者对比,其优势症状和病理生理机构并无较大差异。专家认为,感染幽门螺杆菌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生理的改变之间并无明显联系[4]。另外,作为整体对于不同类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对比时,饮水试验阈值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意味着,即使患者是同一证型,那么其生理和病理的改变依旧存在差异。但是单一症状的出现可能是与某种病理生理异常存在更紧密的联系,而同一种亚型患者会出现多种病理生理异常。基于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可能会对患者造成影响的主导症状以及提示某种病理生理异常的特定症状,从而采取治疗[5]。
综上所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上腹痛综合征患者和餐后不适综合症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有明显差异。但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病理生理改变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并无明显关系。但是,特定症状和相应的病理生理异常之间具有紧密联系。
参考文献
[1]邸岩,夏志伟,葛颖, 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与病理生理改变的相关性[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5,(3):208-211,242.
[2]宋志强,柯美云,王智凤, 等.不同分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病理生理机制的比较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18,30(10):729-732.
[3]邓莉.功能性消化不良近端胃功能及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2016.
[4]孙凯凯,杜勤,曹红艳.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莫沙必利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9):3363-3364.
[5]谭树慧,任卫琼,夏伯候, 等.醋炙乌药-木香对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排空及胃肠激素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9,30(5):684-6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