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初筛价值.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0月10期   作者:高文君 吴颖洁 闫俊芳 何愿强 陈友惠 徐肇元通讯
[导读] 为探究血常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价值,该实验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高文君  吴颖洁  闫俊芳  何愿强  陈友惠  徐肇元通讯作者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41)
【摘要】目的:为探究血常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价值,该实验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方法:实验收集了31例确诊患者及23例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基线信息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两组间临床基线信息及血常规各项目。结果 新型冠脉病毒肺炎组白细胞总数均值、淋巴细胞均值及中心粒细胞均值较对照组减少,其中淋巴细胞数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为0.837(95%CI:0.713-0.960)。结论:血常规对新型冠脉病毒肺炎具有初筛价值,其中淋巴细胞的诊断价值良好。
关键词:新型冠脉病毒肺炎  血常规  诊断价值
目前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第七版)中确诊的金标准仍为对病原学的检测。但核酸检测的方法,耗时(至少3-4小时出结果)、假阴性率高(约15%-20%)、实验室要求高、设备昂贵、需要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操作等缺点。因此对于新冠病毒的诊断方法,是科研探索的方向之一。同时也有研究发现,在重症新冠肺炎感染的患者中,有较低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血小板及较高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NLR)[1]。并且升高的NLR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良预后的一个独自预测因子[2]。血常规与胸部CT相比,具有经济、快捷、患者接受程度好等优势,因此我们预探索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初筛价值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以下是我们的研究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们入选了2020年2月至2020年4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4名来自发热门诊、留观区及确诊病区的患者,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第七版)中确诊的金标准分为确诊组和对照组。排除标准为:患者既往确诊有肿瘤、结缔组织疾病、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HIV感染、接触有毒物质病史等的患者,经排除标准筛选后纳入全部患者进行研究。
2.2 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在医院病历查询系统中收集全部入选对象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有无流行病学史、有无临床症状、既往史、用药史、发病初始 的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血脂、心肌损伤标记物、心电图、胸部CT等基线资料并记录。通过比较确诊组与对照组中血常规中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NLR、血小板、血红蛋白计数等,寻找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并根据计算出约登指数得出最佳截点,最后应用ROC曲线工具评价该指标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测价值。
2.3统计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或中位数来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 用单因素ANOVA检验进行分析,否则用Mann-Whitney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检验法。检验水准α<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基线信息比较
我院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平均年龄为46±16岁,其中男性占比为48.4%,平均发病时间的中位数为31.94天。两组在临床表现、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ACEI/ARB用药史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2.2两组间血常规具有显著差异
通过对两组血常规的各项数值比较,发现新型冠脉病毒肺炎确诊组白细胞总数均值、淋巴细胞数均值、中性粒细胞均值较对照组减少,并有统计学差异,的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数与淋巴细胞数百分比(NLR)、血红蛋白、血小板、单核细胞数在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2.3血常规对新冠病毒肺炎初筛具有一定价值
血常规中对于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漏诊率最低是淋巴细胞数,其诊断的灵敏为:87.1%,其次为中性粒细胞数,最差的为白细胞总数。误诊率最低的指标是白细胞总数,其特异度为87%,其次为淋巴细胞数,最差的为中性粒细胞数。准确度最高指标为淋巴细胞数,最差的为中性粒细胞数。阳性预测值由高到低分别为白细胞总数87%(95%CI 73.2%-100.7%),淋巴细胞总数84.4%(95%CI71.8%-97%),中性粒细胞数73.5%(95%CI 58.7-88.4)。阴性预测值由高到低的分别为:淋巴细胞数81.0%(95%CI64.2-97.0)、中性粒细胞数70%(95%CI 49.9%-90.1%)、白细胞总数64.5%(95%CI47.7%-81.4%)。分别绘制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的ROC曲线,其中淋巴细胞数AUC为0.837(95%CI:0.713-0.960),白细胞数AUC为0.772(95%CI:0.639-0.905),中性粒细胞数AUC为0.732(95%CI 0.592-0.871),进一步将三个指标融合后,发现AUC未明显提高(AUC=0.873)。
                       
A:白细胞数ROC曲线图;B:淋巴细胞ROC曲线图;C:中性粒细胞ROC曲线图 D: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合并后ROC曲线图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新冠病毒肺炎诊断方法进行研究。依托我院为昆明市新型冠状病毒定点收治点,我们共收集了确诊病例31例,同时根据当时别诊断为疑似留观患者经过筛选后入组23例。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信息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均衡可比。我们共收集了血常规项目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数、单核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NLR等具体数值,两组对比发现白细胞、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有统计学差异,其余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NLR在新型冠状病毒组中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这有可能样本量过小,NLR在本试验中经正态性检验后发现不符合正态分布有关。NRL在许多新冠病毒肺炎研究中具有预示疾病严重的价值【3】。本试验中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较对照组减少,但两者的最佳截点仍在参考值范围内,这意味着临床工作中若应用此经验,需要重新划定界值,而不是简单的应用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这样的结论。但关于截点,若样本量扩大,纳入更多的样本,截点的数值也是在变化中的。在对以上三个指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价值方面从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ROC曲线下面积等综合评估,淋巴细胞数的诊断价值最佳,其次为白细胞总数,最差的为中性粒细胞数。但将三个指标综合后,其ROC曲线下面积未进一步提高,这提示综合评估三个指标来进行初筛不比单独评价淋巴细胞一项更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组中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较对照组减少,其中淋巴细胞数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初筛具有良好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A S S , B X C , C H W , et al. Abnormalities of peripheral blood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in Wenzhou, China[J]. Clinica Chimica Acta, 2020, 507:174-180.
[2] Yang A P , Liu J , Tao W , et al. The diagnostic and predictive role of NLR, d-NLR and PLR in COVID-19 patients[J].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2020, 84:106504.
[3] Ma A , Cheng J , Yang J , et al.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as a predictive biomarker for moderate-severe ARDS in severe COVID-19 patients[J]. Critical Care, 2020, 2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