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恩庆
(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介入辅助下经皮肝脏穿刺置管引流术用于临床治疗肝脓肿的疗效。方法:利用数字随机表分组法将从我院选取的8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介入辅助下经皮肝脏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L-6、CRP、TNF-α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6、CRP、TNF-α指标分别为(61.65±11.26)ng/L、(3.25±0.42)g/L、(21.32±1.31)ng/L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值<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0.00%)亦高于对照组患者(70.00%)(p值<0.05)。 结论:超声介入辅助下经皮肝脏穿刺置管引流术用于临床治疗肝脓肿具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超声介入;经皮肝脏穿刺置管引流术;肝脓肿
肝脓肿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若患者不积极接受治疗,会产生较严重的后果[1]。临床中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通常治疗时间较长,效果不明显,手术治疗对患者创伤较大,且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2]。超声介入辅助下经皮肝脏穿刺置管引流术应用于肝脓肿患者的治疗中,在近年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即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如下文所示。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脓肿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皆知情且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肝脓肿,【排除标准】:心脏、肾脏等其他脏器有严重疾病者,有精神病患者,难以沟通者。
对照组:男:女=21:19;年龄:24-65(45.1±0.5)岁。
观察组:男:女=22:18;年龄:24-66(45.3±0.4)岁。
组间资料对比,p值>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即切开脓肿部位,抽吸脓液,清洗脓腔,置引流管,术后给予患者常规的抗感染治疗。
给予观察组患者超声介入辅助下经皮肝脏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方法,即为患者取适合操作的体位,在超声介入下选择穿刺点、穿刺深度、穿刺径路,按照手术标准消毒、麻醉,切开2mm的切口,配合超声进针,进针时嘱患者屏住呼吸,进入脓腔,抽吸脓液,置入导丝,抽出穿刺针,沿导丝置入引流管,试验引流通畅后固定引流装置,若引流不通畅则调整引流管位置直至引流通畅,术后给予患者常规的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脓腔消失且未复发,体温恢复正常,有效:脓腔有所改善,体温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没有达到显效和有效标准,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
本文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的是X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选择t检验,P<0.05表示对比数据有很大差别。
2 结果
根据表1可知,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6、CRP、TNF-α指标相近,且p值>0.05,分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较对照组患者更低,P<0.05。
3 讨论
肝脓肿起病急且病情发展较快,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出现脓液漏出进入腹腔等严重的后果[3]。超声介入辅助下经皮肝脏穿刺置管引流术应用于肝脓肿患者脓液引流的治疗上,可以利用超声准确定位脓肿的部位,有效的避开大血管,降低感染的几率[4]。与传统的手术治疗相比,其创伤小,患者恢复快,能显著的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5]。
从本文可以看出,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6、CRP、TNF-α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也较对照组高,P<0.05。
总之,超声介入辅助下经皮肝脏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优良的治疗效果,且能减少患者机体的损伤,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利用。
参考文献:
[1]林如君,李琪虹.超声介入联合PTCD治疗肝脓肿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5):113-115.
[2]张莹.超声介入辅助下经皮肝脏穿刺置管引流术用于临床治疗肝脓肿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6):21-23.
[3]矣哲,周策勋,董娇楼,赵亚丽,马志新.超声介入辅助下经皮肝脏穿刺置管引流术用于临床治疗肝脓肿的疗效分析[J].系统医学,2019,4(7):101-102.
[4]曹晓明.超声介入辅助下经皮肝脏穿刺置管引流术用于临床治疗肝脓肿的疗效观察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4):139-140.
[5]安宁宁.超声介入辅助下经皮肝脏穿刺置管引流术对肝脓肿的临床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4):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