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剑南
山东嘉诚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中,钻孔灌注桩技术多应用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其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主要在于提高建筑基础结构承载力,增强建筑地基稳定性。但是由于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质量要求的提高,相关人员在应用钻孔灌注桩技术时,还应根据建筑工程设计参数,明确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1钻孔灌注桩技术概述
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其基本施工步骤如下:(1)钻孔。在钻孔机械设备的帮助下,完成钻孔操作,形成大小符合要求的桩孔。(2)安装钢筋笼。使桩孔在钢筋笼的支撑下保持稳定性。(3)混凝土浇筑,形成稳定的桩柱。在钻孔灌注桩技术实施的过程中,相对其他相同类型的施工技术而言,更加复杂,施工过程也较为困难。因为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位置通常情况下较为隐蔽,对施工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掌握扎实的施工工艺。钻孔灌注桩技术相比于其他施工技术也有明显的优点,施工噪声小,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钻孔灌注桩技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有效确保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改变施工策略,从而使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效果能达到最佳。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是也不能在施工过程中掉以轻心。钻孔灌注桩有时钻孔成孔速度过慢会影响施工进度,需要相应的施工人员努力把握好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2钻孔灌注桩技术的优点
2.1加强地基的稳定性
一般而言,钻孔灌注桩技术对土层有较好的压密,渗透,劈裂效果,而且这三种效果有很强的相关性。这三种作用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效果也有所不同。随着混凝土灌注压力的不同而改变,压力大则增强渗透性,压力小则增强稳定性。不论其性能如何,都具有较好的稳固性能。根据当地土质和自然环境,钻孔灌注桩技术可以积极地调节土层的性能,根据不同情况调整构成成分,以改善地基的稳定性。
2.2安全性较高
钻孔灌注桩技术将地基本身与自然界的泥土紧密结合,从而产生高质量的地基质量。在混凝土施工中,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液具有渗透作用,因此加强了灌注桩与土层的连接,使连接部分更加密集,从而为地基质量安全提供了出色的保护作用。此外,灌注浆液会对地基施加强大的压力来改善地基的质量,可有效降低地基沉积,提高地基安全性,有效的对抗地震等自然灾害。
2.3降低施工成本
如今的钻孔灌注桩技术比起传统的适应能力更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随着技术的逐渐进步,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实际操作也越来越容易,因此,施工速度的提高和操作难度的降低,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钻孔灌注桩技术在现代建筑业中颇受欢迎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实践流程
建筑工程施工期间,钻孔灌注桩技术具有提高建筑物基础结构承载力,增加作业中土壤密度、增强地基稳固性等作用。具体来说,钻孔灌注桩工艺对建筑施工场地内地质条件适应能力强,整体施工流程简单,安全性能突出。相关人员可通过以下施工流程发挥钻孔灌注桩的基本功能,提高建筑物建设水平。
其一,全面分析建筑项目施工区域内的土质条件,随后根据土质分析数据选用钻孔工具,并提前清理施工地点中石块、土壤杂质。
第二,清理土壤内的颗粒物,然后准备再生泥浆。在此期间,为提高再生泥浆利用率,相关人员应在获得再生泥浆后及时落实除沙工作。
其三,使用钻孔工具、设备钻孔,钻孔作业完成后放置钢筋笼,固定建筑建筑物基础工程,增强建筑稳定性。
其四,在钻孔内钢筋结构稳固后,开始浇筑混凝土。
其五,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期间,整体施工流程具有明显的危险性,所以在作业过程中应重视塌陷、土壤孔隙等风险的预防。现阶段,钻孔灌注桩技术已经成为建筑物基础建设的基础性工艺。但随着国民对建筑物质量要求的提高,相关人员还应在钻孔灌注桩技术实践中,确保各项作业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4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4.1制作和安放钢筋笼
首先,在制作钢筋笼时,应仔细检查钢筋的质量,确保钢筋的外观、等级及型号符合施工设计规范。焊接钢筋笼过程中要注意是否还残留细小的缝隙,保证钢筋笼的完整性。钢筋笼完工后,在干净、平坦的地方堆放钢筋笼子,将钢筋笼子水平堆放并保证不超过两层。在验收钢筋笼时,应检查各焊缝质量,箍筋间距及钢筋笼高度,钢筋笼高度根据孔底标高与设计桩顶标高确定,并保证留有设计要求的外露长度。如果要把钢筋放在运输车辆上,必须找到专用的运输车辆。为了确保钢筋笼的质量,必须把钢筋笼放在干净平整的地方。为避免改变钢筋笼的原有形状,每隔4米在放置钢筋笼的现场放置十字钢筋,用来安装和固定钢筋笼。由于吊点承受的压力最大,因此要进行强效加固。如果起重机的高度不足以安装钢筋笼,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将钢筋笼分成两个节或者三节。为了使钢筋笼的保护层的厚度与设计标准一致,可以将混凝土混合砂石对其进行加厚。
首先,在下方钢筋笼前,需对孔底进行二次清孔,保证孔底沉渣厚度满足要求(沉渣厚度:端承桩不超过10厘米,摩擦桩不超过30厘米)。搅拌水下混凝土时必须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采用间歇性搅拌机对材料进行拌制。在二次清孔后,宜在半小时内完成钢筋笼下放及水下混凝土浇筑施工,以防止由于空歇时间太长导致的塌孔。一般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长,气候的转变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当混凝土在严寒或者酷热的环境下灌注时,必须有效地保持混凝土的温度稳定,高温环境下进行降温,低温环境下井升温。此外,淤泥应尽快处理,以避免环境污染。浇注混凝土时,导管下放至距孔底0.3至0.5米,首盘混凝土浇筑量需至少没过导管1米,每次提升导管时,都需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为2至6米,且提升导管时,严禁触碰钢筋笼。
4.2上浮的钢筋笼
在浇注混凝土时,由于浇筑速度的控制不好或埋设管位置的控制不好,将钢筋笼抬起。因此,要控制灌注混凝土的速度,降低混凝土的高度。避免由于混凝土高度过高对钢筋笼地面现产生的巨大的冲击。通过定期测量混凝土的高度,根据合理的时间拆卸导管,从而减少导管在钢筋内时钢筋笼上浮的情况。采用快插慢拔导管形式,使导管能够准确地从钢筋笼中分离出来。
4.3钻孔灌注桩技术的管理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相关施工规范保证各工序的质量。为此,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引进先进的施工设备,好的设备是决定施工是否成功的基础。此外,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的技术人员较少,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较低,缺乏管理人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的管理会有所疏忽,所以要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知识教育,选拔高技术、高知识、高管理能力的施工人员就十分重要。除了需要高质量的人才,提高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质量,还必须加强技术施工各项目组之间的联系,发挥各部门工人之间的协调作用。此外,还要组建专门的监督小组,对施工现场按时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安全隐患,并快速作出选择来处理这些问题。对钻孔灌注技术的管理以上几个方面要同时进行,这样才能发挥最佳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深化发展中,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种类愈发多样。钻孔灌注桩技术是建筑工程基础结构施工中的核心工艺,其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对完善建筑物整体性能,提高建筑物建设水平意义重大。但是为发挥钻孔灌注桩技术实践价值,相关人员还应在施工期间做好钻孔、清孔、养孔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徐时武.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20):58-59.
[2]張磊.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具体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6):45+47.
[3]薄纯斋.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