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喜
江苏誉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 225300
摘要: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专业性强,管理流程繁琐复杂,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个人综合素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借鉴成功的管理经验,通过自主学习与经验积累,能够酝酿出更多的新点子、新创意、新想法,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1导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群众对建筑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都有了较大幅度提升,导致建筑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而一个企业对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其信誉水平和未来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
2建筑施工管理中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工程施工标准不统一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开展期间,存在很多较为复杂的施工环节,为了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往往会将这部分施工外包给第三方施工单位,这就导致了部分环节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技术与原施工单位出现偏差,无法统一施工标准。不仅如此,不同的施工单位对于施工质量的评估体系也不同,这就导致了部分外包环节的施工质量无法达到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部分施工单位为了加强自身的经济效益,将部分环节外包给收费较低且施工水平较差的单位,甚至部分承包商根本没有相关的从业资格,这种情况极易导致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外包环节得不到质量保障。大部分施工单位也没有规范性质量监督工作,造成工程施工效率得不到保障,甚至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2项目质量监督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大多数监督人员都没有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甚至将自己的监督工作当做一份闲职,无法发挥监督工作的最大效用。在监督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腐败现象,经常性的出现“走过场”式监督,导致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不仅如此,大部分监督人员都是由基层施工人员提拔上来的,缺乏监督管理的专业知识,并且缺乏对所有施工环节的认知。也就是说,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大部分监督人员只对自己曾经接触过的岗位有深入了解,对于那些未曾接触的岗位,并没有深刻的认知,即便展开监督工作,也不能直接发现各施工环节中的问题以及安全隐患。另外,施工单位也不会为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提供培训机会,无法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以及监督人员的管理水平,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最终的责任仍然需要施工单位承担,影响施工单位的施工效率不说,还会降低施工单位的施工效率。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往往没有为监督人员制定科学的监督体系。监督人员就像是施工现场里的“闲散人员”一样,只是在施工现场四处“游荡”就算是完成了监督工作。另外,由于缺乏对监督人员的考核方式,导致监督人员缺乏对监督工作的工作激情,难以全身心地为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考虑。
3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应对策略
3.1健全制度体系,实施精细化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首先应当结合企业发展规模与经营实际,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避免出现制度死角,保证每一道施工工序都有相对应的管控制度,尤其与建筑工程质量相关联的管理制度,工程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应当会同相关部门,进行集中商议与研讨,以确定质量管理制度涉及到的各项条款与细则。比如《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施工质量检查制度》、《试验、检测管理制度》、《质量问题处理制度》、《质量管理自查与评价制度》、《质量信息管理和质量管理改进制度》等,使每一项质量都能够有效发挥管理效力,确保每一个分部或者分项工程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规可守。
比如在脚手架搭建环节,管理人员必须亲临现场,并在技术人员的陪同下,对整个搭建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如果发现连接件固定不牢,或者作业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管理人员可以向施工人员本人发出警告,如果作业人员屡教不改,应及时将情况反馈给上级领导或者部门,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3.2健全质量管理机构,明确岗位职责权限
工程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立业之本,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工程与精品工程,施工企业应当在质量管理方面下大力度,下狠功夫,首先由企业负责人牵头,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机构,并明确每一个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构建一个责、权、利清晰对等的质量管理格局。每一名管理人员应当肩负起质量管理工作重任,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节点进行巡检、抽检,并督促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自检。其中的涉及的检查内容包括:建筑物深基坑、桩基、地基处理的质量检查,地基与主体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查,防水、保温、钢结构、幕墙等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供热系统、采暖系统、通风照明系统、电气系统的安装质量检测等。每一道施工工序都需要由质量管理机构中的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并形成一个详实的检查记录。
3.3构建高效培训体系,提升人员综合素养
培训教育是施工企业日常基础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增强全体员工责任意识,促进员工整体素质提升的一条有效路径。因此,企业应当结合建筑工程的规模、投资额度、建设重点以及现有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权限,制订一个可行性高、适用性强的培训教育计划,将建筑施工管理要点、管理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有效应对、员工的个人综合素养、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等内容纳入到培训计划当中,并通过集中培训或者线上远程培训等方式,使参训人员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在实际工作当中做到恪尽职守,积极向上,以带动其他领导员工的工作热情,为提升建筑工程质量齐头并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尤其是部分管理人员对一些特殊的施工工艺类型比较陌生,而且欠缺这方面的管理经验,这就很容易出现管理漏洞,而埋下质量隐患,因此,可以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向管理人员灌输施工工艺流程以及管理要点,保证在现场施工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管理效力,使一些管理难题迎刃而解。比如在雨季来临时,如何做好软基施工的管理工作,当管理人员接受内部培训以后,就会熟练掌握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要素。像做好面层排水,在雨水来临前保证摊铺的松土压实完毕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培训体系的逐步完善对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
3.4增强监督管理力度,优化工作考核模式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使质量管理工作有了落脚点,有了工作方向,但是,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在管理机构健全的同时,应当综合考虑建筑施工过程管理的重要性,而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应当成为施工企业一项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在监督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明确具体的监督内容,比如基坑排水、石料回填、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都应当心知肚明。同时,为了验证监督管理成效,施工单位需要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工作绩效考核,考核以100分基准分,60分为及格分,对于低于60分的管理人员,应当对其实施再教育,或者采取调岗措施,为其他的优秀管理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
4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对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分析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并随时伴随着改变。因此,在各个方面都要应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将施工实际情况与管理完美结合与协调,选择一个适合企业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科学发展方式和管理控制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冬冬.试论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门窗,2019(16):48.
[2]刘运俊.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分析[J].居舍,2019(24):159.
[3]黄建.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策略[J].门窗,2019(15):108.
[4]潘骋.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