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应用探索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1月31期   作者:吕贵芳
[导读]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施工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
        吕贵芳
        百川伟业(天津)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施工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已经有几十余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BIM技术与建筑施工过程更加贴合、配合程度也更高。BIM技术通过信息建模、建筑设计等促使建筑工程在设计、施工以及信息整理阶段的质量水平更满足企业单位和建筑使用者的需求。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体现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体现了我国建筑企业总发展水平在国际中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建筑管理者通过智能组装装配式构件来建造装配式建筑。由此可见对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本文就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引言
        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设计标准化和安装专业化的特征,在工程实践中需要做好二者的协同管理工作。BIM技术作为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的主要工具,有助于解决装配式建筑面临的各阶段不协调、信息收集困难等问题,是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推动剂。对于装配式建筑,借助BIM技术,通过实时信息共享和先进的模型构建,可以有效促进装配式建筑设计与施工管理,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的协同发展。
        1 BIM技术特点
        1.1可视化
        在出现这个名词之前,在我们建筑产业的现代化建设开始前,我们采用的房屋设计主要是二维模型,主要是能看到某些建筑外表和相关构造,立体性差,需要发挥个人想象力来理解某些真实的三维图像。但是,使用了3D技术,我们可以展示建筑的立体图像,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对建筑进行后期处理时,不同的工种发生冲突。
        1.2可进行模拟施工控制质量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施工模拟将设计过程中的信息直接呈现到施工过程中,即站在更实际的角度将施工方案中呈现的数据、技术和原理带入到施工现场环境中去,从而及时发现由于实际环境的不同设计方案中存在的缺陷。通过施工模拟可以有效地将建筑工程质量水平控制在可见的范围之内,从而加强BIM技术应用的针对性。例如BIM技术可以通过激光对所要测量的建筑物体进行高速扫描,结合HDR的高分辨率影像去进行相应的物体影像采集,进而确定所测量物体的三维坐标,同时实现物体的实景复制。BIM技术在所测量物体的测距方面也有精确的数据采集,该技术包含了激光测距的传感器,以及高精准度的角度传感器,将所收集到的数据在后台进行软件的处理,得到所需要的点云数据。现阶段中BIM技术在测量时的测量距离最远可以达到1千米以外,在测量精度方面,可以达到2.5毫米内,因此在建筑的工程测量方面完全可以满足相应的检测要求,从而可以通过模拟施工控制质量。
        1.3 BIM模型的设计统一
        我们使用3D技术设计建筑物模型时,设计的建筑模型将有很好的设计效果,这种模型也能对建筑物的内部某些结构有详细了解,方便我们详细了解建筑物的内部材料,光源,内貌等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同时,设计师可以基于3D技术收集的数据来设计建筑模型,同时设计师还可以基于3D技术收集的数据。分析对建筑存在不足,可以制定最佳优化方法。
        2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应用
        2.1 BIM技术在吊装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应用
        BIM技术在吊装节点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前期设计、构件制作、运输、存储采用了BIM技术融合RFID技术之后,构件都有了唯一编码,并且分类、定位都较为精准,便于开展吊装工作。在吊装之前,可通过BIM建筑模型模拟施工方案,用三维的形式完整体现施工流程,便于技术及操作人员开展实际操作,同时也能够达到可视化技术交底的作用。对于预留部位、空洞等要注意精确度,确保按照设计要求及施工方案进行,不影响后续工序的开展,同时要注意吊点的位置安排,要根据相关安全操作规范进行吊点起吊,确保吊装施工安全。
        2.2构件的施工管理
        装配式建筑中包含不同的构件,而且装配结构体系也不完全相同。在施工中应做到各个构件的相互配合,以及人员安全。施工实施主体在制定预制构件吊装总体流程时,应正确领会各类结构体系预制构件的吊装顺序和吊装要领,合理安排工期,做到预制构件吊装均衡化施工,实现现场施工设备和劳动力等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化利用。目前使用最多的施工工艺是在预制构件中预埋钢板或其他钢部件的连接构件,通过套筒灌浆、螺栓连接等方式达到各个构件的连接。在吊装连接过程中,主要还是节点部位的连接稳定性问题。BIM技术建立的模型中,关于构件的详细信息均可查询,重要的是可以模拟施工现场的拼接过程,避免事故发生。在吊装模拟过程中,可以输入构件的数字化信息和提取的节点链接方式,在模拟吊装过程中对连接的整体稳定性分析、预留孔洞的位置精准度分析以及节点连接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分析,可以发现问题和不足,实时调整构件设计,优化设计方案。为人员吊装提供依据,指导工作。
        2.3 BIM技术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具体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针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等到问题出现了以后再寻求解决方法,要提前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备案。同时技术人员也要针对天气等这些可能出现的意外对具体的施工人员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保障,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做到资源的合理分配,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可以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做出调整。例如在对装配式建筑质量工程管线碰撞进行检测的过程当中,可以充分利用BIM的优势,对其中设计的管线进行数字化的检测,从而对整体设计进行详细的了解,有助于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发现设计当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改正和调整措施,避免后期出现质量不达标、设计不合理而被打回的情况。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线模型设计的合理性和实际性,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能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那么就需要进一步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方法进行内部管理系统的优化和完善。相关企业和单位应当大力支持先进设备的引入和使用,帮助相关技术人员能够采用高效的技术设备,合理利用BIM技术建立可视化模型,提高各项参数的准确性,同时还可以有效控制施工进度。采用传统建筑管理模式的过程当中,不免存在技术人员缺乏联系实际的情况,这主要是技术人员没有对理论知识和管理实践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系,那么基于BIM技术模式的应用下,就可以大力引进一些4D模拟技术来对建筑项目进行整体的分析,从而构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信息模型,便于相关技术人员能够直观了解到建筑模型当中存在的不足和安全隐患,之后可以借助BIM技术来采取进一步调整措施,结合相关典型的案例分析经验,来有效解决模型设计当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还可以借助该项技术来进行外部和内部的精准测量工作,对建筑项目进行完整的扫描,从而进一步提高扫描结果的准确性,与建筑项目要求更加的契合。
        结语
        随着装配式建筑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开展建设,对于装配式建筑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通过与BIM技术的充分结合,能够为项目管理提供信息化管理的新思路及新型管理方式,解决装配式建筑建设实践工作中与传统项目管理的矛盾,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实现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艳梅.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7):3-4.
        [2]杨亮.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32):172.
        [3]李永涛.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