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规划中的相关技术方法关键探讨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1期   作者:张琛宝
[导读] 我国社会各方面的高速发展,国民经济迅速提升,国民生活水平提高,而电力工业作为一个社会生存、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科技产业,也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更上一层楼,电力工业也起着一个发展领头羊的作用。
        张琛宝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忻州供电公司  山西省忻州市   034000
        摘要:我国社会各方面的高速发展,国民经济迅速提升,国民生活水平提高,而电力工业作为一个社会生存、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科技产业,也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更上一层楼,电力工业也起着一个发展领头羊的作用。为了社会安定、和谐的发展,为了使国民经济的稳步提升,确保全社会电网系统的稳定、和谐并且正常的发展,确保国民生活供电情况的稳定状态。因此要在电网系统建设过程中做出一定的规划与设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科学资料与相关技术,为国民的生活、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创造出更好的机遇。
        关键词:电网规划;现状;技术方法
1 电网规划的现实意义
        电网规划中要采取动态化的方法,电网规划的工作中主要是监控电力负荷的运行状态,结合电力负荷的实际情况调整规划管理的方案,准确监控电网运行。电网规划中遵循闭环监控的原则,利用实践操作完善电网规划的过程。电网规划中选用了量化评估的方法,运用规划的手段完成电网的管理工作,促使电网规划能够跟踪电网系统的运行,加强电网结构的稳定性,确保电网规划在电网系统中的和谐性,完善电网规划及运行的环境。
        在电网项目推进过程中,电网建设与城市用地和空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电力设施落实困局、加快项目落地,实现电网规划与城乡建设规划有效衔接十分必要。电网规划是采取法制化手段,将电网发展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无缝对接,既满足电网可靠性和经济性的要求,又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对电力建设用地进行前瞻性规划控制,将电网供电能力具体反应为布局實施内容,切实落实到变电站分布、位置以及线路走向和线位。在项目实施前通过政府层面规划确定新建变电站落点、预留变电站、廊道用地位置,以饱和负荷目标网架考虑老旧电力设施改造更替后的通道(包括架空线路迁改、入地),推动电网建设项目落地,促进电网建设与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2 电网规划的基本流程
2.1明确规划目的和规划依据
        依据电网规划技术导则和电网安全标准充分发挥电网规划对电网建设投资的指导作用,加强电网规划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的互动,实现电网在现有基础和水平上有目标、有计划、有效率地健康发展。
2.2基础资料收集
        历史及现状基础资料,是做好现状分析及后续规划的基础,通过收集社会经济发展、区域用电负荷、电网电源、电网网络及设备运行情况等数据资料,有利于全面了解规划区电力需求增长情况、电网设备和资产现状,有助于客观分析评价现状电网运行情况和深入挖掘电网存在的问题,使电网规划更有针对性。
2.3电网现状分析         
        电网现状分析主要包括规划区的功能定位、地区社会经济概况、规划区电力需求现状分析、电源现况及电网规模、网架结构、运行情况分析等,剖析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现状分析是电网规划的关键环节,后续的规划工作都是针对现状问题,结合当地经济及负荷发展情况开展的。客观全面的掌握现状电网运行情况和电网存在的薄弱环节,便于有针对性的提出规划解决思路和措施。
2.4电力电量需求预测
        进行电量及负荷需求预测,包括总量、分区预测和空间负荷预测。由于影响电力需求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一般综合多种方法进行预测,给出高中低预测方案,并提出一个推荐方案作为电网规划的基础。


2.5电源规划
        电源规划是电力平衡以及输变电工程的主要基础。在政府制定的电力发展规划指导下,结合电源现状分析、电力分布及输送情况对规划及远景年的电源进行规划,并说明非规划电源投产的不确定性,有条件的需进行经济及减排的相应分析,对电源方案进行相应的优化。其具体内容包含并不仅限于各个规划年:新增电源项目描述,包括电源类型、容量、规模、投产时序、接入电压等级;退役机组安排,包括电源类型、容量、退役进度等;远景电源的发展情况。
2.6明确规划的技术原则
        为使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规范化和标准化,更好的指导电网规划设计工作,应根据规划区电网发展目标,以国家、地方及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导则、规程和规范为基础,针对电网存在主要问题,根据负荷预测结果,结合目标网架,合理选择并制定供电区分类、供电电压、安全准则、变电站规模、供电可靠性、接线方式、中性点运行方式、无功补偿、电能质量、电力用户供电、配电自动化等技术原则。主网规划技术原则包括容载比选取、电网结构、变电站及线路等方面;中压配网规划技术原则包括中压配电网结构、开关站、配电站及线路等方面;低压配网规划技术原则包括低压架空网和低压电缆网的导线截面选择、接线模式、供电半径、低压配变选型等方面。
2.7输电网和高压配电网规划
        编制远期初步规划→编制近期规划→编制中期规划→编制远期规划
3 电网规划中的关键技术方法
3.1落实好负荷预测工作
        负荷预测是强化电网规划的一项关键措施,电网运行中容易受到多方因素的干扰,引起负荷变化的问题,在电网规划中就要实行负荷预测,提高电网电能分配的准确度,进而维护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在强化电网规划时,应该改变传统负荷预测的方法,提升负荷预算的准确性,维护电网规划管理的可行性。负荷预测时选择了灰色系统的方法,利用灰色理论微分方程预测电网规划中未来负荷,避免负荷预测时出现误差,以便强化电网规划的适应水平,在基础电网建设中更要注重负荷预测工作的实施,以当地电网的实际情况为主,采用灰色系统的预测方法,及时预测出电力负荷,掌握当地电网负荷发展的情况,强调电网规划的合理性。
        3.2 软件系統在电网规划与设计之中的运用与投入
         地区电网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既要合理又要有效是一项艰难的工作,这需要电网系统的规划设计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仅要清清楚楚的明了这一地区历史电网系统的具体情况与其原有的负荷和其原有的负荷分部状况,而且还要将该地区历史与现如今的各项用户的相关数据全面、广泛的进行收集加以研究、分析,这项数据之中要包含占地面积、负荷情况、人口数量和交通拥挤状况等等,运用电网规划与设计的相关软件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专业的分析与深度的研究,通过软件系统的运用可以大大加快工作速率使原本复杂的数据统计工作变得简单易行,与此同时还可以减少该工作的投入时间与人力劳动货源的浪费现象。
        结束语
         总之,电网规划设计涉及的因素较为复杂,在对其关键技术问题展开研究时,应该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在掌握大的方向时,也要兼顾容易产生疏漏的细节,既要充分全面的考虑经济以及社会需求,也要重视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发展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电网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提高电网的输送效率,为电网的科学合理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的做到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李丹.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通讯世界,2019(13):77-78.
[2]刘明畅.基层电网规划问题探讨[J].低碳世界,2017(19):380-381.
[3]王豪天.以区域协同发展为背景的电网规划[J].企业管理,2017(28):216-217.
[4]何涛.电网规划中的相关技术方法关键探讨[J].智能城市,2019,5(03):8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