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涛
天津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300000
摘要:当前,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农村供水问题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面对日益发展的经济水平提升,要有效解决农村供水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科学合理化措施,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目标。本文旨在对当前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战略进行探索研究,希望能给相关部门带来一点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供水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探索研究;参考建议
引言
当前,农村供水是国家实施新农村建设和振兴乡村经济战略的重要环节,是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主要内容。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十分重视农村供水建设。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早期的农村饮水困难到如今遍布城乡的供水网络化建设,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阶段,我国的农村饮水难和饮水不干净问题基本已得到解决,同时也拥有了形式多样的农村供水运营模式,农村供水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与当前飞速发展的经济水平相比,农村供水的整体水平与城市相比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因此,相关部门要采取科学合理化措施解决农村供水问题,将农村供水网并入城市供水主管网,有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战略。
一、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设计原则。
1、明确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有效实现农村扶贫攻坚计划,人民群众饮用优质水,供水部门按照上级管理部门有关要求,明确到2020年年底全面实现自来水“村村通”战略目标,并对自来水厂的工艺进行提升,提高自来水出厂质量,完成城乡自来水管网入村到户,进一步优化自来水管网建设,并对区域内所有管网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防止出现管网漏水问题,并重点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2、明确措施。
供水部门要进一步确保城乡饮水水质,改善农村居民饮用水质质量和口感,并对自来水厂的水质处理工艺进行创新变革,完善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有效提升自来水厂出水品质,提高人民群众对集中供水水质的信任度。让广大人民群众信赖集中供水,积极使用集中供水。同时,要对部分水质较差区域增加净水设备,改善水质检测系统,并提升供水部门工作质量和专业化水平,有效提升出厂水质。对于部分距离较远、管线较长的乡村,要投入再次消毒设备,并引入增压供水方式,及时保障农村居民饮上安全水质。
3、强化管理,长效运行。
为确保自来水管网入村到户工程建设,并保障入户自来水质优良,供水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供水标准进行建设,要按照科学合理化原则做好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维护,加强管理,落实好有关文件精神,建构与现代化管理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的长效运营机制,保证供水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总体思路。
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思路上,要坚持城乡供水基调设施为基本方向,要将资源进行整合,按照规模化发展方向,进行专业化运营,并提供优质供水服务,同时,还要结合区域化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供水设施现实状况等影响因子,科学合理化配置水源,高效建构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对城市供水管网进行拓展和延伸,并将骨干供水管线进行联通,将区域农村供水管理进行整合,有效提升农村供水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供水状况,并充分发挥市场运营机制的作用,加强市场主体建设,创新融资体系,建立规范化运营管理机制,有效提升供水企业的运营效益。同时建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新时代要求的城乡一体化管理目标。
三、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空间布局。
1、统筹配置供水水源。
传统的“一地一水”供水模式已经与时代不相适应,因此,在新形势下,要结合不同地区水源状况,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化配置,实现原水统筹,建构城乡一体水的原水供水格局,利用原水连接,按照区域就近供水原则,互相备用,有效提升水源安全性保障。
2、对城乡一体化供水模式进行优化。
(1)城市管网延伸的大伸展模式。
为有效改善城乡供水单元管网各自独立的现实状况,在所有城市供水管网覆盖区域,实现向农村延伸和拓展,建构大管网供水模式,有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2)区域联络管网的连接模式对城市管网不能延伸的地区,提倡取消行政区域限制,依照水源和地理状况,科学划分供水区域,实现地区城乡一体化联网供水模式,对地区规模化联络供水管理布置状况作进一步优化,有效实现区域互补、供水管网互通模式。
(3)整合区域供水单元的块状模式。
将农村供水管理和自来水厂进行整合,实现区域供水主网串接,让不同区域自来水厂供水互相备用,有效提升供水保障。
3、规模化布设水厂。
当前,自来水厂运营规模与运行还有发展空间,相关管理部门要对此进一步优化配置,要关停一批规模较小、水质无法保证、制水工艺较落后的小型自来水厂,进一步减小制水经济成本,不断完善水厂布局,实行原水统筹、自业水厂合并、规模化经营的供水形式。并且,依据自来水厂的供水能力和供水范围来确定水厂的经济性,以选择合适的供水模式。
(1)直供模式。
自来水厂的直供模式比较适合大规模自来水厂,这类自来水厂一般供水能力较大,供水范围也较广,并且制水工艺和水质都比较优良,社会反响较好,比较适合这种直供模式,可以提升这类自来水厂的经济效益。
(2)馈点模式。
当大规模自来水厂因为供水范围太大,出现经济效益明显下降趋势时,则可以采取这种馈点模式,将质量优良的自来水接入下一级供水点,进一步改善乡村供水水质问题。
(3)控股、参股的重组模式
根据城乡供水一体化布置现状,相关部门要整合城市供水企业、区域性供水企业、农村水单元,倡导社会力量加入城市供水投资,采取划转、并购、控股、参股的方式,加入城市供水资源,重新整合城乡水务资产,组建或新建供水体系,逐渐形成以产权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共同承担起城乡一体化供水经营管理工作。不过,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
(4)城乡供水一体化的 PPP 模式。
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是我国重要的公共服务化工程,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可在地方财政能承受的范围内,有效推广PPP模式。引入PPP模式,可以为城乡一体化供水模式融资运营企业,这样不仅有效解决了政府资金不足,而企业想投资却对农村供水投资效益前景不乐观不甚有积极性的问题,又能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各方优势,这样让企业投资积极性增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又保障了人民群众利益,实现了社会的良性发展。
(5)城乡结合建设应急备用水源,打造城市供水第三水源。
城乡供水项目要根据各地区区域地理条件,将区域供水主供水管网之间互相联通。当某一区呈现供水紧张态势时,可以实现从邻近区域应急调用水源,及时解决城市供水紧张问题。另外,在对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进行科学规划时,要综合考虑城市应急水源或备用水源问题,要建设好城乡一体化供水应急水源或备用水源,在出现特殊情况时可以及时解决问题,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重复建设,规避出现浪费水源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与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就成为了大势所趋,同时也很有必要性。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对城乡供水现状进行认真分析,进一步完善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有效解决农村供水出现的种种问题,为农村居民提供优良水源,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汉松.“十三五”时期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现状、问题与对策 [J]. 水利发展研究,2017,17(11):57-61.
[2]山东省水安全保障总体规划. 山东省水利厅发,2017- 12-23.
[3]王邓红,姜海军,殷芳芳. 浙江农村饮用水提升工程研究[J]. 给水排水,2014,50(08):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