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企业环己醇工艺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1月31期   作者:于欣悦,程晓彤,刘暴杰
[导读] 在国内聚氨酯行业中,聚酯类多元醇是最重要的原料中间体之一,而已二酸系聚酯多元醇又是聚酯类多元醇家族中的主要成员
        于欣悦,程晓彤,刘暴杰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德州253000
        摘要:在国内聚氨酯行业中,聚酯类多元醇是最重要的原料中间体之一,而已二酸系聚酯多元醇又是聚酯类多元醇家族中的主要成员,广泛应用在聚氨酯弹性体、聚氨酯鞋底料、PU合成革、TPU材料等产业中简述了己二酸系聚酯多元醇的用途、生成工艺,对醇色度异常类型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提高多元醇醇色度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聚氨酯;环己醇;工艺流程
        1、环己醇工艺技术选择
        目前世界上环己醇生产按原料的不同可以分为苯、苯酚两种路线。苯酚法工艺应用甚少,主要以苯路线为主导。
        (1)苯酚路线
        1937年,美国杜邦公司用苯酚加氢合成环己醇,主要以煤焦油提取苯酚为原料。苯酚可以在2.5MPa、150℃、镍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环己醇。
        苯酚法是一中比较古典的方法,该法产品纯度高,生产技术成熟,不锈钢设备需要量少,但苯酚资源有限,仅适合于苯酚原料相对丰富。此种工艺路线在国外有一定的采用,在国内不现实,因而未在国内推广。仅在美国Hopewell、巴西Paulinia、比利时Zandvoorde、德国Zeitz和意大利Novara等有5家工厂采用此法,目前总规模约为15万t/a。
        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世界上90%的苯酚都是以苯为原料,采用异丙法生产。苯酚制环己酮的方法也得到改进,并且达到了大规模化生产的阶段。美国Allied公司采用钯催化剂,于2~4MPa、150~170℃,将苯酚一步法加氢,生产环己醇。
        以苯酚为原料生产环己醇具有生产安全性高,产品质量好,副产物少的优点。但其受苯酚原料供应的限制,且由于异丙苯法生产苯酚时联产丙酮,因此采用苯酚作原料生产环己醇,将受到苯酚和丙酮市场消费平衡的制约,只有在苯酚与丙酮的消费增长比能够保持平衡的情况下,才可能选择苯酚作为环己醇生产的原料。因苯酚价格和供应方面没有苯有优势,因此此种工艺路线在国内现阶段不合时宜,一直未被采用。
        (2)苯路线
        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大量廉价的苯从石油中直接提取,因此以苯为起点原料的工艺路线随着原料市场的充实,已占据生产的主导地位。由于苯法工艺流程成熟,原料易得,我国的都是采用以苯为原料的工艺路线生产。
        苯路线因中间工艺不同又分为环己烷氧化法和环己烯水合法两种。环己烷法是以苯为原料完全加氢得到环己烷,再氧化生产醇酮(KA油);环己烯法是苯选择加氢得到环己烯,再水合生产环己醇。
        两种工艺各有优缺点。
        1)环己烷氧化法
        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经美国杜邦公司、孟山都公司、英国的帝国化学、法国的罗纳普朗克公司的不断努力和完善,逐步改用苯氢化氧化法,即精苯催化加氢生成环己烷,空气氧化环己烷生成环己酮和环己醇(即醇酮油,又称KA油)。
        主要工艺步骤为:在压力0.8MPa(G),温度 170℃,镍催化剂存在下,苯与氢气加氢生成环己烷。然后环己烷与空气氧化生成环己基过氧化氢,随后环己基过氧化氢在钴盐催化剂的作用下,低温分解成环己酮和环己醇混合物,通过精馏分离,得到环己酮,分离出的环己醇,在铜锌催化剂作用下,再脱氢生成环己酮。
        该法工艺技术成熟,原料易得,但该工艺过程有废碱液产生,需配套建设废碱焚烧系统,原料利用率低,成本和安全、环保等方面,存在不足。
        2)环己烯水合法
        环己烯法是日本旭化成公司在80年代开发出来的新工艺路线,1990年在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基于此工艺的商业装置并投产成功。

国内案例有:
        (A)华鲁恒升现有10万吨/年醇酮装置节能改造项目的醇酮装置2014年9月投产,环己醇生产能力10万吨/年,环己烷生产能力2.04万吨/年。
        (B)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单线20万吨/年环己醇,2016年投产。
        (C)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单线15万吨/年环己醇,2015年技改增产。
        (D)唐山中浩,单线15万吨/年环己醇,2015年投产
        (E)福建天辰耀隆,单线20万吨/年环己醇,2015年投产
        (F)浙江恒逸,单线20万吨/年环己醇,2017年投产
        (G)福建申远,2×20万吨/年环己醇,2017年投产
        (H)鲁西化工,单线20万吨/年环己醇,2015年投产
        以上各装置均采用环己烯法制取环己醇,装置运行良好。
        该工艺技术流程步骤为:精苯在钌催化剂的存在下控制一定的温度、压力,使苯部分氢化,生成环己烯和环己烷。苯的转化率为40~50%,环己烯选择性80%。在高硅沸石催化剂存在下,使环己烯和水转化为环己醇。环己烯的转化率为10%,环己醇的选择性为99%。
        采用该工艺生产与传统的苯法相比,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产品的质量好,纯度高;
        2)苯部分加氢的反应条件缓和,加氢及水合反应均在液相中进行,操作安全,不需采用专门的安全措施;
        3)副产品少,环己烷是唯一的副产品,可作为有价值的化学产品销售。
        4)环保具有优势,加氢和水合反应过程像烷法工艺那样产生一元酸、二元酸、酯等,废液量少,环保投资低(不需要建设废碱焚烧锅炉),而且不存在设备腐蚀性。
        5)生产过程不存在设备结垢问题,不存在堵塞问题,因此事故少,维修低。
        最近新建的己二酸及己内酰胺项目,多以配套环己烯法环己醇工艺为主。已发展成为环己醇/酮生产的主流工艺。
        (3)工艺技术比较
        环己烷氧化法工艺技术成熟,原料易得,但该工艺过程有废碱液产生,需配套建设废碱焚烧系统,原料利用率低,成本和安全、环保等方面,存在不足。
        环己烯工艺原料利用率高、苯消耗低,较好地避免了环己烷氧化工艺过程的废碱液产生。
        通过对比可知,环己烯法工艺具有综合竞争优势,为当前技术的发展新趋势;该法工艺由日本旭化成开发,多年来技术封锁严重,制约了该法工艺的发展;近年来,国内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通过不懈努力,早已实现技术和关键催化剂的成功国产化,已在国内较为普遍的应用。
        我国河南神马集团公司和石家庄焦化集团公司采用环己烯法工艺,是引进日本旭化成公司的技术,投产以来,证明这种生产工艺技术先进,工艺过程成熟可靠,便于操作。特别是经过国内多年的发展与改造,国内对环己酮装置已经有比较深的研究与掌握,环己烯法催化剂和主要设备已经完全实现国产化,国内开发的催化剂在多家企业进行多年的装置运行,使用效果良好;催化剂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问题及产业化问题已经解决。
        2 结论
        本装置采用以苯为原料的工艺路线,环己烯水合法生产环己醇,作为己二酸生产的原料。整个工艺技术先进、原料易得、原料消耗低,经济效益较好,是目前国内外主流工艺,而且国内外已有多套成熟的生产装置,适合本工程选择。
参考文献
[1]郭浩然,陈蕴智,王娇阳,张正健,孙令泽.改性木聚糖对PBAT/PLA复合材料包装性能的影响[J].中国塑料,2020,34(12):17-24.
[2]赵鑫,常静.己二酸合成己二腈技术路线[J].煤炭与化工,2020,43(10):124-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