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学生平安离校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李淮 、龙华
[导读] 随着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与愈发向好的发展,在毕业生问题上,对于毕业生离校的教育也日益备受注目,越来越多人的目光集聚在学生离校教育之上
        李淮 、龙华
        河南省息县第二高级中学    464300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与愈发向好的发展,在毕业生问题上,对于毕业生离校的教育也日益备受注目,越来越多人的目光集聚在学生离校教育之上。学生安全离校的方式与教育理念是高中生涯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与任务,同时也是中学教育理念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与学校的安全稳定息息相关,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
        关键词:高中生;离校方式;探索
       
        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最开心的事莫过于终于度过高考这一关卡,奔向家的国度好好放松休息,但在离校之际,学生们的平安离校问题随之有了隐患,因此我们根据近几年农村高中学生平安离校的经验中领会总结了一些要点,并在实际工作当中不断创新开拓新的模式,终于寻到了一点有效之策。这些举措有利于学校的稳定发展,更有利于将来孩子们的成长成才之路,因此本文就这些经验浅议探析,以供参考。
        
一、高中生离校时表现及背后探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时代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巨变,教育事业正逐步稳定地向前迈进,漫漫长河的流逝,人们的思维正发生变迁,形成了如今这种错综复杂又交杂不定的局面。尤其对于学生群体,高中生正是处于这样一个青春朝气活力澎湃的时期,因此很容易接受新事物,更容易受到新观念的影响。对于高三学生来说,由于面临毕业,马上要步入大学的生涯,寒窗几年的苦读、错综复杂的外界信息、即将进入的大学生活,种种因素等使得毕业学子们有着更为纠结杂乱的心态,再加上近几年升学压力越来越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众多学生对于未来何去何从还是渺茫的,因此在临近离校之际,时不时会有一些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复杂难以解释的行为现象等。在此简单举一些例子供大家参考,如对于自身的安全观念、安全问题等放松警惕,不甚在意;对于整理档案方面、党团事务等是随缘,无暇管理的态度;大张旗鼓的奢侈浪费,行不正之风等。种种问题都向我们表明关心学生离校教育问题迫在眉睫,它向我们发出了警钟,亟待我们思考并解决。
        但同时,我们也不必因为离校问题的紧急而感到心惊恐慌与担忧,因为学生们在经历了十二年的学习生涯中已基本明白了是非曲直,懂得做人的道理,形成了最基本的道德三观,拥有着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责任感,这些都是我们作为教育群体对学子们进行离校教育的基石。虽然说现在的社会性事件层出不穷,种种道德观念模糊的现象也日益增多,但学生们基本已步入成人的行列,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最基本的几种道德情感都是大家心领神会、内心有共同认同感的品质。因此在确认了这点之后,对于工作的安排、实施方面,我们应该制定更高的门槛、实施更好的标准,高规格、高品质的保证学生平安离校的探索,争取圆满完成这项工作。从这个层面出发,通过近几年经验的总结与探索,我们摸索出四种关于学生平安离校问题的解决方案,争取做到行之有效,这对于学生的树人、成才、未来规划等方面都有巨大效益。

二、对于学生平安离校的探索

        1.以教育为基础,规划未来
        众所周知,高三学生基本已走入成人的行列,而我们高中教育的最终目的,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得他们成才为我国栋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通过高考,走入更高的学府,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完善自己。但有不少学生即使马上要步入高等学府,却依然对于自己未来的走向感到茫然无措,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想往哪个方向培养自己,未来的规划更是从来没有想过,他们对于自我意识的探索近乎于空白,对未来的生活感到焦虑,当然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能否考上大学是他们最大的疑惑,希望考上好的大学就成为他们最大的愿望。对于这个方面来说,学校的政教处、年级组等各部门应该联合起来,为学生们专门组织几场择校择专业、不同科目的学习方法等精品课程,针对同学们迷茫的点、不懂得如何评估自身下手,给予学生们帮助。另外还应该创设一个好的情境氛围,组织学生们自发努力学习,树立学生们“成功上岸”的自信心。

关于课程方面可以如下进行讲解:首先将各高校的所有较为普遍的专业进行整合与分类,把不同的专业排上序号,从头至尾,挨个讲起。先对专业的定义、学习内容、未来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进行生动的讲述,同时应该理性客观的就当前形势谈此专业就业优势,以此使学生们听得明白,对于自己未来的就业目标有一个初始的雏形。其次,还要根据近来学生们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关的心理讲座,帮助学生的缓解情绪、平静繁杂之事,帮助学生们去适应未来的新的环境,通过情景教育与说理结合,使学生们提前了解大学生活的流程,提前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培养三观,对于人生有方向
        虽然毕业生经过多年固定模式的培养与发展,基本的三观道德与思维已经定格,可塑性不如新生的初始学生来的强,但有弊处就相对有优点。学生们的承受能力、理解能力、内在的层次绝对是高中学子中最强的,虽然短时间内的三观培养课程也不见得于学生们多么有效果,但一旦学生们凝聚到一起,感情的感染程度联结成一片,那么想要带动起学生们的情感就十分简单,同时此时的培养程度也是最强的,一种内心的升华油然而生,学生们的思维观念里就更易接受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3.集体意识加强,培养良好的合作思维
        临毕业之际,由于学生们各自性格特点不同,总有个别学生沉不住气,过于浮躁,对于学校的工作不甚配合,比如对于班集体全体组织的集体活动拒绝参加,对于班主任要求的团员等团委任务也不予配合,以一种置之不理的态度消极对待,这对于教师的工作任务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阻力,拖延了班级整体效率。还有部分学生由于自身所带的功利性,他们不再参与任何与己无关的事务,只做自己的事情,对于各种工作也呈现消极被动的行为现象,从根源上看,马上就要离校,因此出现偏差的心理,没有集体与合作意识。所以针对这种问题我们就要加大学校规章制度的处理力度,给学生们处罚让他们理解“无规矩不成方圆”及“做了错事必然受到相应惩罚”的认知,同时为他们以后在社会上规规矩矩做人、不目中无人、培养自己良好的品性奠定了基础。
        4.体现人文情怀
        教育学生有一句话叫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人是情感性动物,人之所以更高级就是因为有感情的存在。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时也一定要树立这一观念,要对学生充满感情,体现我们国家教育的人文情怀理念。以为我们学校是农村高中,大多数同学是住校生,高考完后,学生整理物品结束后,已经很晚了,如果当天下午回家,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学校领导从学生的安全及文明离校出发,提出要求:学生在高考完毕后不管是住宿生还是走读生,一律返回学校,于晚上19点准时在学校餐厅免费就餐,以班级为单位,参加者不仅有学生,还有各班任课老师及学校领导,这一“最后的晚餐”很有意义,不仅是消除了高考结束后学生当天下午回家走在路上的安全隐患,更是巩固了师生间珍贵的情谊,同时也是对过去三年在校期间的美好回忆与正式道别。晚餐结束后,学生在班主任的组织下,以班为单位,举办毕业晚会,生生同乐,师生同乐,合影留念,互相道别,留给学生一个难忘的夜晚,感恩母校,感恩老师,感恩同学。让同学们惜别校园,安全离校。
三、结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逐步迈进,在教育方面我们也越来越细致,各方面也都有所涉及,同时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入,我们也越来越感觉到教育绝非一件小事和易事,它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付出绝对的心力与汗水,教育之业百年大计,这也绝对不只是一句空谈。离校教育工作虽然与教育中其他方面的工作比起来,算不得极为重要的一环,但它却是极为细致的一环,它包含了高中三年的教育积淀,同时又将开启未来四年更高学府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起到一个过渡作用,因此农村高中学生平安离校工作绝不仅仅只是一种形式,未来将会有更多积累的经验得以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项念东.谈毕业生文明离校的情感沟通问题[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
        [2]曾振华.浅析毕业生文明离校新模式[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4).
        本文系河南省基础教研室立项课题<<高中“五位一体式”德育活动的行动研究>>推广成果。课题立项编号为:JCJYB182615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