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伟、金伟丹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第二小学 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天宁小学 323000
摘要: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否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师要合理应用科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但是,目前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低效,科学实验形式化、表面化,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科学实验课的组织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课;组织策略
引言
纪律是学习的重要保证,缺乏组织纪律是当下科学实验课中最大的问题。科学实验课堂中,教师费尽浑身解数依然改变不了乱而无序的状态。如何使小学科学实验课课堂组织活而不乱,把活动探究有序地组织起来,是科学老师一直尝试解决的课题。经过不断地尝试,摸索出一套使科学实验活动组织有序,管理有效的教学实践策略。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领域,实验是重点教学环节,关乎学生科学思维和综合探索能力建设。然而,在具体开展实验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贯彻的教育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学生思维发散方面缺乏思想重视,在学生探究能力培养方面也未能形成系统的教学目标。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通常利用演示教学的方式对具体的实验流程进行展示。然而这样的教学活动给学生的思维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也导致课堂教学气氛与学生的兴趣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很难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也给学生的学习动力建设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重新的规划,加强对教学活动的创新,从而保证学生在实验探索方面所呈现的学习效能更加突出。
二、小学科学实验课的组织策略
(一)重视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进行科学实验,有利于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首先,科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对科学感兴趣,直接影响他们的科学学习行为和动机,进而影响他们在科学学习中能否取得良好的成绩,其次,科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这是对自然现象和事物进行概括和理论化的产物。再次,科学实验有助于小学生科学方法的培养,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是自然科学的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通过实验教学,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有效地训练小学生。最后,科学实验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实验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在实验中,学生不仅可以训练自己的探究能力,加深对科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了重视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探究过程,科学探究能力的获得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参加探究活动,并充分吸收和内化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
(二)制度约束,保障纪律
在实验室的活动,必须遵守实验室的要求。每次实验都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纪律、卫生。从鞋套的检查,学生固定的坐位,试验台材料的摆放,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后仪器的清洗归还,桌椅的摆放,卫生打扫等都要的有明确的规定。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适时地提醒个别学生实验纪律,确保实验室的纪律。要学生慢慢明白在集体活动中要学会不影响周围的人。学生在条条制度的约束下、在一次次的纪律约束下,渐渐形成了在实验室保持安静的习惯,这个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不断培养。科学实验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通过自我体验,从活动探究中增加自我认识,学会倾听,学会合作。科学实验课上,学生在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明确地规定每个活动的时间,还要不断地维持秩序,更要对进行实验活动有困难的小组适时指导。这样才能让学生把实验室的制度要求熟悉在心里。
(三)注重团队协作,培养合作意识
小学科学实验一般都是分组进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和性别等精心分组,促使实验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氛围,把组织能力强、协调能力好、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确定为实验小组组长,并指导小组进行内部分工,明确各自在实验中的任务,做到人人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人人都有事干,事事都有人干,顺利地完成科学实验。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注意将优等生和学困生合理搭配,这样各个小组才能优势互补,大家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科学实验,取长补短,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构建实验情景,规范实验流程
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技能,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情景的合理创设,将具体的实验流程和在实验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注意事项,通过情景的方式进行直观展示。让学生在情景观察和体验的过程中渗入思考实验中所包含的基础科学知识。也能够让学生形成端正的实验学习态度,让学生在今后的实验课程学习领域,态度和行为表现更加规范。
(五)筛选实验内容,引导学生参与
只有投入足够的认知才能使当前的教学活动最大程度的为学生助力。纵观当下的小学科学教育,其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受到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我国对于非考核科目并不会投入太多的关注,即使开展了对应的教学活动,也会因为教学资源的缺失、教育水平的落后造成教育成果流于表面的尴尬局面。在科学课程的相关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无法明确当前的教育目标,认为科学只是帮助学生“认知、学习、了解”的兴趣性课程,忽略了科学课程的实际教育意义,这就导致在开展实验活动时,学生无法树立端正的实验态度,认为当前的实验活动“只是玩玩而已”,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科学课程并不能发挥其原本应有的作用。
(六)构建虚拟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发挥信息化的载体优势合理构建虚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实验视频的支撑下深入理解实验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内涵,让学生对具体的科学规律加深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突破学习上的难点,保证学生所掌握的实验知识面更加全面、广泛。在构建虚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实验视频的直观性、生动性。例如,教师可以围绕“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构建虚拟实验视频,引导学生在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以此来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建设,丰富学生的科学常识。
结束语
科学活动组织可能费时费力,但是留在学生指尖上的兴趣也值得肯定。教无定法,课堂组织也是如此。只有坚持不懈地想办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适时地约束纪律。没有纪律保障的活动会是一盘散沙,要在不断地进行科学实验课的组织策略探究实践过程中,慢慢地促成学生科学能力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大善.新课改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式研究[J].科普童话,2019(42):144.
[2]施莹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19(41):68.
[3]王晓英.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名师在线,2019(31):53-54.
[4]蒋元韶.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十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386-387.
[5]张秋常.基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科素养[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