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推进农机维修管理工作健康和谐发展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期   作者:吴根泉
[导读] 信息与科技发展推动了农机的更新和换代,农机性能的不断提升,对农民增收和容易政策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吴根泉
        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站所,河南驻马店 463000
        摘要:信息与科技发展推动了农机的更新和换代,农机性能的不断提升,对农民增收和容易政策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全面加强对农机维修管理工作的重视,掌握农机维修管理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症结,以全面提升农机维修管理质量和效率为目的,以法律为助力和媒介,对实际的农机维修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优化与改革。
关键词:依法推进;农机维修;管理工作;健康和谐发展        

        农机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媒介,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当中,农机可能会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问题。而想要确保其能正常的运行,提升农机应用安全性和稳定性,则必须要大力开展农机维修工作。基于此,相关人员必须要加强与农经维修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的了解,根据政府相关部门推出的标准和规定,对实际的维修管理工作进行统筹与策划,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各环节工作。此外,还必须要对较为成功的农机维修管理工作经验进行有效的借鉴和参考,全面加强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引入,依法对相关的制度和规章进行科学调整。
        一、依法推进农机维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下,受到传统固有理念和思想的影响,部分农机维修网点在建立之初,没有实际的进行农机户调查和市场调研,网点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布局,在后续的运行过程当中存在较为严重的管理思维现象。部分的县级乡镇的维修网点虽然能提供维修服务,但整体设计的周期相对较长,将会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部分较为偏远的村落设置了流动维修点,但其在农村经济的流动频率相对较高,农闲时鲜少出现。且部分的维修网点是由个体户所经营,其本身缺乏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只能对农机进行一些常规性和简单性的维修,如补胎,电焊等。
        在实际的农机维修管理过程当中,部分人员虽然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部分的农机维修经验,但自身的专业水平上的较低,无法快速的掌握和理解一些先进的维修理论和方法。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较为有限,即便相关部门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和学习,但却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现代化的农机维修管理手段。虽然相关部门加强了信息化设施的建设,但其农机维修管理仍然是以人力为主。且农机维修的人员通常是一些维修工或者电气焊人员,其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和从业经历,但自身的专业资质降低,极少有、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认证的人员。
        现阶段,部分的单位没有及时的对制度进行更新,这就导致信息制度与实际的工作并不匹配。有的制度当中并未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进行详细的划分,大部分人员习惯于以自身经验为主对农机维修进行管理,其工作开展极容易受到员工的状态和情绪的影响,甚至有的管理人员会出现行为失范的现象。部分单位虽然严格的根据相关的法律规章和要求制定制度,但却没有分考虑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这将会极大程度的降低制度的推行效果和执行效率。
        二、依法推进农机维修管理工作健康和谐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全面加强管理人员培养
        单位需掌握相关人员思想、认知、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状况,利用“互联网+”加强依法推行农机维修管理工作的推广和宣传。或利用通过微信、QQ、微博、抖音等进行党的重要思想和政策方针推送,引导每一位管理人员深入的进行学习和研讨。

也可以聘请在农机维修管理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优秀专家或技术人员担任兼职顾问,为农机维修工作开展提供法律、技术、理论方面的指导与协助。还须面向社会招聘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科学的进行岗前考核与岗前培训的设置。针对农机维修的专业技术人员,需对其的进行全面的考核,确保其获得具有法律效益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并根据法律要求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注册或登记。此外,也可以和本地区的农机合作、社农机企业、农机大户形成合作关系,依法建立具有现代化特色和特点的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根据其工作科的需求设置中期、长期、短期等培训项目。
        (二)科学引进维修管理方法
        相关人员可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取与农机维修管理有关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质量管理、人员、设施、设备等的相关要求,将其分类存储在农机维修管理数据库当中。而针对具备经济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建立集配件供应、检测维修、整机销售、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全新服务网点。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的方式,鼓励乡镇地区建立农机维修站,安排具有较高从业经验和维修经验的优秀人员辅助农机维修工作,使周围农户更好的享受到农机维修的服务。而针对偏远村落的农机维修站点,需尽可能的联通网络,定期的推送法律政策和决策。引导技术人员对维修的设备机械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以技术证书和法律规章为依据,对流动网点进行全方面的整改。另外,也可以引进全新的农机维修管理工作系统,借助互联网络优势对各个维修网点和站所的农机维修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和动态化监控。当系统监测到违规维修或者异常维修状况时,则可通过联动系统快速的反馈及信息。若农机维修出现纠纷,则需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其维修状况进行多方鉴定,与法律专业人士共同确定责任方,依法进行妥善处理。此外,还可以在网络平台设置农机维修咨询板块和服务板块,在农忙时段安排专业人员24小时值班。设置相应的投诉和举报的板块,借助群众的力量对农机维修网点和相技术人员进行监督。
        (三)完善农机维修管理制度
        当下,管理人员应对《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全国农村机械维修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结合省级和农机维修网点或所处的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全新的农机维修管理制度。为确保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能严格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责任制,根据法律需求对农机维修管理工作进行详细的划分,将隶属于不同人员的工作以任务和指标的形式进行落实。另外,也可以对农机维修管理的各个环节工作进行全面的了解,充分的掌握其周期和特性,有效的推出具有切实可行和法律属性的实施细则和管理制度,如农机维修许可证管理制度、农机维修考核程序和内容管理制度、农机维修培训实训管理制度、农机维修就业准入制度、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与管理制度、流动维修管理管理制度等。此外,还需推出具有法律效应的奖惩制度,针对违反相关的规定和要求或不具备维修资格证书的人员,则需对其进行批评和罚款,追究其法律责任。以确保农机维修管理的各项制度能得到彻底的践行和贯彻。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关人员必须要树立依法推行的思想理念,充分的了解农机维修管理整体发展前景和方向,制定全新的农机维修管理方案。相关部门需大力的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培养,全面提升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具备较高的敏锐度,能更快的发现农机维修管理工作存在的隐患与风险。另外,还需加强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引入,对农机维修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估和监控,充分的发挥信息化技术增效提质的作用。此外,还需建立较为健全的农机维修管理制度,依法推广和落实。这样不仅能使农机维修管理工作能取得卓越的成效,同时也能为农机维修市场和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超然.关于农机维修管理工作相关问题的思考[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8):142.
[2]徐云鹏.农机维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大科技,2020,(20):176.  
[3]周金岭.农机维修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3):12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