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岚琪
山西地方电力有限公司兴县分公司 山西省吕梁市 033600
摘要: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电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各种高科技电器的出现,电的使用在生活中的作用愈见重要,电力系统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方便。为了顺应时势,电力公司也开始研究更方便的配电系统,努力实现配电网自动化实现自动,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本文就旨在研究电力系统在生活中实现自动化配电分析。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自动
引言:
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电力系统的建设热点正在向自动化、智能化、区域联网和全国联网等方向发展。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不仅能提升配电线路的运行水平,还能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本文就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进行分析,并对其原则以及未来发展做出预想,在今后的生活中使得人们用电能够更加快速方便,电力公司实现自动化配电对于公司来说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可以使得公司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供电自动化,节省人力物力。
1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应用原则
自动化配电技术有着很大的好处,但要真正实现此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还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使用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前提是:第一,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需要长期努力坚持的推广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向大众展示自动化技术具有可以长期使用的能力。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问题时要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第二,在操作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时,要学会根据实际生活入手,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设计,提高自动化技术的运用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自动化电力运输。
2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技术
2.1节点全网漫游技术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技术的实现中需要节点全网漫游技术,在电力系统正常工作的过程中,网络运行是由一个一个节点组合而成,每一个节点中这种技术的使用是旨在在电力系统的通信过程中一旦出现一些问题或者意外导致本应该相互对应节点的管理节点与节点不能结合,使得电力系统的通讯暂停,不能开展正常的工作时,节点网络漫游技术就发挥了作用,可以自动的搜索节点使得它们互相找到对应的节点或者管理节点,但是如果在这样之后就还没有办法结合,那么这个技术就会向总工作室发送请求进而形成子节点进行电力运输,实现正常工作。
2.2自动设置中继技术
在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中,除了需要满足节点相互对应的要求之外,还需要进行节点的接受以及转发的功能,因此在将进行自动化软件的设计时还要注意这样的一部分并且进行设计。在实施时,为了避免出现信号的误传以及假传现象,使用自动设置中继技术以达到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自如,而使用此技术也有很多的好处,比如在进行信息以及电力传输时,能够使得传输的速率变小,使得每一个传输的引号都能准确的传送出去,保持电力运输的正常传输行为,并且能够正常的进行作业。
2.3面向对象的设计
在我们进行电力运输的过程中,所有的设备都是按分类有层次进行管理的,包括电网,变压器,以及开关运输设备,因此很容易可以发现,在每一个步骤中都需要大量的子节点,不仅如此,还需要的是馈线子网,并且很神奇的是,在通常的情况下馈子节点是不具备传输功能的,不能直接进行通讯功能的使用,只有有节点才可以进行通讯,节点可以形成网络管理节点,因此可以通讯。再者,在一些非常特殊的情况下,节点自身才会有通讯作用。
3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3.1以循序渐进的模式开发电力系统
这几年,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在我国电力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国家也在这几年对用电使用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视,在各个地区都加大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推广,经过努力,一些地区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技术,而电力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也成为了电力企业研究的重点,都在加大电网的建设,逐步实现在全国电网的自动化技术。
3.2实现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功能
在现在的技术支持下,对于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要求是能够实现运输和处理电网中的不同的数据,便于技术人员使用数据进行分析,完善自动化技术。与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相关的技术,涉及的功能要求非常多,如果能够很好的将这些功能技术掌握,那么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将会更加容易,简洁。在这些功能中,我们可以大致的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运行过程下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的检测,根据大数据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并且对这些数据进行必要的记录;第二,在运行途中突然出现问题时,能够使用电力系统的重建功能解决问题。
3.3管理模式得到细化
在现在电力系统的管理模式下,相比于传统的模式下具备的资金以及管理力度的缺失,对于技术管理的应用更加成熟,不会出现影响电力系统发展的现象。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需要克服很多的复杂的技术问题,而且涉及的方方面面比较杂乱,对操作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因此在进行管理时,要对管理的方法进行细致的设计分析,将其细化,分为阶段的完成内容。第一阶段中,操作员要注意对自动开关及闸门保护的重视,学会使用合适的措施进行保护。在第二阶段中,要测量实际情况工作下的电力负荷,并立刻根据测量的结果进行设备的完善。在第三个阶段中,要完善管理中心的规则,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3.4有效提高电能质量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配电路的安排不规范也是会造成供电缺失的一大原因,由于错误的判断在供电线路的布置时出现错误错误,会导致电力在运输的途中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在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电能的质量,传输电力的效率,如果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将会很大程度上减轻电力企业的工作量。
结束语
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还需要很大的进步空间,最重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运用自动化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动化技术的作用发挥的更大。未来,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现还需要跨越更多的难关,因此在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时要考虑现实情况并相对进行调整,只有这样不断发现问题,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实现将会更加容易,并且技术也会更加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国富.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解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1):164-165.
[2]马军.配电网自动化中故障处理模式的比较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08):174-175.
[3]何心恩.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分析[J].环球市场,2016(21):10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