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声彬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赣州市赣县区供电分公司?江西?赣州?341100
摘要:新媒体时代,企业网络舆情的发酵时间极为迅速,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必须要对企业网络舆情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避免其成为引发社会问题的诱因。对此,舆情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舆情的监督与管理,通过与新媒体合作的模式正确引导,积极发声,为网络安全、稳定民心提供保障。
关键词:新媒体;电力企业;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策略
1 新媒体环境下电力企业网络舆情的特点
1.1 自由随意性强,情绪化严重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通过自媒体发声,因而在舆情传播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特别是在信息互动、渠道传播方面更加自由、无约束,信息交流快速、频繁。再加上人们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因而电力企业网络舆情发展的自由性非常高。不仅如此,群体性事件在网上发酵时间短、传播速度快,很容易引发不明真相的网民“扎堆”探讨和争论,尤其是关系网民切身利益的事件,很容易引发情绪化言论,导致舆论控制难度增大。
1.2 社会多元性强,影响力深远
在自媒体平台上,任何网民都能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因而其所覆盖的阶层比较广,涉及的内容也较为全面,导致电力企业网络舆情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在突发事件爆发之后,往往更关注事件的主体,从而引发广泛争议,而相关企业或个人在应对态度、处理过程与结果方面若有不当,容易造成舆论漩涡,引发更广泛、更严重的关注与讨论,最终导致个人或企业形象损坏,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3 思维活跃从众多,参与度较高
突发事件的爆发往往首先引发思维活跃的网民的关注,他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要比普通网民反应更加积极、强烈,也更容易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突发事件产生较大的争议。另外,很多民众都有从众心理,对短时间内难出真相的事件,会跟随其他人的猜测和推想,并参与讨论,从而引发舆情误导。此外,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任何人都有权利参与到话题探讨中,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因而在电力企业网络舆情引导中极易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
2 新媒体时代电力企业网络舆情发展的新变化
2.1 渠道博弈更加强烈
如今,单纯靠某一家媒体或几家媒体来覆盖引导舆论的方式已经过时,更多的是不同信息渠道之间的博弈。特别是社交媒体大规模普及的情况下,信息网络为网民带来更广泛的信息传播渠道,也让公众自身的传播能力、传播意识大大提高,继而带动了民间舆论场域的快速发展。例如,在新媒体时代,手机直播等社交媒体成为影响网络舆情发展的重要信息平台,很多国内发生的事件经过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社交媒体软件持续、快速发酵,引发共同探讨与关注,也让舆论形成“信息倒灌”的现象,导致重大舆情事件发生。
2.2 传播速度犹如“插上翅膀”
互联网为网民带来了便捷,打破了时空限制,特别是其传播即时性强、覆盖范围广、交互性强等特点,更是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并以极快的速度继续扩散,形成井喷式发展模式,最终演变为电力企业网络舆情大热点。这种电力企业网络舆情的发酵酝酿时间非常短,生成热点的速度也非常快,非理性讨论和情绪化言论在网上迅速发酵并点燃其他网民的情绪,为社会稳定带来不良影响。
2.3 舆情隐蔽性更强
媒体推动了网民的高细分化,也产生了不同的群体,形成一个个“小圈子”。不同“圈子”的群体各自活动、各自交流,继而导致社会热点事件的探讨、解读平台也发生转移。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网络舆情的隐蔽性更强,更难以被发现,对电力企业网络舆情的引导控制造成极大的阻碍。另外,不同观点的群众在自媒体渠道下迅速集结形成各自阵营,难以达成社会共识,增加了舆情应对的难度。在现代这种“人人都有麦克风,时时都在线关注”的网络环境下,舆情内容增长速度极快,容易形成舆论场上的“汪洋大海”,处置不当不仅会影响网上言论,还会演变成线下事件,最终导致社会秩序的不稳定。
3 新媒体时代电力企业网络舆情引导的有效策略
3.1“融”合价值观念,奠定思想基础
新媒体时代,技术改革改变了人们对舆论的关注度,增强了舆论的影响力,也让舆论生成模式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言论自由、立体传播的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也为民众带来信息交互与共享,突破了电力企业网络舆情发展的时间、空间限制。另外,媒体的融合程度、网民的信息化水平、受众意识、舆情、民情、社情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各有不同,电力企业网络舆情引导者需要应对更为复杂的网络环境,迎接更多的挑战和考验,将其转化成能够稳定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升民众生活质量的正能量。因此,必须要打破思维定式,形成新媒体时代的新认知,以全新的理念融合并达成共识,为新媒体时代电力企业网络舆情引导奠定思想基础。
另外,新媒体时代更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以人为本”,时刻关注民生、民情,在事件中找到坐标定位,在舆情引导中牢记社会责任与使命。要以开放、包容、丰富多元、共生共享的理念去落实、融合舆情引导,赢得舆情引导的主动权,巩固主流意识。
3.2 做好舆情监督分析,建立预警机制
突发事件虽不可预料,但却可以监测预警,舆情引导者只需要在舆情发生之时快速处理,就能很好地控制舆情,避免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舆情引导者要大力监督电力企业网络舆情,建立预警机制,利用自媒体载体对平台进行监测、预报、追踪,广泛收集各种信息、热点,以便更好把握舆论风向。
在监督引导期间,引导者必须要注意新媒体与舆情事件的“融”与“洽”,要顺应事件发展的客观规律,创新引导手段和话语方式。
在引导手段方面,要及时发布更具权威的信息来赢得网民的信任,并通过精心设置舆情引导话题和议程来吸引网民的注意力,将讨论的话题引入特定的方向,通过发挥意见领袖的带头作用,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话语方式方面,要注意“法治与人情结合”,通过法治化帮助网民树立正确的网络观点和网络意识,借助科学的规范制度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让网民对发布的内容产生信任和依赖。通过有人情味的引导,激发网民情感与思想上的共鸣,增强舆情引导的“温度”,使其更接地气,更得民心,继而产生良好的引导效果。
3.3 融汇引导平台渠道,促进协同发展
新媒体时代,多元化的信息传输通道使媒体格局被打乱重组,也让公众媒体的公信力优势更加明显。面对新兴媒体的发展,在引导电力企业网络舆情的过程中,引导者要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实现优势互补,以一体化运行、结构互融为基础,推动其全面协同发展,形成“共融”“交汇”的局面。在此期间,要以移动优先的策略,通过创新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整合公众号、微博、微信等移动终端平台,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有机融合其优势,遏制负面信息、谣言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搭建新平台,拓展互动新模式,创新舆情引导方式。
3.4 建立一支以核心骨干、同行外围组成的主流评论队伍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频发,是因为公众利益的诉求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表达渠道。群众的一些诉求如果能够通过顺畅的途径和渠道得到表达和解决,肯定不会将事情捅到网上,引发舆情。只有在正常的途径无法有效和快速解决问题的时候,采取选择将其公布到网上,从而引发网络舆情。如江西某电厂倒塌事件,不明群众的网友被恶意“带节奏”,妄加评论。这个例子说明,建立一支以核心骨干、同行外围组成的主流评论队伍的方式,将会一定程度减少舆情的出现。
4 结语
新媒体时代,舆情引导要融汇各种信息收集机制,从实践中评估传播效果,并把握其从发布到结束整个过程的发展状态,建立完善的新媒体反应机制,发挥其舆情引导作用。同时,还要组建高素质舆情分析、管理团队,以现代化技术手段来应对舆情,正确引导,构建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
参考文献
[1]韩燕飞.新媒体时代高校突发事件电力企业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9,36(4):88-91.
[2]刘楠.新媒体舆论引导策略分析[J].前线,2019(7):68-70.
[3]陈昊,李金秋.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策略研究[J].中国编辑,2019(2):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