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训练在射击运动中的重要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梁仲贤
[导读] 在射击运动中有关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对射击的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梁仲贤
        东莞市石碣袁崇焕中学,广东东莞
        摘要:在射击运动中有关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对射击的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运动员如果能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会在比赛中取得良好的射击成绩。在射击科目的心理训练中,合理、科学的运用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能够有效的促进射击运动员成绩的提升。
        关键词:心理训练;射击运动;心理素质


一、心理训练概述
        心理训练研究的科学根据是运动心理学的理论基础,通过运动的类别和运动员不同的心理素质来对运动员进行心理干预,利用科学的引导方式来有目的和有针对性的影响运动员的个性特征,通过调整运动员的心态来进一步提升射击准确性,将心理训练融入射击练习当中,给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开展运动技能的有效提升,加强对射击战术的熟练性;通过心理训练调整运动员的紧张情绪,将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来应对比赛,发挥自己平时训练时的最佳水平。
二、心理训练对射击运动的作用
        心理训练是当前一种新型的训练要素,人们也逐渐展开对心理训练的重视,针对于射击科目,需要更加强大的心理素质来辅助比赛项目的完成,可见心理训练是十分关键的。射击运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也是大幅度提升,因此加大了比赛的难度,竞争态势也更为严峻。针对于激烈的竞争环境,运动员所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也逐渐加大。所以,要想取得射击的好成绩就需要客服心理难关,用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去解决这些难题。心理训练的主要作用如下所述:
(一)促进心理过程的完善
        心理过程包含了运动员的各项心智发展,心智和有效的掌握作战技术水平有直接的联系,通过对运动员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能够让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心理品质得到有效提升。比如,通过强化心理训练能够让运动员高度集中注意力和精力,放松身心的紧张情绪,有效控制思维,能够在比赛中获得良好的成绩。
(二)促进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
        个性心理特征涵盖的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和动机,以上这些个性特点能够对运动员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影响。通过完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提升沉着、冷静的个性,在比赛中形成沉稳的性格特征,培养顽强的作战精神。通过强化心理训练能够让运动员具备较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和抗压能力。能够高效的分配自己的注意力。
(三)促进适宜的心理状态的形成
        心理状态是一种极易发生变化的心理结构,心理状态对运动的结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一,心理训练能够提升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促进心态的稳定,在比赛中能够将紧张的情绪控制到最低。其二,通过心理训练能够熟练运动技能和战术,从多角度有效挖掘运动员的潜力,提升训练效果。其三,运用心理训练方式能够让运动员不畏惧困难,有效缓解紧张情绪,杜绝心理障碍。
(四)有助于消除疲劳、加速恢复过程
        射击运动员在结束比赛后,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精神疲劳期,如果使用有效的放松练习能够帮助运动员尽快的恢复体能和精神紧张情绪。运用心理训练方式,让精神得到放松和愉悦,使肌肉的酸痛和疲劳尽快消除,同时补充所消耗掉的能量。通过心理专项训练,还能让运动员尽快恢复高涨的情绪,对训练依然充满热情。让人恢复记忆和判断能力,迅速充满朝气。因此,心理训练在比赛结束后所起到的恢复作用是很大的。


三、心理训练原则
(一)主观能动性
        心理训练的主体是运动员,无论采取哪一种心理训练方式,都需要结合运动员的实际心理特征来进行,运动员个体不同,心理特征及素质也有很多的差异性,所以对于运动员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和目标,让运动员也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个性弱点,通过暴露自己的性格特点,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调动运动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心理训练,这些因素都对心理训练的结果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突出项目特点
        在射击运动中融入心理训练科目,主要是针对于运动员的意志力、注意力、抗干扰、焦虑等方面进行专项的训练和练习。在射击项目中对运动员实施的心理训练不能间断,需要保持一定的持续性,发挥心理干预的持久性作用,将心理训练内容逐步引入到训练的各个环节当中,最后达到心理训练的目的。
(三)尊重个体的差异
        不同的运动员个体存在较大的心理品质差异,针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将运动员的运动神经、意志品质、性格特点等作为根本的依据,要有个体差异性和个性化的去制定不同种类的心理训练干预手段。不同的运动员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的心理状态,其发起的原因也都各不相同,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有区别的对待,采取不同措施,解决运动员心理上的问题。
四、心理训练的方法
(一)放松训练法
        它是通过暗示语言以实现注意力集中松弛肌肉、调节中枢神经兴奋的一种方式,通过放松训练能够有效调节运动员的呼吸,达到肌肉放松的目的,调整运动员的整体机能,让运动员的体内保持一定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方式训练法主要包括:自生训练、催眠法、瑜伽法等等。通过运用放松训练能够降低中枢神经的兴奋程度,减少因为紧张情绪而出现的大量能量消耗,让运动员迅速得到身心的放松。
(二)表象训练法
        表象训练法的概念就是平时直观的感知对象并没有在眼前存在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去运用思维能力将其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表象达到训练的目的。这种训练方式可以不需要配合肢体动作,而是在脑海中实施对整个动作全过程的想象和细节描绘,来唤醒实战状态的意识。
(三)注意力集中训练
        对于射击科目,注意力因素是十分关键的,运动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代表着射击的成功率。集中注意力的训练包括能够将分散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射击动作上,做好自我心理调试。具体实施的方式包括:通过视觉来集中注意力;通过听觉集中注意力;通过呼吸集中注意力;通过个人意念集中注意力等。
(四)应激控制训练
        应激是一种状态,这种训练方式能够让运动员拥有较为充沛的精力和身体活力,但与此同时,这种应激的训练方式也极其容易让运动员失去控制,容易让肌体受到应激情绪的硬性,产生不良反应,所以这就一定要使用科学的方式加以干预和控制,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有效的调节。
(五)自我暗示法
        射击动作是由举枪、瞄准、击发三个动作要素组成,这三种动作互相都存在一定的牵制和影响,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存在错误,都直接影响最后的射击结果。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击发,影响最后击发动作的重要原因在于运动员的情。所以在此环节,运动员的自我暗示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通过多次的自我暗示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让自己的动作更加自然、稳定。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射击运动中有关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对射击的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运动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确保能够在射击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合理、科学的运用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能够有效的促进射击运动员射击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付娟.浅谈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J]. 新一代 (下半月).2010(3):25-26.
        [2] 庄劲松.浅谈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2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