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探法 启迪思维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喻硕琼
[导读] 一年级数学教材P37一道开放性试题,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总感觉有些不好处理
        喻硕琼
        湖北武汉硚口区水厂路小学   
        【摘要】一年级数学教材P37一道开放性试题,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总感觉有些不好处理。本文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形与图结合、探索结论的教学过程、如何把握教与学的度以及后续学习再思考、再探究等问题。谈了自己的做法和想法。其目的让教师能灵活教,学生能开心地学,让这道开放性试题,在学生的学习进程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关键词】动手操作     完善结论    启发思维
        《新课标》指出“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以问题为载体选择恰当的问题是关键这些问题既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由教师、学生开发。提倡教师研制、开发生成更多适合本地学生且有利于“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的好问题。各年级各册教材中都有这样的好问题,教师选准好题,巧妙设计、灵活施教、适时点拨,定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会堆积木)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营造一种接近真实的情境动手动脑,获得成功。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第37页的一道开放性习题着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问题引入:
        题目:用4个相同的长方体,你能拼出几种不同的长方体?
        【课前准备】课前一天布置让每位学生准备4个相同的长方体(非特殊长方体),让学生在家温习题,按题目要求试拼,不许家长参与,看能拼出几种。
        【探究要求】
        1.上课时教师出示问题并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a、4个长方体,课本是非常严谨的,之所以没有说“相同的长方体”,而是画了一个长方体,是为了避免侧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这里讨论的是一般的长方体。设定长方体的长为a,宽为b,高为c。
        b、四个长方体拼出的也是长方体。
        2.将48名学生分成了8组每6人一组,选定组长,由组长将拼好的每个图形模型固定放在桌子上,以便汇报拼的种数。
二、活动探究:
        1.初步操作,聚焦问题。
        各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观察,适时点拨。多媒体上设置15分钟倒计时。各小组学生先自己拼,再合作拼,组长保留好图形模型,15分钟后由各组长汇报。
师:倒计时铃声响,同学们都停下来,先请1、2两组汇报。由        1、2组组长将模型拿到讲台边桌上展示,并逐一介绍拼法。
        生组1:我们组同学拼出了这6种。

        生组2:我们组同学拼出了这5种。

        师:其它组有与这2组不同的长方体吗可以上来补充?
        生组4:我们组同学有2种不同。
     
        师:把你们拼好的模型拿上来。
        生组6:我们组同学有1种不同。

        生组5:我们组同学又有2种不同模型。
      
        生组8:我们组同学有1种与上面模型不同。

        生组7:我们组同学认为还有1组与上面模型不同。

        师:好,将你们拼的模型拿到桌子上来。还有吗?
        生:不知道了。
        师:好,同学们真棒,通过大家的通力合作,我们将所有的18种模型(长方体)都展现出来了。


        2.再次感知,提炼方法。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多媒体。(此时,多媒体展示18种图形,然后让图形与模型结合编号让余力学生结合模型再感知一遍。)
        到此,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已完全达到了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因为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意在给学生空间去发挥。这道题学生不管拼出几种都算是正确的,也是符合教参上要求的。集体的智慧将18种全部拼出,让学生会更有成功感,但为了让学生智能得以充分开发教师又提出后面问题。
师:我们把4个相同的长方体(非特殊长方体)设定为1长(a),1宽(b),1高(c),那么你们能说出这18个图示是几个长、几个宽、几个高组成的吗?
        教师以图①模型和图形 对照,指导学生找到拼出的长方体是4长*1宽*1高。在教师示范后,学生马上就能将其它数据图形结合一一说出。学生踊跃举手,生A、生B、生C……说出了15个模型(图形)。
        师:最后两个图全班一起说了出来。
        师:生M同学你在拼这些图的过程中有什么规律吗?
   
        师:同学们不仅拼出了这18个图,而且在拼的过程中找到了拼图捷径,真聪明。
        学生动手操作,可亲身体验问题实质,感受问题思路及解决过程,增强思维灵感,感悟规律与方法。
三、归纳与启示
        1.教师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对拼法进行不同角度思考,如排成一层、二层、四层,并体验得知三层拼不出长方体。
        2.随着学生年级增高,知识增长,到高年级学了长方体的体积后,此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讨论,这道题分析出来的18种方法中有些是重复的,如果问题改成“最多拼几种,不可重复”学生会将18组中重复的去掉。最终归纳为6种方法(见上文中①④⑦⑩)。
        3. 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灵活的、多变的、精彩纷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能体验动手的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动手操作,在此基础上进行猜想,推理,探索,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最佳的解题途径。
        4. 这一学习活动,体验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探究学习方法,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关键处闪光,在要害处增长。整个课堂始终在学生探索、讨论、总结和反思中不断地完善对知识的认知、理解,活动情绪高涨。
        教育家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心选择课本中典型例题,设计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方法。在活动中受到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真正体验成功喜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