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及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期   作者:魏冬 魏玮
[导读] 造林是我国当前的发展大业,为了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
        魏冬 魏玮
        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林业监测规划院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  137400
        摘要:造林是我国当前的发展大业,为了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做好造林规划设计,同时开展技术研究,掌握技术要点,才能满足造林需求。本文主要分析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及技术研究
关键词:营林生产;造林规划设计;技术研究
引言
        造林规划设计是开展造林工作的基础,而造林技术的应用则决定着造林的整体质量。为了保证造林的效果,保证林木的成活率,必须要总结规划设计的要点,同时掌握造林技术要点,这样才能达成造林目标。
1、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
        1.1造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1.1共享性原则。在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是一项需要多个部门互相配合协作完成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造林规划设计的全面性、科学性及合理性,仅靠单一部门是不可能完成的。这要求各个部门之间应进行高效沟通,共享营林造林的各类数据及相关设计信息,提高参与营林造林的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1.2拓展性原则。在进行造林规划设计时,应明确营林造林规模,并充分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进优化造林规划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扩展性,为后期营林造林工作的开展实施提供便利。
        1.2造林规划设计的关键环节
        在造林设计过程中,应对造林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充分了解掌握当地的土壤、水源、气候等实际环境状况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据此开展造林设计。既要保证造林设计的合理性,又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造林工程设计应结合考察的具体数据信息进行,制定造林工程设计图并移交专业部门检验,确保造林设计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1.3造林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造林规划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如造林周期长短、选择的造林树木种类、树木种类的配比以及树木的分布情况等。在造林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应用先进的造林技术,选择适宜当地自然环境的树木种类进行种植,对树木种类进行合理布局,确保树木可以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中健康生长发育。此外,在选择树木种类时,尽量选择可以适应生长环境的多种类树木,提高营造林树木物种多样性,有利于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造林规划设计方法
        2.1造林规划方案的制定
        由于造林规划的工作量较大,如果没有相关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撑,是不能实现有效开展的,因此,要加大对相关理论和政策的研究力度,对造林规划进行理论指导,不仅要规范整个造林工作的流程,也要规范实地考察工作。在造林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应大力开展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围绕市场经济进一步落实相关工作,核算实施造林工程的成本,对所种植的树木加大研究,探究地理环境与树木生长环境间的适应性,立足于不同的区域科学开展造林规划工作。完成造林规划设计后,应重视项目的进一步开展和落实,对造林规划的数据进行一定的归纳和分析,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对造林规划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归纳和管理,以便于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及时查找或核准,避免纸质版数据丢失和查找困难等问题。只有加强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发挥各环节工作人员的最大优势,才能促进植树造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2造林规划设计的注意事项
        在营林生产中制定造林规划设计,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植被,以此来确保森林生态的完整性。此外,在进行局部地区的规划设计时,也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对每项结果都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对外来树种开展严格的检疫检查,避免外来树种给营林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3、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管理
        3.1管理造林规划的科学性
        在营林生产中,生产单位应对造林规划设计的科学性进行严格管理,提升营林作业的设计质量。首先,应保证已审批的作业设计不会出现随意变更行为,应严格按照作业设计开展施工和验收工作。其次,应尽可能实现造林模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效结合,提升整体造林工程的科技投入,保证项目技术水平。最后,各级生产人员应明确造林作业设计的重要意义,避免出现设计、造林同时进行或设计滞后的现象。
        3.2 培养相关技术人才,提升设计质量
        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在造林规划设计中也必不可少,加强对相关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有利于造林设计规划的发展和提升,能够促进相关林业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使营林生产朝着更加科学化与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促进营林生产的创新,增强其时代特征,有利于带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3.3构建质量管理机构
        营林生产单位应积极构建质量管理机构,清晰划分各机构组织间的质量管理责任。首先,应明确工程师的质量要求和工作职责,使其能够全面负责相关工作的质量管理,全面落实质量管理体系并组织开展质量检查工作。其次,应明确项目经理的工作职责,要求项目经理对各项技术质量管理要求进行全面落实,对合同义务进行严格履行,并推广使用最新的造林技术。再次,应明确项目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要求其整理技术资料、管理项目信息,并前往施工现场指导具体的施工活动;最后,还应明确质量检查员的职责,要求其全面完成监督、检查、巡查等工作,并对相关质量报表进行编写,做好归档工作。
        3.4强化各环节管理力度
        营林生产单位应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力度予以强化。首先,应强化良种壮苗的选择工作,保证种苗质量,提升其成活率和产出率,还应根据地区特点科学选择苗木规格,保证苗木的根系完好、无病虫害。其次,应科学开展苗木管理工作,包括苗木的假植、包扎运输、浸泡处理等工作。再次,应对造林密度、植穴布置、树种种植工作进行管理。最后,还应做好抚育管理工作,如苗木淋水、除草、松土、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3.5营林造林的病虫害防治
        在营林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和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在造林工作完成后,应加强对营林树木的养护管理工作,做好树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在选取造林树木时,尽量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树木品种;在树木栽植完成后,应做好林间病虫害管理工作,定期开展防病灭虫工作,为造林树木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有效保证造林树木的成活率,提高营林生产的整体质量。在营林造林的过程中,自然灾害对幼苗生长影响较大,为此应及时了解掌握自然条件变化情况如干旱、暴雨等,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如遇干旱天气应及时浇水,如遇暴雨侵袭则做好排水工作。在进行造林设计的过程中,应选择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强的树种,以减少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结束语
        由于绿化面积的不断减少,对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植树造林不仅能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也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对于一些恶劣气候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在植树造林过程中重视规划设计工作、研究造林技术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造林质量。
参考文献
[1]郭伟.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20,40(04):92-93.
[2]赵俊.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J].花卉,2020(04):240.
[3]梁苗苗.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02):141-142.
[4]李占勇.浅析营林生产中的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J].现代园艺,2020(02):106-107.
[5]韩艳红.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探讨[J].南方农业,2020,14(03):92-93.
[6]    戴钊伟.探析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J].低碳世界,2019,9(12):280-281.
[7]    杨晓.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及造林技术探析[J].种子科技,2019,37(13):110+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