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雪阳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广东 佛山 528000
摘要:通过电网结构、变压器损耗、无功、电压影响、窃电行为、营销基础管理等方面对电网企业线损管理难点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智能电表应用、管理协同等方面提出降损思路,并从规划、技术、管理、运行等方面提出精准降损具体举措。
关键词:电网企业、精准降损、智能电表、线损、技术研究
随着国家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深入,电力市场化交易、增量配电网、输配电价等业务改革迅猛,电网企业面临经营压力逐年增大。这就要求电网企业必须通过技术研究和管理分析,从规划、技术、管理、运行等各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实现精准降损,解决生产经营难题,实现企业效益的不断提升。
1.线损治理难点分析
1.1 电网结构不完善
一直以来,电网企业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推进电网建设与改造,电网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但在电网规划方面仍存在优化空间,部分地区电网建设相对滞后、变电站布点不足、分布不均、电源远离负荷中心、供电半径过长、远距离输电、近电远供或者迂回供电等使损耗升高。
1.2 变压器损耗
变压器的损耗(包括铜损和铁损)占比较大。特别是配电变压器损耗约占总损耗的60%至70%,尤其是用电低谷时,因负荷较低,运行电压高,空载损耗会更大。部分落后的城镇,仍使用高能耗配电变压器。此外,较多配电变压器的容量与实际负荷不匹配,配变负荷不在经济运行区间,导致“大马拉小车”现象;部分配变安装位置偏离负荷中心;一些配变三相负荷不平衡,造成中性点偏移。这些问题的存在使配网变压器损耗增加,供电质量难以保证。
1.3 无功、电压影响
在配电网中,存在大量的感性设备,吸收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若大量的无功不能够就地供应,而是靠各级输变电设备的长途输送,就会产生比较大的电能损耗和电压降。反之,当电网的无功电源足够,用户所需的无功大量减少时,输送中的无功损耗也会相应减少,用户端电压也会明显上升。如果出现无功过补偿,则过剩的无功反向流向电网也会造成电能损耗。
1.4 窃电行为
窃电现象普遍存在,在个别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较为严重,这些地区的居民恶意阻挠用电检查人员开展工作,部分基层单位反窃方法单一,手段不足,而窃电偷电技术随着科技进步发展也在不断创新,有的非常隐蔽,从最初简单绕表接电到现在互感器、表计接线、遥控控制等,造成窃电查处难度加大。
1.5 营销基础管理薄弱
基础档案数据“站线变户”关系准确性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信息系统与现场不一致及不同系统之间存在差异。电源点档案是线损统计的重要基础,信息系统档案质量问题往往导致线损异常无法及时发现。另外,计量装置的管理不到位,对计量装置接线错误、失压等故障和缺陷发现和处理不及时,造成设备带缺陷或故障运行,使计量不准确造成部分电量流失。
2.降损主要思路
2.1 强化数据分析
随着智能电表的全面推广应用,实现了低压集抄全覆盖和每月同期抄表计费,为线损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有利的条件。从地市局、县区局、供电所不同层面,对历史线损指标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基于分析成果,识别分析重点关注环节,识别要因,制定精准降损对策。
2.1 加强各专业协调
在电网企业内部,线损涉及到各专业部门,需要统筹协调、发挥合力才能取得实效。
围绕管理降损、运行降损、技术降损、规划降损,制定攻关措施,深入挖掘降损潜力,降低输电、配电、用电各环节电量损失,有效促进企业管理和经营效益的同步提升,达到“技术线损最优、管理线损最小”的目标,实现精准降损。
3.精准降损措施
3.1规划降损措施
通过优化完善电网结构,合理增加主配网布点,努力降低平均供电半径,合理调整增强无功补偿配置。开展理论线损计算,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及运行数据的填报,完成线损理论计算分析报告,将计算分析结果作为编制主配网规划、制定降损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开展管理降损的重要参考。梳理供电半径过长且线损同期值异常的线路及台区,以供电所为单位核对相关数据并提出整改措施,确定整改项目并立项整改。常态化开展无功配置优化工作,实现无功功率基本就地平衡,对110kV及以上变电站进行无功潮流分析,梳理存在无功缺额较大的主网问题,并提出建设需求并及时立项解决。对功率因素较低的10kV线路和配变进行现场梳理及核实并制定解决方案立项解决。
3.2 技术降损措施
持续开展配变重、过载及电压管理、功率因数管理、轻载配变管理、变电站节能管理等工作。在确保电网、设备及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专业技术分析,落实相关控制和整改措施,结合相关考核要求,最终达到降低技术线损的工作目标。每年对过载及低电压配变全部制定相关整改方案,通过修理项目解决的,当年完成整改。加强无功装置管理力度,对台区功率因数偏低数据定期发布通报,及时进行现场核查,对存无功不足问题制定具体解决方案并限期整改,提升公用台区功率因数,降低运行损耗。对三相负荷不平衡配变进行相间负荷调整,降低0.4kV线路运行损耗。对住宅小区长期轻载运行配变有针对性的进行停运处理。对各变电站站用电情况进行分析,对部分能耗较高的变电站进行专题研究,降低变电站站用电损耗。
3.3 管理降损措施
唯真唯实,正视线路(台区)高损情况,充分暴露问题,攻坚克难,持之以恒落实降损措施,实现工作目标。
3.3.1建立线损管理全过程管控机制
开展计量系统“日监控、周发布、月复核”,实行线损异常和高损的监测,推进线损异常整改治理工作进度。充分应用信息系统的线损监控功能,每月生成“线损异常线路(台区)监控清单”,跟踪线损异常降损治理工作进度和降损治理成效。常态化开展线损动态监控及发布,及时开展线损异常现场处理,加强考核确保异常处理闭环管控。
3.3.2 加强站线变户基础档案管理
按照“控增量、消存量”的管理思路狠抓站线变户档案准确性,通过线损异常率判断线路、台区的站线变户对应关系是否一致,对存在图(帐)实不符的线路、台区重点开展档案治理。将异常线路和台区按照从系统到现场、从管理到技术的原则,逐层开展线损异常原因分析和处置。规范电子化移交工作。规范开展业扩、基建、大修、技改和户表等各类电子化移交,按时限要求更新系统档案,尤其做好负荷割接后档案更新,避免新增异常档案的出现。
3.3.3 加大窃电查处力度及计量故障电量追捕
运用新设备新技术,通过用电检查及线损分析,及时发现窃电及违约用电问题,对确存在窃电及违约用电的,须在发现问题当月完成电量追补。对于计量故障引起的电量退补,要及时出具退补方案经用户确认后,完成电量追补,必要时可运用法律武器主动维权。
3.4 运行降损措施
通过系统监控、智能数据处理等方式,实现实时监测主网网损率,扎实开展运行降损。优化电网运行方式,结合年度运行方式和迎峰度夏运行方案编制工作,在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合理制定经济运行和节能降损措施,并在实际调度运行中实施,提高电网经济效益。对运行降损相关指标进行定期考核并提出整改措施,确保工作实现闭环管控,最终达到运行降损的工作目标。开展变电站电容器治理,提高变电站电容可用率,实现变电站电容可用率大于97%。加强电网经济调度,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减少主网轻载、重过载设备,实现轻载主变及线路小于30%。
线损管理水平是电力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之一,决定了电网运行是否绿色、高效,线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营收和利润,是打造世界一流电网企业的重要内容。精准降损也需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不断改进方法,适应新时代要求,方能取得长久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