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际工作中的雷电防御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28期   作者:麦金婵 贺灿花 何亮
[导读] 本文从大气物理现象视角解读雷电的天气过程及3种不同角度的划分
        麦金婵1   贺灿花2   何亮1
        广州市气象公共服务中心  广东广州  510150,
        广州市荔湾区气象局  广东广州   510150
        摘要:本文从大气物理现象视角解读雷电的天气过程及3种不同角度的划分。结合工作中发生的实例,针对直击雷、感应雷的防护,总结出直击雷建筑防雷分类、设施施工规范、检测参数;感应雷预防的4大措施。为普及雷电防御知识,做好防雷工程设计、技术防护做一些基础积累。
关键词:雷电;直击雷;感应雷;屏蔽;接地;等电位连接
一 雷电知识
    雷电是最常见的天气现象,远古时期人类对雷电是未知和恐惧的;公元前600年左右,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是摩擦起电现象;直至十七世纪美国富兰克林发现了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做了一个引雷实验才证实“雷电”中的“电”与普通电一致。
        科学研究表明雷电过后可产生臭氧、净化空气、产生氮肥、促进原始地球有机物形成、维持全球电平衡等的有益作用。全球范围内每天有超过800万次闪电,一次闪电可以传输1兆瓦的电力,足够为一座小型城市供电。但是,全球每年雷击死亡的人数超过万人,造成的经济损失以数亿计。因此,雷电灾害已被联合国有关部门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被中国电工委员会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
二 雷电的天气过程
    雷电作为一种常见的极端天气现象,大气中闪电雷鸣的出现主要是云中气流和压力的作用下,互相之间运动过程中不断摩擦使云层携带了不同程度富集的正极、负极电荷。电荷在云间高达25~30 kv/cm,会出现剧烈的电流过程,伴随有强光出现。闪电过程电荷击穿空气、云层出现了26000℃以上的高温,并伴随物质加剧膨胀爆破的轰隆声[1]。可以理解为电荷守恒定律,云层中的电荷不断积累,达到一定量时产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以理解为自然界大量电荷能量互相摩擦起电、摩擦生火、剧烈的轰鸣的结果。
        同时,对流天气云层移动至建筑物、高大植物等的下方,由于静电效应带有与云层相反的异性电荷。可以理解为物理现象,云层中的电荷正、负电荷,相吸引或排斥。达到一定量、形成一条至上而下的通路时,产生量感应起电、接触起电,因而出现落雷。
三 雷电的3种划分
        3.1按雷电的形状特征来划分,闪电可以分为:联珠状、带状、线状、火箭状、片状以及球状闪电6种。其中人肉眼可见最多的闪电是不规则线状的偶尔带有带状、火箭状等,间隔时间只有几分之一秒。这间隔人肉眼是无法识别的,所以,目前鼓励专业人士、业余爱好者转动照相机,拍下闪电的放电过程、随机落雷的过程用于闪电探测、仿真模拟等未知的探索。
        3.2按雷电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来划分,闪电可以分为:在云内活动的闪电、在云和云间活动的闪电、晴天依然活动的闪电、在云间活动的闪电4种。前2种都称为云闪,是雷电探测的应用;航天航空、卫星应用等影响研究。第3种俗称的“晴天霹雳”又称为旱天雷或天闪。第4种是云对大地的剧烈、随机放电的过程,简称地闪,又叫做直击雷,是雷电防御、雷电安全与防护的研究对象。
   3.3按落雷电的落雷载体来划分,闪电可以分为:直击雷;静电感应雷;电磁感应雷;电波、闪电涌侵入雷等4种。后3种都称为(电磁脉冲)感应雷。落雷位置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雷电危害,第1种是面对防雷设施施工规范完善、防雷检测监督的技术方向。后3种是提高电子、电气设备防雷技术、升级抗干扰技术的研究对象。
四 雷电的危害
    4.1一定能量的闪电随机自由落到云底层最接近地面的建物、空旷处、树木、金属物上等等时就会有形成落雷并泄流,当雷落到人、建筑物、其他物体、大地上,产生人员伤或亡、触电症状、闪光、轰隆声、起火等电、热效应以及机械力破坏等现象,即判断为直击雷。
    2020年8月某下午,中国某加油站遭直击雷,油站人员看见耀眼闪电、巨大雷声,供电系统跳闸,检查到2号加油岛上方的1根放散管顶端呼吸阀在燃烧起火,幸亏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未造成人员伤亡。防雷技术人员回调广州市雷电监测预警服务平台系统,油站2km范围内上午10时02分至09分时间段有9次落雷。雷灾原因:短时间、强大的雷电流击穿了非金属外壳,其高温引发外壳和呼吸阀燃烧。
    4.2 球状闪电雷,俗称“滚雷”,直径从15~30cm不等产生时自身带极亮白光、红光、橙色,还有黄色、紫色、蓝色、幽绿色的光环,呈多种多样的色彩。雷暴天气时速度约5米/秒,最大的危害就是带超过100℃的等离子体,一般持续几十秒至几分钟,能自由、随机、滚动到任何角落,会灼伤人、引起火灾、损坏房屋、给人类造成危险。
    1978年8月的某晚上,5名前苏联登山队员正在山上宿营,一个乒乓球大的褐红色火球突然进入帐蓬,在其漂浮于离地1m半空中,然后又突然钻进登山队员的睡袋,严重灼伤了熟睡的人员,此次雷击事故造成1人灼烧致死,其余4人烧伤严重[2]。
        4.3雷在云中活动,云底附近导体(比如大树、金属旗杆)感应出与雷云相反的电荷,电荷形成暂态高电位,而沿导体快速传播,或产生瞬变的强电磁场,击穿放电、起火、甚至爆炸。泄雷电流的过程中碰到人、畜或电气设备会产生触电、跨步电压、死亡、线路跳闸、设备损毁等现象。即为静电和电磁感及应雷。
        2018年5月某晚上,中国某城市某镇某彩色印务有限公司遭受雷击,造成1台CP2000电脑、1个电脑台电源逆变器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3万元。雷灾原因:感应雷导致电子设备损坏。


        4.4雷电波,引发巨大的闪电电涌,沿着输电金属管线侵入屋内、外。表现为过电压、过电流瞬态波、对线路本身及电子电器造成破坏,危及人身安全并损毁设备。低压天气系统的总雷害事故中,雷电侵入波事故占到了七成以上[3]。
        2016年1-12月,中国某城市某区供电局因雷击,损坏变压器19台、SF6开关了台、低压开关柜3台、10KV避雷器36只、电缆分支钻2台、雷击断线7次,直接经济损失114.6万元。
   5雷电防御技术
    5.1各防雷类别建筑物均应做好防直击雷的外部防雷装置。防雷检测技术人员一般会通过经纬度定点、地理环境、土壤电阻率、云对地的闪电等参数计算划分好被检测建筑的,防雷建筑物一般划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类。3种防雷类别的接闪杆、接闪网格、引下线有不同要求。原则是:
        5.1.1第一类防雷建筑比第二类防雷建筑雷电防护要求高、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比第三类防雷建筑雷电防护要求高;
        5.1.2防雷类别越高的建筑物设计、施工、规定网格越密、引下线及间隔也越密,网格要求:一类<5m*5m或6m*4m;二类<10m*10m或12m*8m;三类<20m*20m或24m*16m,引下线要求:一类>2根,间距<12m;二类>2根,间距<18m;三类>2根,间距<25m;
        5.1.3焊接、绑扎的工艺应尽可能短,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
        5.1.4一般要求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
        5.1.5特别是第一类建筑物中爆炸危险品场所,排放危险气体、蒸汽、粉尘接闪保证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5.1.6独立避雷针、高耸的其他金属都应该接地并专门设计、铺装引下线,其他金属物体应与屋面防雷设施相连[4]。
    5.2雷电感应的防护,分别为等电位连接、屏蔽、接地、安装保护器4大重要措施。
    5.2.1电位连接,就是将室内的电子设备、组件、元件的金属外壳和支架连接在一起,并与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系统相连接,形成一个电气上连续的整体,这样,就可以在发生雷击时避免不同金属外壳或支架之间出现暂态电位差,使得它们彼此间等电位,并维持在地电位的水平。其原则是:
        5.2.1.1所有设计、新安装拉入建筑物导电体,比如电源线;通信、网络线路、观测仪器线路等,都要做等电位连接。并就近连接到环形接地体上。
        5.2.1.2穿过防雷区界面的所有导电体都要在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一般可采用局部等电位连接带进行等电位连接。各种屏蔽结构或设备外壳等其它局部金属物也连到该连接带上。
        5.2.1.3所有金属物体、导轨、设备管道、架空管线等大尺寸的内部导电体,要铺设最短连接带至地面或与其他已做等电位连接金属物、导电体附加多次互相连接。
        5.2.2屏蔽就是有效抑制雷击入侵的暂态电磁脉冲、辐射场能量传播、防止损毁电气、电子设备的手段,主要应从空间屏蔽、设备屏蔽、线路屏蔽3个方面入手,其原则是:
        5.2.2.1电气、电子设备系统利用房屋建筑自身的钢筋作为主要屏蔽设施,通过钢筋的横纵交错,构建室内空间的立体化屏蔽网络。加强房间的门框和窗框也是金属材质使其均匀,屏蔽效果更佳。
        5.2.2.2电磁脉冲敏感的仪器设备都应设置连续的金属层屏蔽。
        5.2.2.3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电源之间的各种连线,也都应该穿入金属管加以综合屏蔽。
        5.2.3接地是防雷技术最重要的环节,不论是直击雷还是静电感应雷、电磁感应雷、电波、闪电涌入侵雷,终将雷电流都要泄入大地。雷电流进入大地后,将以接地点为中心向四周作半球状漫散射状流动。应将各种接地共用同一接地网,避免各个地之间产生危险的电位差,对于敏感度高的设备,可以在两个接地网之间安装等电位联结器,这样平时两地之间是绝缘的,在雷电流通过的瞬间两地之间导通,不会产生危险的电位差。
        5.3前面我们提到雷击入侵的暂态电磁脉冲、辐射场能量巨大,工作中,安装保护器不断在更新换代,目前的规范要求和做法是在低压供电子线路埋地或架空,如果金属外皮在进户,要处接地。在电源和电子线路上安装第一级或第二级实验标准的避雷器[5]。它工作的原理是巨大在暂态电磁、电压形成时,避雷器瞬间断开,起到保护电气、电子设备的作用。目前市场上还有防雷抗干扰器的出现,有待时间检验。
参考文献
[1]王道洪, 郄秀书, 郭昌明. 雷电与人工引雷[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0.
[2]肖稳安 张小青. 雷电与防护技术基础[M]. 气象出版社, 2006.
[3]刘佼, 肖稳安, 陈红兵. 全国雷电灾害分析及雷灾经济损失预测[C]// 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2011:21-26.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5]张敏锋, 刘欣生. 我国北方地区雷电活动的时空特征[J]. 高原气象, 2000, 19(3):277-284.
作者简介:麦金婵(1982-),女,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服务雷电防御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