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鹏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山西省 030006
摘要:在电力建设工程建设中,确保用电安全是最为主要的一环,尤其对于现场临时用电的管理。临时用电由于有着显著的随意性、灵活性特点,所以增加了现场临时用电管理难度。这就要求施工建设者应该意识到临时用电的必要性,编制精准的施工用电组织设计,建立完善的施工用电制度,防控用电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好现场用电管理工作。同时,还要结合施工现场的不同用电设备,对现场临时用电进行合理设计,保障施工建设者的人身安全,保障施工现场用电有序展开。文章主要基于施工现场,对临时用电管理问题与管理方法展开分析,以期为业内工作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方法
临时用电具有临时性强的特点,这主要是由施工工期决定的。一般的工程少则只需几个月,多则2年-3年,工程竣工后临时用电设施马上拆除,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像永久性供电设施一样达到坚固安全效果。另外,临时用电还有用电量变化大的特点,一个工程随着施工进度的进展,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用电量相差很大,具体体现在地基基础施工阶段用电量比较小,而在主体施工阶段用电量比较大,收尾工作时用电量又会变小。同时,临时用电还具有环境差、危险性强的特点,施工现场本身环境较差,又是多工种交叉作业,随时有触碰供电线路的可能性,稍不留意极易造成触电伤亡事件的发生。
一、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面临的缺陷
(一)电力设施的自身原因
在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中,由于施工建设期间,现场环境恶劣,有许多灰尘杂屑,使绝缘降低这对于常规电力设备所带来的风险比较大,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短路、漏电等事故。再者,距规范的要求相差甚远,不规范的地方还有很多,不安全的因素随处可见。临时供电系统一般只运用单一的供电方式,对于电力需求并不做出适当的调整,以至于供电设施的周围安全风险增多。加之,对于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施的监管与保护不到位,没有完善的短路、漏电等防范对策,电力系统配备不完善,使风险隐患增加。
(二)不合理的线路设置
施工现场所应用的线路主要以架空线路、电缆埋地敷设、箱式变压器配线为主。不同的负荷线路对于电缆材质、截面积要求并不相同,但是少数施工建设者在电缆材质、截面积选择方面,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及规程规范要求,所以时常出现电缆材质、截面积混乱不清的问题,特别是铜芯与铝芯的区分,负荷大小的不同电缆截面积不同,容易出现线路过载、漏电等问题。在电缆敷设过程中,需要埋地敷设电缆,电缆埋设深度小于0.7m,电缆上下没铺软土或砂土,其厚度达不到100mm,没有盖砖保护。地面上方也没有“下有电缆,注意安全”的标志桩。少数施工建设者为了施工便利,时常会自己添加电线、改动电缆,以至于线路混乱,增加了现场临时用电管理难度。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还面临接地与防雷系统不符合标准的问题。当前,规范要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统一应用TN-S系统,在线路中通过设置保护零线,以此增强线路的保护作用,对于线路中强调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发电工程的施工现场整体线路需要运用相同的施工用电系统,不能出现一部分使用工作零线做保护零线,另一部分应用接地保护零线做工作零线,也没有将保护零线重复接地,使其容易存在安全风险。为了实现保护接零要求,可以采用一般过电流保护装置或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三)管理机制不完善
现场临时用电机制的管理,作为对临时用电安全合理实施的基础保障,施工建设企业在临时用电设施安装之前,需要制定明确有关管理制度,审批并将其发放给有关工作人员。但是在施工现场,由于工作者缺乏用电安全意识,或者为了赶施工建设进度,所以没有按照规定,对现场用电安全设施进行监管。少数施工建设企业甚至存在制度流于表面的情况,规定设置十分单一,针对用没有详细分类,促使施工建设者在施工时,无法科学展开,导致用电混乱,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管理方法
(一)安排临时用电的专门负责人
现场所有电源配电箱必须上锁,钥匙必须由负责人保管,任何用电单位不得私自开箱接线。
用电单位需用电,必须提前填写用电申请单,说明用途、负荷、地点、时间,报工程部负责人签字认可后,领取三级、四级配电盘,由负责人统一进行安装,送电至总开关上口,下口负荷侧接线由各用电单位自行负责并维护,电气设备的安装、接线必须符合规程及规范要求,用电单位必须有专责电工。用电单位用电申请单审批后,经项负责人验收签字后,在指定时间送电,施工用电单位电工负责其三级配电箱的监护。若因用电单位回路漏电或短路等原因,引起二级配电箱开关跳闸,用电单位电工和项目工程部一道检查故障原因,并由用电负责人排除故障,并找出故障原因,经负责人确认落实后方可送电。
定期开展用电安全事故的演习活动,保障工作者在出现安全事故问题后,能掌握相应的处理程序与干预方法,避免由于人工处理不当,出现二次损害情况,将触电事故对施工建设者的人身伤害降到最低。
(三)建立临时用电验收机制
1、总配电箱、分配箱
引进电缆为五芯电缆,箱体内线路布局上进下出。总隔离开关、总漏电保护器,分隔离开关;总断路器和分断路器或总熔断器和分熔断器符合设计要求;PE端子接线符合要求。箱门跨接线与PE端子连接,PE线做重复接地。箱体油漆、箱体外编号清晰,有责任人及电话号码。
2、开关箱
布线符合三相五线制要求,电缆敷设整齐并有绝缘措施;没有破皮漏电现象;配置足够的漏电保护器,每组引出线有标识;器具配备符合一机一漏保的要求;开关箱置放位置便于操作,箱体底部距离地面高度60cm。在光线暗的区域有足够的照明措施,确保每组负荷的引出线与PE端子有效连接,连门跨接与PE端子相连接。同时,箱体有防雨措施;箱体油漆、箱体外编号清晰,有责任人及电话号码。
3、漏电保护器
总配电箱漏电保护器的配置符合设计要求。开关箱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得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得大于0.1s,照明及手持电动工具及潮湿环境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得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得大于0.1s。
4、线路架设
电缆埋设地下并要沿着线路走向设置电缆桩,并要标明电缆负荷、走向。电源线架设有绝缘措施,无拖地线,同时过马路电源线无爬地线。
5、重复接地
每条线路不少于三处PE端子的重复接地。(接地点应为总开关箱与最远端的开关箱的PE端子和中间任选一处的PE端子处)PE线重复接地电阻记录不大于10欧姆。
6、平面布局
区域内总配电柜、分配箱及线路架设、埋地应符合区域平面布置图。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安装完毕后,首先自检,再由安全部门组织检查验收,参加人员主要包括:主管临时用电项目部领导、工程部施工负责人、电气专业施工负责人、使用单位负责人,必要时请业主代表、监理单位参加。
从6个方面进行验收,各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送电。
(四)建立临时用电技术交底机制
建立完善的临时用电系统安全技术交底机制,一般半个月交一次安全技术交底,以便保障施工者操作的安全,保管好有关文件资料。施工现场通过设置专门的安全技术资料档案,确保档案内容完整。为此,首先要保存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设计图纸的相关资料;其次,保存有关技术工作者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所修改调整的电路资料;再次,保存有关用电工作者学习资料与考核资料;保留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检验验收单与电力系统调试检修记录,对于接地电阻、绝缘电阻、漏电保护系统的检测记录也要保存;最终,保存安全管理工作者的巡查记录与专项负责者对相关设施的安装、拆卸、维修记录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场临时用电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有效化作为施工企业需要重视的管理环节,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只有做好施工现场用电安全管理工作,保障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才能避免用电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施工建设者的人身安全,推动建设企业长足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少军,周德福,范幼林,等。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第1部分:火力发电DL 5009.1-2014
[2]蔡雪峰,周卫新,王益民,等.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2014
[3] 徐荣杰,秦春芳,孙锦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 46-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