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谋
马山县百龙滩镇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我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模块的逐步转型,在中小学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愈发展现出其重要性。同样,在新课改下的今天,初中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课题。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的核心角色,是班级灵魂的重要构建者,应充分展现出其领导力与管理能力,在布置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为学生解决相应的状况与问题。基于此,文章就以一名初中班主任的角度展开分析,探究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中小学学生的学龄较低,他们的三观构建尚未到达成熟稳定的阶段,对特殊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此时正是培养学生道德与素养的黄金时期。因此,对于初中阶段的班主任来说,优化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效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在班级管理中树立好一个正面形象,建立健全完整的班级德育教育体系,鼓动学生积极配合与参加有关德育教育工作,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人生理想。
一、分析德育教育工作现状
1.德育教育理念更新不及时
目前,正处于素质教育转型的新时代,但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根基牢固,不少初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仍保持传统教学观念,往往只将德育教育的思想停留在表面,使得大多数德育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从而无法取得积极地教学反馈。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的思想观念是否符合教育进步的需要,要学会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添砖加瓦。
2.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不够均衡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师与父母更看重的是一位孩子的在校学习成绩,他们往往只通过一套题卷及卷面分数就来评判一名学生优秀与否,这样的教育评价体系实际上是大错特错。以这样一个教育模式继续进行的话,成绩偏差的学生就会感受到被区别对待,从而产生心理阴影而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不利于教师顺利挖掘出他们的学习优点,导致德育教育工作的失衡。
3.德育教育工作内容不充足
近几年我国越来越重视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渗入,相应的,德育教师的薪水与往年相比可以说是有一个阶段性的提高。但是,德育教育相比于其他学科教学来说,其教育内容仍不充分,教育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不利于学生正确树立完善的思想观念。
二、探寻德育教育运用策略
1.塑造良好的班级学风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的核心人物,在塑造班级学风的环节中不可或缺。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体现在班集体有着一定的凝聚向上力,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督促并鼓励学习,促进人人健康发展。若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上互相恶意攀比,背后组建小群体,将会导致班级体的分割,对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班主任在班级学风建设过程中也应与学生成为好朋友,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协作,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发展。
例如,在班级同学争吵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及时地做好调理工作,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对方心理,在顺利解决争吵的同时帮助他们去认知对方、感受对方的情绪。再者,班主任在开展班会环节时,可以多渗透一些德育方面的动画视频,如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德育内容,促进班集体思想上的团结,完成班级优良学风的建设。
2.将德育教育应用到实践中去
初中生由于课程学习的需要,其待在教室上课的时间居多,因此没有更多机会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感受社会的人文情怀,从而导致他们缺乏实践理解,不能健全个人的道德素养。因此,初中班主任需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多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机会去进行社会实践,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走进如小区、养老院等场所,以便于更好地渗入德育教学。通过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他们自身的实践经历中去,丰富情感体验,使得德育教育呈现其最大化的效果。
3.管理方式的因人而异
众所周知,每一名学生都有其自身的想法,放在班级管理中亦如此。也许有时候教师在集中全体学生开展课外互动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会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但这些思考方式的不同都是来源于他们个性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初中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要注重挖掘每个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心理活动,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其管理方式因人而异。
例如,班主任可将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个人的优势都在小组中得到发挥,成绩好的同学可以充当小组中的学习组长,擅于绘画的同学可以在小组中组织绘画海报,擅于沟通的同学联络小组成员间的关系,擅于演讲的同学可以在每次小组总结中带头发言,让学生在组建合作中潜移默化接受德育熏陶。
结束语
总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信息纷繁芜杂,而初中生稍显稚嫩,往往不能清晰地分辨信息的好与坏,亟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给予正面引导。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寻德育教育的有效运用策略,让他们在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中收获知识、树立正确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移山.探究如何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2):36-37.
[2]王新.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组织与开展[J].新教育,2020(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