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益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2期   作者:谭忠志
[导读] 吕叔湘老先生曾经在《人民日报》上指出当时语文教学低效的现状:“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生毕业生语文水平很低……”直到今天,四十多年过去了,虽然国家花费了很大的气力,进行了几轮语文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语文教学的这种“高耗能,低效益”的状况仍然存在。如何转变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状况,我对此做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形成点滴体会,在此与同行商榷,以求共同提高。

谭忠志    四川省南部县长坪镇小学  637300
【摘要】吕叔湘老先生曾经在《人民日报》上指出当时语文教学低效的现状:“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生毕业生语文水平很低……”直到今天,四十多年过去了,虽然国家花费了很大的气力,进行了几轮语文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语文教学的这种“高耗能,低效益”的状况仍然存在。如何转变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状况,我对此做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形成点滴体会,在此与同行商榷,以求共同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效益;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34-01

        一、面向全体,分层设计
        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质量基本上取决于备课的质量。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在备课环节就应该进行充分的设计。在备课时除了认真备课标、备教材之外,更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老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的做法是分层次进行设计:课前预习任务分层次设计,课堂提问分层次设计,课后作业分层次设计。因为如果统一设计的话,优等生会觉得简单,没有挑战性;学困生会觉得太难,无从下手,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我根据所授内容,分别为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设计难度不同任务。这样的好处是使优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样学生会多享受一些成功的快乐,学习兴趣也就浓一些,学习效益自然提高。
        二、先学后教,还问于生
        传统的教学总是教师发问,学生回答;教师先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接受。这种被动的学习,会让学生认为学习是在完成别人布置给自己的任务,任务的完成则依赖于教师的要求,一旦压力降低或达到极限,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降低,甚至放弃学习。这种被动的学习,教学效益必不会高。
        先学后教,还问于生,就是变被动为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活动空间,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向老师或同伴提出自己在学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通过同学的讨论,教师的点拨、引导、补充来释疑、答疑。接着教师根据课文学习的重点,把学生没有发现和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共同思考解决,完成课堂的学习。这样教师的教就是有针对性的教,既尊重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又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会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到课堂之中,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当然,学生的问不是盲目的问,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提问的引导,培养学生能够问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具体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1.问题导入,引入情境
        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自然进入情境。


如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时,以“你爱你的父亲吗?你能向大家说一个让你感受到父爱的片段吗?”在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中,将学生自然引入到了课文学习的情境,更是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父爱的体悟。
        2.利用表演,展示情境
        在语文课堂上利用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方法,让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展示情境,体味课文内容。如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时,就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庄子和惠子论辩时的语气语调,再现庄子与惠子论辩时的场面,体会庄子论辩的精妙之处,学生兴味盎然。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有的优势,它图文并茂,视听共享,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安塞腰鼓》前,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片段,然后让学生用一段文字描绘一下安塞腰鼓带给他的感受,再让学生进入课文学习,就更能体会《安塞腰鼓》一文语言的精妙了。
        设置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设置符合教学需要,就一定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语文学习效益。
        四、自评互评,鼓励表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对学生语文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常让学生自评、互评。
        对基础知识,我让学生自己出试卷,对背诵默写、现代文字词、课内文言文阅读等进行检测,有时自测,有时互测。好的试卷进行展示表扬,不好的指出努力方向,特别是对有进步的学生一定表扬。
        对现代文阅读练习,学生做完后,再给答案自评反思,提出自己的疑惑,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我总是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例如:“这个问题你问得很好,说明动脑思考了,坚持下去,你一定能学得更好!”
        对于作文的评改,我始终坚持让学生自评互改。教师先公布作文评改要求,接着作者自评,小组成员互评,要求有旁批、总评、分数,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篇优秀作文和评语,写好推荐语,让大家清楚此篇作文和评语好在哪里,哪里是值得借鉴的,并对不当之处进行修改。最后,全班小组佳作,师生一起评改,选出最佳作文和评语。
        这样尊重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学习效益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我们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处处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公的位置,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从而转变语文教学低效的状况。
参考文献
[1]高升明.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学习(上),2019(01)
[2]许珍.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考试周刊,2018(33)
[3]王学辉.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教育教学论坛,2010(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