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整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陆艺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2期   作者:陆艺
[导读]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小学阶段正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机,教师要把握好机会,能够在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基础上去培养学生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给自己植入新的教育观,在符合时代发展的基础上,去影响学生,通过不断的摸索,在教学中发现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陆艺    容县石寨镇合柳小学  广西  玉林  537502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小学阶段正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机,教师要把握好机会,能够在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基础上去培养学生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给自己植入新的教育观,在符合时代发展的基础上,去影响学生,通过不断的摸索,在教学中发现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归纳整理;小学数学;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56-01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当中,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碎片化的,零散的,而不是一个整体。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他们,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将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去进行巩固和整理,从而让学生归纳成一个整体。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认识到归纳整理的必要性以及归纳整理对于学生来说有什么意义。归纳整理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通过整理变得有联系,让学生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在课堂中所学到的东西增强学生的记忆。因此,本篇文章针对如何在小学课堂中能够有效应用归纳整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行性建议,具体如下:
        一、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理清学生思路
        如果说将学生在小学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候比作一颗颗珠子,那么教师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就是在搜集这些七零八散的珠子,把它们拼凑在一起串成一个完整的珠链。数学教学也是这样的。在小学阶段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作为铺铺垫,所以学生的学习都是最基础的,年级越低学的越基础,然而这些基础的知识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每个完整的知识中的皮毛。年级越高学的知识越多越零散,如果教师不及时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归纳,那么这些知识就会在学生的脑子里变成一团乱麻,没有头绪。解不开也不会连在一起,造成了使用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不定时的整理和归纳,让学生将知识进行分析在脑海中构成一个完整的思路。这样的方式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图形为例。学生在很早的时候就接触过图形,认识过图形。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且每个图形都有自己的特点,接着到了高一年级当然时候又了解更深层次的图形,知道了正方形和长方形都属于平行四边形,而梯形还可以叫四边形。在学习了边和角之后又发现,正方形有四条相同长度的边,有四个相等的角。长方形有两组对边,这两组对边也是相等的。紧接着又知道了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又知道了正方形长方形都都是轴对称图形,了解了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这些看似零碎的知识却又有着一定程度上的联系。教师在课堂中便可以让学生将这些知识进行一定的整理归纳,可以让学生分组整理,每个小组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出框架归纳图,来帮助他们进行记忆和巩固。每学一个新知识就将其放入该归纳的框架图中进行整理。这样学生在学习完新知识之后就会自动将新旧知识就行梳理,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梳理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总结出自己需要的东西,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保持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考验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整理能力。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帮助。
        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
        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教师就要将多媒体充分的利用到自己打的教学过程中去,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辅助,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归纳,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将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整理罗列,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视觉效果。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便知道这节课讲了什么内容,哪些是重点,是需要自己能够掌握的。教师通过多媒体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整理,这样的效果会比学生整理要好的多。在进行了一定的知识梳理以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方式进行归纳罗列,教师对其进行辅导,从而,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归纳笔记。
        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讲到关于谁比谁多或者谁比谁少应该怎么计算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的将例题展现出来,如:已知鸭子的数量是五只,兔子的数量比鸭子数量的二倍还要少三只。面对这种比较典型的例题时,教师就要带着学生去发现其中的规律。首先要找出其中的关键词:比、倍、少,这三个关键词一出来,思路也就清晰了,遇到倍不是除就是成,先找到要求谁,然后再理思路,谁比谁多或者谁比谁少先算出谁比谁多(或者谁比谁少的)再除以比后面的数。在做完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验算展示,将兔和鸡按照相同的倍数进行排列,然后得出结果。
        通过这样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直观的了解所学,并且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做题资源,让学生从一道题中归纳和总结这一类型题的规律和方法。在做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以致用。
        三、总结
        总而言之,不管利用什么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这些方式的根本目的都是让学生将知识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梳理。能够通过这些方式将知识进行消化吸收,转变成自己的东西。并且能够同伙整理归纳去巩固自己的平时所学,将这些知识能够灵活的应用到平时的学习当中,让教师的教学更加有效率。让学生的学习能够达到由知识点的学习连成一条长长的知识链,由知识链变成一个大大的知识面。这样慢慢的将知识进行一步步的整合,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不断的提高自我。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1]王瑾,史宁中,史亮,等.中小学数学中的归纳推理:教育价值、教材设计与教学实施一一数.学教育热点问题系列访谈之六[J].课程.教材:教法,2011(2):58-63.
[2]王瑾.小学阶段数学归纳推理课程的实施研究[J].教育科学,2010(3): 38-43.
[3]韩荣明.总结归纳合理演绎--试论小学数学对归纳推理能力培养[J].吉林教育,2013(4):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