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2期   作者:陈润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语文能力以及语文思维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选择,与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合作学习模式的应运而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有效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陈润    湖南省衡阳县金兰镇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语文能力以及语文思维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选择,与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合作学习模式的应运而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有效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学习模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69-0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种方式高效地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阅读理解能力。因为文字的渲染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更为有效地理解文章含义。按照以往的阅读教学方式,老师只需要要求学生自行阅读,再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含义,从而提高阅读理解水平。但是,老师如果将教育界所提倡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阅读课程中,则能够帮助小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除此之外,通过小组合作,在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库。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老师可以安排学生一起合作学习阅读,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进一步成长。
        一、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势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一般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常规的教学步骤为:教师应该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并大致地了解学习内容。教师要对好词好句分析,使学生明白作者用词之准确。然后在教师的仔细讲解下,学生明白文章段落,体会作者布局之心。最后对文章主旨以及文章思路进行反复灌输。在这种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接受‘半罐输式’教育,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难以形成自主观念。而合作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之前,自行对课本内容进行分析,明确自身的观点,保持自身的独特性。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划分小组
        要充分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只有合理的小组成员安排才能够使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进行小组成员划分之前,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让那些学习成绩较好,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带动着其他学习比较被动的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共同的完成阅读任务。这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合作的效果。每一个小组需要选出一个小组长,小组长要切实地负起责任,根据教师所安排的阅读学习任务来划分小组成员的具体任务,这样就能够让每个小组成员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一起合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合理的小组划分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阅读学习的效果。



        (二)积极营造良好合作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小学生好学,但本身自控能力不强,课堂学习过程中容易思想开小差,这对语文阅读教学极为不利。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并积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此带动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对阅读学习保持高涨热情,并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小学语文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固定的学习小组,同时多开展一些游戏教学,拉近各小组成员之间的距离,便于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阅读比赛,让学生在与他人竞争过程中得到提高,同时也促进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全面提高阅读积极性。
        (三)优化合作指导,增强学生阅读针对性
        对合作阅读过程的及时关注,有效指导,合理监控,是确保合作学习效率得以巩固的前提。教师在应用合作学习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从不同小组、不同组员实际出发,切实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引导与调动。既不能对合作阅读过程放任自流,又不能对学生阅读活动要求过高。一是切实保证合作的实效性。尤其对于学生之间的差异,应该适时照顾,对一些不善交流、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多提供机会,多进行鼓励,让其在尝试合作、交流、互动中提升合作自信,增强理解能力。二是全面凸显合作的互补性。针对学生之间在知识储备、思维水平、理解能力等层面的差异,在合作阅读中尽量减少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要求,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站位、不同方向投身阅读探究,在发散思维、多元感知中提升阅读能力,获得认识发展。
        (四)开展课外阅读,提升阅读能力
        仅凭课文的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有大的提升,教师需要合理利用课外的教学资源,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主,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进行课外阅读,并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长此以往,不仅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构建良好的学习气氛,同时小组之间的写作关系延续到课外,有助于学生课内外学习信息的共享,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课外阅读相比课内阅读的难度更高,教师需要做好学生之间的合理分工,保证每个小组间的水平相当。其次,教师应做好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避免材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性不大的现象,以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和问题来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再次,课外阅读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学生对阅读行为的反感,但阅读的时间也不宜过短,因为在课下没有教师的帮助,需要为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留出足够的时间。最后,针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不要求学生像在课内一样完成具体问题的探究,而是让学生合作完成阅读这一行为,主要是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结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新的教学形式,合作学习中体现的思维碰撞理念,对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责任感和担当鼓励,符合当代教育和社会对祖国未来青少年的期待和要求。
参考文献
[1]林丽碧.培养学生语文感悟能力的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0(50):14 -15.
[2]姬文亮.小学语文与德育教育的融合路径[J].学周刊,2021(02):135- 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