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2期   作者:韦宙
[导读] 目前教育教学要求学校不仅强调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还需要在此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而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三观建设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能够更好地去树立学生的人生观念,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就要求小学语文课堂能够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健康的文化环境。文章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上,深入探讨了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的有效渗透。

韦宙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吾隘镇中心小学  547211
【摘要】目前教育教学要求学校不仅强调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还需要在此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而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三观建设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能够更好地去树立学生的人生观念,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就要求小学语文课堂能够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健康的文化环境。文章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上,深入探讨了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的有效渗透。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60-01

        在小学阶段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并进行理解吸收,同时在语文学科当中进行德育教育,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我们调查研究发现,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具体语文学科当中,可以在保证文化传输的质量基础之上,更好地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就强调教师自身需要认识到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进行配合的重要性质。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采取有效的策略,保证学生能够在识字阅读的环节进行渗透性的德育教育吸收,进而综合性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保证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品德。
        1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德育教育一直是其重要部分。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规划的过程当中,针对教育应该更加全面的去进行课程的安排。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学生自身能够灵活的去进行语言的运用,同时还要求教师可以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将适宜的德育教学,配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进行输出,进而综合性的去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与道德素养的养成。不仅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强调德育教育的融入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人习惯,使其能够正确的去认识学科,并且可切实的在语文教学当中理解文化的底蕴,进而传承传统的文化。教师不仅需要切合德育教育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来进行民族精神环境的建设,同时还应该结合具体班级以及课程安排情况,展开适合的学生管理工作,从而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之上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自主的去进行学科探索,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2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开展过程当中的融入现状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其实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环节,德育教育能够更好地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借助于语文的基础文化来进行德育方面的融入,还可以促进学生自身品德的培育。为此在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当中就强调教师可以采取合理的方式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进行渗透。
        2.1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基本的德育教育渗透意识
        部分语文教师自身对于德育教育的渗透意识相对较为薄弱,还没有建立起具体的概念,这使得其在进行语文课堂开展过程当中过于重视语文知识的传输,忽略文化氛围的建设,从而使得小学语文课堂的突出优势没有进行充分的展现。不仅如此,在进行考试的过程当中,其出卷人过多的把重心放到了基础知识考察的过程当中,这使得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并帮助学生进行考试分析的过程时也过于倾向于一些较为基础的语文知识。而使得整体的教育环境相对较为的单一,其教学的效果也并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从而使得综合的语文教学并没有很好的提高学生对于文化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自身的思想境界以及相应的品德修养没有得到切实的提升,不利于学生未来的综合发展。



        2.2德育教育渗透体系性较为薄弱
        小学语文是教育体系当中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为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课程设计安排的过程当中应该结合具体素材的知识进行教授,这使得其中出现对于教材当中德育因素的忽视。这种过分注重基础教育的教学流程安排使得其中的德育教育比例不高,并且综合教育效果不好,教育的优势没有较为充分的发挥出来。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进行德育教育内容融入时,一些教师,还只是停留于其德育教学的表面,进而在实际的深入语文知识探索过程当中,没有与德育教育知识进行合理的配合,较为随意、碎片化的德育渗透是没有办法更好地保证整体语文体系的合理性,使学生无法真正的去领悟到德育教育的内涵,同时这也会导致德育以及语文学科双方教育的脱节。
        3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有效措施
        3.1以教材为基础来进行潜移默化的融入
        结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在进行语文学科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避免灌输式理论式的讲课方式,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在进行学习时觉得枯燥并且增加其自身的学习压力。为此教师就可以以教材为基础,结合教材环节设置的基本方案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进而辅助其教学内容,并且更好地调动学生感官上的认知,丰富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层面的了解,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建立起生动的形象,激发起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情感,进而在文章体系当中进行分析,比如教师在《司马光》这一课程教学讲解的过程当中,由于学生自身的认知相对较为浅薄,为此,教师就可以结合司马光这一个人的具体形象来进行认知上的建立,保证学生可以在了解司马光这一主要人物品德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去将自身带入到这一角色当中,结合司马光砸缸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在紧急情况中司马光的机智。从中更加深入的去理解司马光的沉着与冷静,进而更好地去进行自我品格上的建立。这种情境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更加突出的为学生带来心灵上的感触,同时还可以保证学生更加切实的融入到文章人物上去,进而感受其人物的优良品德,学习他自身的崇高精神。
        3.2加强教材扩展来提高德育教育的熏陶感染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强调德育教育的渗透是在保证学生了解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更好地去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从中能够在理解具体文章内容的基本上来进行举一反三。为此,就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具体的阅读内容来进行适宜德育教材的资料选择,充分的去进行课堂内容的补充,从而丰富学生的语文素材积累,更好的保证学生可以将其所积累的相应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比如,教师在进行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这一课时讲解的过程当中,为了更好的保证学生可以深入的了解,寓言故事背后的含义,并且结合文章内容有自己的意见,就可以组织学生来进行小组内的激烈讨论,通过组员之间的充分配合交流,使其更好地去进行自我展现。这种方式不仅促进学生的思考,并且还能够更好的保证学生个人意见的表达,从中结合他人的看法来提高自我的认知和理解。不仅如此,通过充分的讨论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揣摩其寓言故事背后的含义,领悟到踏实遵循客观规律为人处事的重要性,进而塑造学生良好的处世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结合其他《南辕北辙》、《掩耳盗铃》等著名的寓言故事来更好地去加强学生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认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充分融入可以更好地适应小学生这一阶段的需求,巩固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思想上面的建设。不仅如此,还要求语文教师能够配合适宜的教学手段来将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的课堂进行充分的结合,进而丰富课堂内容并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魏秀立.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1).
[2]王德娟.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0).
[3]杨胜伟.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心理健康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