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浅见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2期   作者:杨海尤
[导读]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那么,低年级语文以识字教学为主。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应遵循汉字本身的规律,遵循儿童认识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以提高识字效率,发展儿童的智力。字理识字教学法符合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它是根据汉字构形的理据进行识字的。
 

杨海尤    岑溪市大隆镇旺坡小学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那么,低年级语文以识字教学为主。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应遵循汉字本身的规律,遵循儿童认识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以提高识字效率,发展儿童的智力。字理识字教学法符合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它是根据汉字构形的理据进行识字的。
【关键词】字理识字;教学情境;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94-01

        引言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字理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之一。字理识字教学就是根据汉字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并适当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教学。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逐步形成识字能力。字理识字教学法符合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它是根据汉字构形的理据进行识字的。
        字理识字法有利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字理识字法满足了学生的求知心、好奇心等特点,以有趣的图画、动作、语言来解析汉字,变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生动,变复杂为简单,使学生充满信心,产生浓厚的兴趣。字理识字法真正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字理识字法注重把握了汉字规律,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了汉字识字难的问题,提够了识字效率。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字理识字法识记识字呢?
        1、运用游戏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识字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制力不强,在识字教学中注意力不集中,如果一味地让小学生识字,那么不仅无法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识字效果不好。爱玩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贪玩的特性,引导学生利用游戏的方式学习汉字。以此达到吸引学生注意,活跃课堂的目的,进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如笔者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开火车的识字游戏,在游戏中教师给出一个读音或者图片,学生对应答字。教师说:“火车火车往哪儿开?”学生说:“火车火车往这儿开!”师生配合共同完成识字过程。或者,游戏分小组进行,随着学生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教师出示一个生字,让一组学生按顺序拼渎音节,分析字形,哪个学生读错了或字形分析不正确,“火车”就不能开下去,必须停下来,“修理”好后才能继续往下开。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仅熟练掌握了汉字,还为了更好地玩游戏自主学习汉字,既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调动了识字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识字效率。
        2、创设识字教学环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识字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认字能力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识字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狗”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展示出各种各样狗的图片,让小学生了解狗的外形、特点等,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3、适度讲解字的音形义关系,使生字认识由模糊引向清晰
        在识字教学中,学生比较常见的问题是字音混淆,书写错乱,学生出现这些错误大都是把生字当作“笔画组合的符号”孤立地识记,认的字多了,每个字的笔画组合就容易模糊、混乱,多音字、形近字读起来就容易张冠李戴。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就应适度讲解易错字的音形义联结关系,并利用义的决定因素,讲清字的构形原理,引导学生清晰、正确的识记。1.“引”在读错音时学生读错音有好几种原因,有的是遗忘了,乱读;有的是遇到多音字,错读。遇到遗忘,教师要加强生字的复现。碰到同音字在不同的语境中读音分辨不清,教师就应该依据字义定读音,分辨多义多音字。如“鲜”有“xiān”和“xiǎn”两个读音,xiān”表示“味道美好,新鲜的,明丽的”,如“鲜美、鲜花、鲜亮”;“xiǎn”表示“少的、不多的”,如“鲜有、鲜见”。汉字的表意特点对帮助学生辨析字形,认清字音有很大的作用。正如田学红、张亚飞在关于不同阅读水平儿童汉字音形义联结研究中得出“汉字能否被正确的认知或顺利地输出,主要取决于儿童对汉字音形、形义之间的联结情况。”[2]2.“引”在写错字时错字是指错误的、不存在的字,学生经常在书写时添加或遗漏笔画而造成的。如学生写“冢”时经常会把“豖”写成“豕”,我们可以领着学生走进“冢”字,感受“冢”的“前世今生”。“冢”是会意字,从勹(bāo,表坟墓)从豖(chù),豖是豕(shì,猪)双腿被绑形,表示陪葬品,那一点就表示拴住了猪腿殉葬之意。这样,由义辨形,那一“点”就变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印在学生的记忆里了。再如,学生常把“初”字的部首“衤”写成“礻”,很多教师再三强调“衤”不是“礻”,学生还是写错了,问其原因,学生认为“初”和衣服没有任何关系。这时,理解“初”字造字规律的教师就会从形义关系上给学生有力的引导:“初”是会意字,从刀从衣,表示用刀裁剪是做衣服的第一步。本义是制衣之始、开端,如“起始”“初学”,还可以引申为第一次、最低等的、当初的等。这样,学生再写“初”时一定印象深刻,因理解而正确识记了。3.“引”在写别字时产生别字的主要原因是同音字或相似字产生混淆。对小学生而言,区别多同音字和相似字如果仅靠机械识记,那是非常困难的事,如学生常把“篮球”写成“蓝球”,“川流不息”写成“穿流不息”,“一筹莫展”写成“一愁莫展”等,显然是学生没有领会词语的意思,教师要通过字理加深学生对汉字内涵的理解,建构清晰的形义关系。比如,一年级下册《美丽的彩虹》教学时,“虹”字的识记方法,学生用很多识记方法,但是都与“虹”本义没有关系。有个孩子发问:“老师,彩虹在天上,跟虫有什么关系呢?”“是啊,跟虫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教师故意反问后出示“虹”的甲骨文“”给孩子们解释了“虹”的虫字旁的由来。因为虹总是出现在雨后,形状像腰腹呈拱形的神龙,古人以为虹是雨后出来饮啜水汽的神龙,能呼风唤雨的大虫,所以造字时,用“虫”作了偏旁。古文中有“虹饮于河”的说法就是最好的证明,意思是说虹悬挂于天空,弓着身子,头伸进黄河里喝水。此时,孩子一个个竖着耳朵,听得津津有味。相信以后再也不会把“彩虹”的“虹”的虫字旁写成绞丝旁了。
参考文献
[1]张海棠.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34): 156.
[2]邹旭晶.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几点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汉字文化卷五)[C].2016:2.
[3]马丽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74 ~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