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2期   作者:黄春莹
[导读] 教师应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以目标、策略、特色等方式实施课堂教学。教师要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契机,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坚韧意志、良好性格,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发展他们的主体,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精神。

黄春莹    云浮市云安区石城镇石城中学  527500
【摘要】教师应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以目标、策略、特色等方式实施课堂教学。教师要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契机,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坚韧意志、良好性格,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发展他们的主体,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物理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92-01

        当前素质教育,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办好教育的当务之急。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价值的途径。物理学科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利用物理史教学,培养学生意志
        人类对自然和科学的探索是艰难的,物理学的历史体现了人类对物理世界的探索和逐渐认识的过程。教学中讲述一些物理学家的故事,了解物理学家的思想和精神,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通过介绍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和每一个重大发现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学生们知道什么是真正崇高的追求。美国人给予的慷慨待遇未能动摇钱学森回国的决心;大火并没有毁了布鲁诺对真理的维护和捍卫;爱迪生艰难地历经无数次的实验,终于给人类带来了光;法拉第终于在11年的艰辛探索中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这些前辈不仅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和进步,而且他们谦虚、严谨的人格魅力,已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故事揭示了一个不朽的真理:只有不断付出才能取得最终成功。学习物理史,有必要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勤奋和不懈努力,才能走向成功的未来。
        2、结合物理概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控能力渐趋成熟,由于客观因素(中考、家长期望值过高等)的影响,会使他们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而过重的心理压力会导致他们不良的心理状态。这时,他们更需要一个清醒的头脑,一种轻松的心态。在讲解“压力”时,我就对同学们说:“两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时,物体间就有了压力,同样,长期的心理压力也会使人的心理发生形变。同学们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释放,变心理压力为学习动力,这样你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才能取得更好成绩”。在讲解“压强”时,我对同学们说:“并非压力越大效果越大,同样的压力作用在‘点’上和作用在‘面’上,效果大不一样。学习也是如此,有些同学平时学习非常用功,但成绩却不够理想,这就是因为你的‘力’没能用到‘点’上,同学们一定要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不断改进、总结,这样才能取得更为满意的结果。


”在学习“机械运动”时,我提醒学生:“同一物体在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运动状态会有所不同,我们的学习又何尝不是呢?我们不能因暂时落后而自暴自弃,也不能因暂时的成绩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能使人退步,勤勉努力才能让人进步。愿同学们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找到适合自己的‘参照物’,时刻勉励自己,不断激励自己,我一定能行!”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化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对待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方法,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疑难。如对学业不良的同学,要给他们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为其创设成功的条件,让他们在学习中通过一定的努力完成学习目标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并对其取得的成功予以适时鼓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学中我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人格、个性,课堂上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问题提得很简单,也要认真对待,从不流露出“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懂”这样的情绪,使学生产生一种被尊重的情感,即使回答得不完全、甚至不对,也不责怪,反而要肯定学生的勇气,使学生养成敢想、敢说、敢问的好习惯,始终处在一种无拘无束的心态下主动思考问题。
        4、通过实验激发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实验课一定要创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有时过于严肃的课堂气氛反而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解“摩擦力”时,我拿了两段山药和两把水果刀说:“咱们今天来个削皮比赛,看哪位同学能快速把皮削好?”跃跃欲试的学生真不少。我找了两位身高体重差不多的学生来做实验。比赛开始还算顺利,当山药的一端皮销去必须用手握住再去削另一边的皮时,山药“啪”、“啪”两声从两位同学的的手中像泥鳅一样滑了出去掉在地上,引起同学们大笑。我没批评大笑的学生,而是亲切的问“谁有好办法把山药皮削好”这时上来一位娇小的女生她用一张纸包住削好的那端,然后握住,很轻松的就把皮削好了,下面一片唏嘘。这时我就开始引导学生们关于“摩擦力”的一些问题,让所有学生畅所欲言,许多同学提出了颇有创新的见解和如何解决生活中关于摩擦力的问题。这堂课既轻松和谐又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课后我偶尔听到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说:“原来我还真的不笨,现在我对物理的兴趣最大”。就这样使学生在物理课上找到了自信,形成了积极的心理体验。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学从现实生活中来,又应用于现实生活,从而使学生明确学好物理是今后生活、工作的基础,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认真学好物理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总之,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并发挥初中生心理特征的优势在教学中的作用,克服心理障碍对教学的消极影响,使他们增长知识的同时不断健全心理,成为担当时代重任的新人。
参考文献
[1]张夏林.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学物理2013(3)
[2]陈浩.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读写算2016(9)
[3]郑琪.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读与写20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