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应用情境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2期   作者:张淑辉
[导读] 在国内教育水平全面提升的今天,人们渐渐意识到当前我国教育体系的不足和问题。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模式必须及时取缔。教师应改变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思路与模式,让学生走出被动学习状态,使学生爱上学习过程。当前我国教育系统并没有为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任何支持。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需要教师合理使用体验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育缺陷和不足,提高课堂教育质量。本文以高中地理为例,分析情境教学使用思路,保障地理

张淑辉   大理州民族中学
【摘要】在国内教育水平全面提升的今天,人们渐渐意识到当前我国教育体系的不足和问题。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模式必须及时取缔。教师应改变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思路与模式,让学生走出被动学习状态,使学生爱上学习过程。当前我国教育系统并没有为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任何支持。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需要教师合理使用体验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育缺陷和不足,提高课堂教育质量。本文以高中地理为例,分析情境教学使用思路,保障地理教育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90-01

        前言
        高中地理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很重要的构成。地理教育中,情境教学手段与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学习效率和能力。高中地理有着比较大的学习难度。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中,无法长时间维持浓厚学习兴趣。学生需要投入非常多的精力与时间用于数语外知识点学习。此情此景下,构建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构建情境可以降低知识理解难度,创造学生熟悉的学习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参与学习,自然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一、合理构建情境契合学生认知层次
        高中地理教育中,教师需要合理构建教学情境。当然为了充分发挥情境价值与作用,必须保障情境与学生认知相匹配[1]。高中生虽然已经具备了自学能力,但阅历毕竟有限。教师所构建的情境假设超脱学生认知,学生将无法理解知识,也无法发挥情境教育应有价值。学生在陌生、不理解的情境中,有心无力学习,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构建情境需要契合学生认知。情境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生活情况,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融为一体,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比如学习《人口迁移》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行搜索和调查,说一说本地的人口从何处迁来。在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人口又迁往何方。教师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配合多媒体挂图,让学生观看我国近百年历史的人口迁移走向,增加学生的代入感。
        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与理解知识。学生此时就会认为知识的学习非常有趣。学生在情境学习后,明白了人口迁移的原因和规律,甚至可以发表许多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将知识灵活应用于生活当中。学生产生了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仔细认真思考,确保自己能够养成良好思考习惯与学习能力。



        二、巧用多媒体打造现代教育情境
        过去教学的时候,教师通常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构建情境。事实上语言构建虽然拥有一定作用,但却无法最大化情境教育价值[2]。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情境。多媒体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在各种设备广泛普及的背景下,教师教学工作得到了有力支持与帮助。教学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视频能够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知识、学习知识。
        比如在《水圈与水循环》知识点的学习中,如果教师只是单调的描述水循环过程,学生虽然能够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知识点,但却无法理解水循环规律和原因。此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用FLASH小动画展示水的循环过程。学生观看视频了解了水循环中,大自然的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蒸发,包括植物蒸腾、地表水蒸发,最后进入大气。水分子在高空聚集以后,因重力原因落下,进入地表和地下,循环往复。
        学生被视频画面所吸引,学生了解了所熟悉的下雨原因。部分学生甚至能够举一反三,说明下雪原因,呈现出充满欢声笑语的地理课堂,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知识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热情。
        三、注重沟通增加交流频率
        创建教学情境为的是帮助学生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提高知识熟悉感,增加学习适应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与理解知识。教学情境的构建中,需要教师多和学生交流与沟通。交流与沟通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3]。对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利用交流得到的信息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查缺补漏,贯彻因材施教、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有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个性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构建情境很少和学生交流与互动,课堂教学虽有情境,但情境十分被动。甚至因为情境的固定性,导致学生思想遭到束缚,无法展现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积极思考。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增加和学生的交流,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如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教师可以扮演招商引资的开发者,学生扮演助理、规划人员。情境中,教师拿出提前准备的地图,和学生互动,说出自己的行业,随后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信息,提供合适的工业区位选择建议。学生成为了情境的一份子,自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结语
        高中地理教育中,教师构建教学情境可以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使学生表现出浓厚学习热情。学生在主动思考中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理解,在情境的配合下,融入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消化、内化知识,达成学以致用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韩志辉.新时期下初高中地理的衔接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03):184.
[2]曾赛珠.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3):240-241.
[3]郑润杰.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06):103-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