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探究 赵华富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2期   作者:赵华富
[导读]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语言类的科目,是学生提高理解能力,掌握与人沟通能力关键学科,也是众多学科学习的基础。小学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阅读。阅读能够打开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新课标中就有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不能低于100万字,这有利于学生的知识量和阅读量的储备,为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赵华富   高密市阚兴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语言类的科目,是学生提高理解能力,掌握与人沟通能力关键学科,也是众多学科学习的基础。小学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阅读。阅读能够打开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新课标中就有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不能低于100万字,这有利于学生的知识量和阅读量的储备,为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经典诵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80-01

        引言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经典诵读与语文阅读课程的结合过程中,要能够就学生在现阶段下的实际问题作出全面分析,以此实现经典诵读在当前阶段下的实践探究。
        一、整合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的意义
        (一)弥补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主要是学习教材知识。教师通过对课本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掌握文章大意和文章生字词,从而达到能够应付考试的目的。但是这样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首先,学生的阅读量严重不足。仅仅依靠课本来积累阅读量,使得学生所看内容有限,阅读视野难以被打开,难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其次,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对小学语文知识的掌握主要通过上课教师讲解和课后作业。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难以有自主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对文章和生字词的理解都是基于大量的课后作业,容易让学生形成惯性思维,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通过整合群文阅读和经典诵读,有利于弥补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学生通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点的归纳能力,通过经典诵读,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文学功底,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经典诵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
        古典诵读符合学生学习语文阅读课程中的知识先决条件,并有助于学生丰富其知识储备。作为时代的结晶,经典文学著作中经常包含很多知识,而知识通常是不同的,并且还包括其他领域,例如历史、地理和人文。因此,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接触到不同的知识内容,因此经典背诵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非常有意义。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的具体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助力阅读教学
        在高效率的阅读教学内容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互联网资源的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语言创新能力,因为只有在快乐自主中获取知识,才能够转化成学生内心深刻的感受,才能够灵活运用,以至不断创新。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语文学习中事半功倍,能够成为学生时铸就梦想的文化动力。由于小学生年龄的限制,很难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知识,教师还可以进行补充教学,完善学生的基础知识,陶冶情操,运用视频这个形式,就能够克服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轻松地掌握重点知识。


比如,在学习到《小壁虎借尾巴》的时候,我找来了有关壁虎尾巴的讲解的录像,作为资料让学生们观看,通过观看视频和课文内容一一对应,让学生在头脑里有一个清晰的画面。这样让一些枯燥无味的文字变成了图像,刻在学生脑子里。通过这段录像,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大自然的奥妙,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产生阅读的兴趣。
        (二)通过经典诵读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传统阅读教育模式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使用经典朗诵,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转化,并将教师的控制权交还给学生。例如,举办经典朗诵比赛,让学生自由选择朗诵的内容和形式。通过这种活动参与,学生可以体验阅读中的乐趣并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在背诵这些经典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学习相关的课程知识。
        (三)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拓展经典诵读内容,开展经典诵读群文分享活动
        语文课堂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场所,教师应该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将经典诵读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如,在进行《草船借箭》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描述此段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然后再引入《三国演义》中引发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的内容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阅读,让学生发现经典的魅力,同时掌握事件的前因后果也能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或者以自然山水为主题,选择《牧场之国》《威尼斯小艇》《祖父的园子》和经典古诗《四时田园杂兴》这几篇文章让学生阅读,让学生自己分析古今写景的区别、不同作者写作风格的不同等,借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将阅读效率最大化。
        (四)多元激励方法,引导学生
        整合群文阅读和经典诵读的教学方式,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多元激励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在其中受益终生。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取物质激励的方式。将已经整合的群文阅读和经典诵读所需要的素材进行归纳分类,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布置整合了经典诵读的群文阅读数量,帮助学生制定一个相应的目标。当学生能够达到目标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物质激励,鼓励学生再接再厉。物质激励分为多种,根据小学阶段的学生特点,物质激励可以包括金钱激励、食物激励、学习工具激励和兴趣特长激励。其次,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采取精神激励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和经典诵读。学生能够达到制定的目标,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奖励,这是对学生行为的认可,也是学生坚持学习的动力来源之一。教师采用精神激励有两个优点。第一,精神激励的方式没有物质激励的方式有压力,教师不用承担因激励学生奋勇学习而额外支付的费用。第二,精神激励有利于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在转变教学方式,整合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通过多元的激励方式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结束语
        将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结合起来,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更能够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学生未来学习更高难度的语文知识奠定良好基础。为此,教师要积极以群文阅读的形式组织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熟悉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朱华林.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的教学研究[J].中学语文, 2019(36):20-21.
[2]刘磊.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的教学探析[J].新智慧,2019 (33):122.
[3]孙关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家长,2019(30): 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