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年教师掌控语文课堂的艺术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刘江蓝
[导读] 在新课程下,为了提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效果,就需要立足于整体视角,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设计。其中课前导入是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容易被教师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如果可以创新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式,那么可以提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融入到课堂中来,从而可以顺利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艺术运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刘江蓝    梧州市下廓小学  543199
【摘要】在新课程下,为了提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效果,就需要立足于整体视角,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设计。其中课前导入是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容易被教师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如果可以创新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式,那么可以提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融入到课堂中来,从而可以顺利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艺术运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艺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012-01

        引言
        高效课堂与教师的语言艺术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运用规范化、清晰化以及生动化的语言作为教学工具成为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语言艺术能调动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一、巧设问题情境,有效导入新知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尤其是在面对那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时,更是会展现出极强的自主探索欲。基于小学生的这一天性,教师在课堂导入语文知识期间可以科学地设计一些满足学生自主探究需求的问题,以问题来调动和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可以积极就有关待学习语文内容的问题进行有效思考和深入分析,最终抓住求解问题的关键,这样可以突破直接导入教学知识的束缚,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
        二、运用引导性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引导性语言能更加有效地将新课的内容导入课堂,将学生的思维带入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青年教师讲解语文课程前,可以向学生提问,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留下一些疑问,使学生能带着好奇心进入接下来的语文教学活动当中,并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上。例如,青年教师讲解《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大家知道我们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吗?”当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进行简单的评价,并继续提问:“那么,大家知道从太空中看我们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吗?”每个学生都没有这样的经历,很容易产生好奇心,教师接着说:“那我们翻开课文,作者会告诉我们答案。”这样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投入到阅读课文中。



        三、在内容的重复处设置提问
        不难发现,很多文章在内容的安排方面有多次出现的现象,而这些反复出现的字或者语句大多能够起到对于某种情绪或表达主题的强调作用。这些重复的字词和语句经常是散落在文章当中各处,同时也是多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忽略掉的。因此,只有通过青年教师提问的引导方式,才能真正地引导学生对这些重复内容的关注和思考。比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节课内容时,“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且在多个地方形成呼应,所以青年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文中会出现三次类似的语句呢?作者这样写是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文中这样写的意义是什么呢?”这些问题的引领会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立思考,在潜心阅读文章的同时,也会沉浸在这对父子之间的伟大爱意之中,通过文章的描写,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对父子之间对于诺言和信念的坚持。
        四、强化互动意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会影响着师生之间的关系。小学的语文课堂要想有明显的提高,就要使得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协作,这样才能起到作用,在语文的课堂中,学生自身的认知意识在无形中不断强化影响。身为青年教师一定要身先士卒,要不断地促进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亲自参与到其中,与学生共同探讨和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模式,最主要的就是教师要提出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选择互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在选择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思考价值,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有效的。与此同时,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选择适合小学儿童思考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开展一节新课之前,首先要了解到学生学习水平,通过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水平来制定下节课的教学计划,保证每名同学都能够快速地进入到语文课堂中来。就好比说,在讲述课文《爬山虎》时,青年教师可以通过书本上面的知识让学生来了解这种植物,之后呢,青年教师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带领同学们一起去了解爬山虎这种植物,通过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发现,这个过程不但会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会让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让学生真实地见识到了这种植物。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教书育人之法,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还要带领学生一起去追寻实践,课堂上总结出问题,向学生进行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还助长了学生的学习劲头,又给枯燥的学习生活增加了几分趣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艺术的运用,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易于学生接受。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更有效地提高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更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收获心灵的愉悦。
参考文献
[1]朱明媚.运用留白艺术点亮小学语文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9(06):95-96.
[2]安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0): 250.
[3]黄莺.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02):69-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