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朱桂兰
[导读] 在学生当中,写错别字的现象特别普遍,写错别字既影响了学生的书面表达和交流,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产生了阻碍。本文主要从小学生写错别字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方面进行分析,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坚持不懈,帮助学生减少写错别字的概率,以更好地完成语文标准中要求的识字写字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朱桂兰    齐河县清华园学校  山东  德州  251100
【摘要】在学生当中,写错别字的现象特别普遍,写错别字既影响了学生的书面表达和交流,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产生了阻碍。本文主要从小学生写错别字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方面进行分析,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坚持不懈,帮助学生减少写错别字的概率,以更好地完成语文标准中要求的识字写字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感知;理解;教学方法;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008-02

        写好汉字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很多时候,一手规范漂亮的字体,会给人增分不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因为写错字而闹笑话的现象,有的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发现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几率很大,翻开学生的作业本,一个班四十五个人,经常写错字的有七、八个,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识字量的增加,这个比例还在增大。如果小时候不纠正,养成习惯以后,会更加难改。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是一项最基本的任务。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也提出了要求,要求学生能正确工整的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从小学培养学生把字写正确,非常有必要。我根据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学生写错别字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接下来我就从以下两方面来谈谈,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
        一、学生写错别字的主观因素
        (一)小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差。
        心理学中说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的过程,是认知过程的开端。小学生感知的有益性和精确性是逐渐增强、日益提高的,这在小学低年级段尤其明显,他们观察事物比较笼统,感知字形的能力很低,只能记住字的大体轮廓,因此,对相似或相近的字,容易混淆。如“人和入”“土和士”“自和白”“几和儿”等。再就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不理解字义、词义,凭主观臆断写。比如“建议”,认为是吸取别人的意见,所以写成“建意”。
        (二)感知的选择性,先入为主,根深蒂固。
        儿童学习汉字必须统一的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既要通过听觉、视觉感知字音、字形,又要理解字义,还要记住字的音、形、义,达到能在书面语言中会写会用的目的。而学生的感知是有选择的,先入为主,如果错误的信息先进入大脑,会留下深刻印象,后来的信息很难掩盖。比如“轼”,学生第一次在“式”上加了撇,那么以后就会一直这样写,即使中间有改正的时候,但稍不注意,又会打回原形。
        (三)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不好。
        对儿童的注意特点研究表明,儿童的注意稳定时间5—10岁儿童是20分钟,10—12岁儿童是25分钟,12岁以上是30分钟。小学生特别容易被其它事物吸引。在识字环节中,如果碰巧注意力分散,或者老师讲的时间过长,学生进入疲劳期。那么老师课堂上讲的根本没听见,写字时,应该注意的地方,没有记住,按自己的想法写,写错了也不知道。有的学生脾气急躁,马虎、粗心,一心想着赶紧把作业完成,就万事大吉了。在写字时,不看好字就写,写完不检查,导致错别字经常出现。
        (四)学生的拼音学的不扎实。
        汉字的声母、韵母再加上声调,组合千变万化,学生开始的拼音如果学得不好,写错别字的几率特别大。如声母“b、d、p、q、zh、ch”等区分不清,导致“铺”写成“捕”、“掌声”写成“长生”;韵母“ǐn和ǐng、ei和ie”区分不清,导致“影子”写成“引子”、“打雷”写成“打猎”等,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二、学生写错别字的客观因素:
        (一)汉字本身的特点。



        由于汉字笔画多,结构复杂,每个字的形体差异小,多写一笔或少写一笔,就会成为不同的字如“今和令、从和丛、”;同音字、形近字多,比如“辩、辨、辫”音同、形近,“钓和钩、辛和幸”字形相似,学生就很容易写错。这是汉字的特点,也是导致学生写错别字的重要原因。
        (二)教师的因素。
        在低年级段,学生识字的关键环节,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学生根本就不感兴趣,识字课的学习效率很低;而到中高年级,有的教师注重对课文的讲解,不重视写字的指导,写字环节,在课堂上一笔带过;有的教师布置作业太多,学生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写字潦草、应付了事,出现错别字的几率就比较大。
        一、重视生字的第一次见面
        生字的第一次出现,给学生留下的表象,决定了学生对这个生字的记忆程度。第一次字音、字形、声调的对错,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现在的部编版语文课本包括“会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因此,在学习“会认识的字”时,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易拼错的一些字音,在第一次教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如“滨”“频”“凌”等,指出注意的韵母部分,在他认识这个字的第一时间,感知到的就是正确的信息,先入为主,走好识记生字的第一步,读准字音;在教学“会写的字时”,对于易错的部分,如“武”的斜钩,“威”的一撇,教师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区分,重点加以强调,以加强学生的第一印象,走好识记生字的第二步,写准字形。
        二、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学生识记生字是一个机械枯燥的过程,需要教师在识字教学环节,更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低年级段,我经常用“找朋友”、“猜谜语”、“编儿歌”的形式教学,对重要的笔画,采用动画视频的形式,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根据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规律,多种方法穿插进行。在中高年级段,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识字的好办法,怎样避免写错别字,教师只对重点的做适当的点拨,多让学生参与进来,从而达到更好的识字效果。
        三、及时复习巩固。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对于学生经常出现的易错字,及时地进行复习巩固。在低年级段,我们老师可以建立一个错字本,把平时上课、作业、练习中的错字归类整理,把正确的字和错误的字,根据它们在字音、字形、字义上的区别,帮助学生彻底弄清楚。间隔三天、一周、一个月,利用临下课前两分钟,进行听写,每次五个字,当堂改正,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在中高年级段,让学生自己建立错字本,写错的字词标记出来,用红笔改正,利用自习时间,经常翻一翻、记一记。从教多年,我一直鼓励学生这样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四、指导学生勤查字典。
        学生在一年级刚接触字典时,对字典非常感兴趣,我们教师要抓住孩子的这种兴趣点,告诉他们字典的神奇,遇到不会写的字时,不要偷懒,凭着自己的印象写,要马上查字典,根据字义、语境来选择合适的字。让学生和字典交朋友,指导学生利用好这本工具书,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字典是防止学生写错别字的法宝。
        五、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写错字的学生,很大的原因是写字习惯不好。因此,从学生一年级入学开始,就要培养学生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写字的习惯,并且要持之以恒,不能松懈。不但在学校严格要求,同时也要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家庭作业也要严格要求,不能姑息迁就,做到家校统一,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杜绝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好的,但是只要我们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找出写错别字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策略,相信一定能把我们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汉字写好。
参考文献
[1]张灵聪.小学生注意稳定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1996(04):248-249.
[2]浩萍.小学生的记忆特点[J].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2011,000(008):61.
作者简介
朱桂兰(1977年1月3日),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德州,职称:中学一级教师,学历:大专,单位: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清华园学校,研究方向:小学语文,单位所在城市邮编:山东德州251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