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高一玲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人们对口语交际的要求普遍有所提高。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在人与人的交流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并不仅仅是口语的表达能力,更多的是语言背后的思想。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语言背后的思维力量,基于此,本文围绕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究,以期为小学语文

高一玲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太平镇永良小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人们对口语交际的要求普遍有所提高。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在人与人的交流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并不仅仅是口语的表达能力,更多的是语言背后的思想。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语言背后的思维力量,基于此,本文围绕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究,以期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006-01

        思维导图最早起源于西方,是一种利用图形思维工具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它将文字与图片进行有机结合,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方位的感官冲击,从而可以将记忆、阅读和思维等进行交互,帮助学习者在理性思维与发散的感性思维之间达到平衡,将大脑的更多潜能进行挖掘,帮助学生锻炼交际思维,从而提升口语交际能力。思维导图的呈现特点就是有逻辑、有条理,与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要求十分吻合,因此,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克服小学生口语交际过程中缺乏逻辑思维,语言组织无条理的现象。与此同时,教师要挖掘教材中适合制作思维导图的内容,带领学生“画”出美丽的语文,帮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制作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一、利用思维导图完成口语交际框架的构建,帮助学生克服说话条理性差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通过实践学生普遍反应出来的问题就是说话缺乏条理性。这种现象说明学生在语言组织阶段缺乏逻辑性,并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对话语内容进行构建,从而出现“东一句西一句”的现象,这在口语交际中属于比较基础性的问题,如果这一现状得不到解决,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将会受到影响。思维导图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框架的构建帮助学生克服说话缺乏条理的现象,从而解决基础问题。例如,在《珍珠鸟》一课的学习后,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将课文内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出来,以此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模仿来描述一种小动物,部分学生这时候就会出现缺乏条理的现象,对小动物本身的描述和对环境的描述没有逻辑性。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画出表达框架,首先要明确自己表达的主题,也就是想要对哪种小动物进行描述,然后再确立分支内容,使思维导图趋向于完整。以小猫为口语交际主题为例,思维导图的分支可以分为“颜色”、“食物”、“叫声”、“特性”等多个方面,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对小猫的描述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自己与小猫之间的趣事讲述出来,这样口语交际的整个过程就会有逻辑感和条理性。在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指导进行口语交际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表达进行适当补充,从而形成完善的闭环过程,全面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要点的强调,帮助学生克服说话主次不分明的现象
        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规划交际过程中的表达要点,使学生的口语表达更具有层次性,从而克服主次不明的现象,提升口语交际的有效性。经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出现的明显问题就是说话主次不明,缺乏层次感,让交际的另一方不能感受到表达的核心。而思维导图本身就主次划分十分清晰,它通过一层一层递进的方式将核心和分支呈中心向外扩散的路径进行表达,这种辐射型的表达方式可以让人清晰感受到主干核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要点的强调,列出几个相应的主干来支撑自己的口语交际框架,使口语交际内容饱满且有理有据,也通过这样的形式为日后的议论文写作打好基础。例如,在口语交际“父母之爱”的学习中,首先应列出两个核心主干,分别是父爱与母爱,然后再举出实际的例子来支撑父母是如何爱自己的,最后再结合父爱母爱的实际表达总结自己的感受,从而使整个口语交际表达的主次清晰可见。在任何口语交际的表达训练中,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在开始表达前将想要表述的内容整理成思维导图,让学生逐渐养成习惯,这样在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学生的脑海中可以十分自然地以思维导图的模式作为指引,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三、利用思维导图完成细节的剖析,帮助学生克服说话模糊不具体的问题
        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学生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表述不够具体,对许多细节之处的表达都不够细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细节刻画能力,帮助学生克服说话模糊不具体的问题。思维导图的框架感非常明显,学生想要表达什么内容一定已经在脑海中构架起了大致的框架,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将框架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再逐渐将细节内容进行补充。在思维导图的绘制阶段,有许多细节内容可能是瞬间的灵感体现,学生可以利用关键词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在最后的细节补充环节再根据关键词进行补全。例如,在《猎人海力布》的学习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民间故事,并且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表达出来,将民间故事的起因、过程、地点、时间、结果等多方面内容列入为思维导图的主干。接下来,再画出下一级的分支,分支的内容主要为对主干内容的详细补充,这部分学生可以使用关键词的方式来表达,如“早上、晚上”,还可以将心情进行记录,如“开心”、“生气”、“悲伤”等。这样,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就可以在表达过程中通过关键词的提醒使口语交际更加饱满和完善。
        结束语
        结合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利用思维导图强大的逻辑性、条理性,帮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将思维导图与口语交际教学相结合时,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学习情感需要,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将思维导图的优势最大程度发挥出来,让其表达更有条理性,从而帮助学生在思维力量的驱动下全面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曾玲."画"出美丽语文——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高年段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科学(全文版):00147-00148.
[2]刘庆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作文),2019,000(010):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