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高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2期   作者:杨安显
[导读] 基础教育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满足自己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发展起来的素质和能力。化学学科作为中学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反映了学生的一般性质,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背景下的化学基本要求以及化学学习对学生未来的积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有效地实现科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杨安显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第八中学  679100
【摘要】基础教育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满足自己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发展起来的素质和能力。化学学科作为中学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反映了学生的一般性质,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背景下的化学基本要求以及化学学习对学生未来的积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有效地实现科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98-01

        引言
        传统教学是教师与在教学中教学的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在学生通过教师学习和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受到专业对待和困惑。在主要学习目标的指导下,新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启发式和情境再现。特别是教育和生活相结合,进一步阐明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通过不同学科的培训和核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培养核心要素是每个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培养高中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必要性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不单单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能够充分突显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化学为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更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占用大量课堂时间,将教学内容排的满满当当。教师注重向学生讲解解题方法,并将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做题当作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从而严重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了思维定势,在解决问题时会过分依赖教师,无法形成独立的思维能力。以此不仅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更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十分有必要,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二、培养高中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尽管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把知识认真给学生梳理一遍,殊不知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要明确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善于采用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学生经过努力学习仍然还想不明白的时候,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流畅地表达出来的时候,也不要去启发他。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让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和认真思考后才得到答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是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再加工,而且在此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力。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采用“对话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不要把知识的来龙去脉全部告诉学生,而要有意设置探求知识过程中的障碍,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甚至通过双方的辩论探索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质疑的品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把教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
        化学属于自然科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从自然视角出发,建立良好的科学精神以及对环境、社会负责的良好的意识。这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把二维的、书面的理论知识,带到三维的、具体的生活中来,实现将学生们脑海中的抽象知识由面变为体的质的飞跃。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话题,以此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一定社会责任意识。以“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为例,教师就可以结合丰富的课外资源展开教学活动。一方面,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古人利用海水晒盐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海洋为人类创造的经济价值,体会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构建海洋化学的知识框架,向学生讲解海水加工及其产物的作用,如镁可以应用于照明弹、焰火,氢氧化钠可以应用于制造肥皂、造纸等。然后,为学生播放海洋被污染的短视频,引发学生思考海洋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从而使其建立绿色理念。一切知识均源自于生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通过借助社会热点话题强化学生科学精神及社会责任是十分重要的。
        (三)围绕核心素养,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受到高中化学学科性质的影响,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面对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的时候,应全面落实实验教学。一方面,教师应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化学实验教学的比例,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开展化学实验;另一方面,为了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对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手段进行更新和优化。具体来说,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可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不断提升其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分组实验、生活实验等模式,引导学生在多样化化学实验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最后,为了更好地通过实验学习,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必须要改变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并对其进行验证。如此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也促使学生在实验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实现了综合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学科素养为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形成的,在解决化学问题中展现出的关键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充分展现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精神品格与知识能力。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应该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转变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根本,设计并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马守德.基于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启迪与智慧(中),2020 (12):8-9.
[2]牟正清.试论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J].高考,2020(28): 31+33.
[3]郭帅.对培养高中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教学策略的探析[J].高考,2020 (0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