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经红素
[导读] 义务教育中的小学阶段,数学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对未来的学习影响深远,而自主探究学习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多加利用,给予高度重视。

经红素   四川省成都市东坡小学  四川  成都  610091
【摘要】义务教育中的小学阶段,数学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对未来的学习影响深远,而自主探究学习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多加利用,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法小学数学运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032-01

        学生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去探究、发现有关数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探究学习的主人。
        1.自主探究学习法的概述
        自主探究学习法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二者的结合。自主,主要是由被动地接受学习方式转变为自己主动学习,而探究,则是在原来知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去探究和学习更广阔的新知识。自主探究学习法使学生通过质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掌握知识间的串联,逐渐搭建知识网络框架。
        2.自主探究学习法的原则
        2.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无疑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它要求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课程的目标、教学方案和方法。同时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情况、不同学习进度,进行总体与个体差异性的教学。总之,主体性原则始终强调学生主体学习的原则。
        2.2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原则强调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完成作业。老师提前布置课前预习,或是留下的课后思考题,首先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才是与同学交流、讨论,最后是老师的讲解与分析。但在每一个问题面前需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首先会自己思考,其次与别人讨论的良好习惯。
        2.3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是指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对于新知识或是衍生的知识做进一步的探究。这有利于学生把握系统的知识体系,也培养了学生启发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大脑,让他们思维变得活跃,自身潜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培养探究和学习的精神。
        3.自主探究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3.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情景导入是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情景导入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方法,也是课堂中学生提取信息的重要通道。很多问题都来源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小学阶段,各门学科是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趋势来设计而作为教材内容。所以,小学阶段课程知识内容与生活比较接近。
        例如,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中,在认识数字这一节课中。数学教师并非一上课就将数字从1到100逐一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跟读或者抄写下来,因为这样学生会感觉到比较枯燥乏味。因而,课前就应该准备好相关图画、模具等辅助教材工具,若有条件的学校,教室里有多媒体设备就更容易教学。首先,在上课之前,教师将一幅图画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如图画里有一条鱼、两条鱼、三条鱼等,直到n个数量。然后再将另外几幅图画里的图像数量让学生数一数,看看能不能数出数字来,然后再从图画带入数字的学习。若有条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直接将PPT课件里的动画、图片等呈现给学生,同时教师要注意教学图片或是模具要找平时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图画、模具。这样做是为了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是丰富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的爱好游戏和生活实际出发,创建情境,让学生解答有趣的、真实的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产生对问题的自主探究兴趣。
        3.2设计探究,自主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机会,拓展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使学生在操作中主动探索求知,把实践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转变成丰富的表象,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操作和体验活动。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教学《秒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观察感知、动手操作、互动体验”三个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活动(一):观察感知,认识1秒。先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机械钟、电子钟和表,结合钟或表的面开展以下探究活动:说一说你对钟面的认识?看一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想一想秒针走一小格是多少时间?在观察操作中认识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接着借助钟表体验1秒:把钟表放在耳边轮流听一听,1秒是怎样溜走的?把你听到的声音学给大家听一听,能用一个动作来表示一秒的时间吗?(拍一下手、跺脚、点头、眨眼、写一个笔画等),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知1秒有多长。
        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究分和秒之间的关系。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围绕以下问题开展动手操作活动:(1)四人小组成员轮流指认秒针从哪走到哪,走了几小格是几秒?(2)秒针走1大格是几秒?2大格、3大格……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秒针走完一圈,分针是怎么走的?你发现了分和秒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把你的发现和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学生在操作探究、汇报展示活动中发现分和秒之间的关系。
        结语
        自主探究学习法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需数学教师落实到每一节课中,也需要数学教师对该种教学方法深入的探究和思考。希望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学习法能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更为深刻的应用,并取得更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孙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中外教育,2015,(11):73-74.
[2]程占明.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中外学校教育,2016,(9):8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