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青娟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青娟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面对更加严格的教学要求下,应更加积极地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新与实施新型教学模式等,以此来更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提出了

青娟    南充市江东初级中学  6371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面对更加严格的教学要求下,应更加积极地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新与实施新型教学模式等,以此来更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026-01

        引言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课堂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教师比较重视书本上知识的教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比较低,对于知识的接受是一个被动的状态。小学低年级学生富有想象力,有着别样的创造力,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与此同时,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语言组织能力不成熟,表达能力也还不到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以“生本”理念为教学指导,在语文课堂上遵从学生的发展需求,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活化自己的教学过程,与学生展开有效的课堂互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重视理论教学
        对于部分小学教师而言,小学的语文教学主要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新的汉字和新的语法,然后逐步掌握简单的文章和古诗词。所以有些教师就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这种死板的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的课堂教学时间本来就有限,如果课堂时间都是对着书本讲授理论知识,就没有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讨论,这样就不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对于文章的理解也不够深入,不能掌握小学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失去了学习文章的意义。
        (二)课外作业布置得不合理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于课外作业的布置和设计不是很合理,有些教师认为学习语文的基础就是要熟悉汉字,于是课外作业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生僻字的抄写,而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朗诵能力,这样不能全方面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较低。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主要决定于兴趣,如果学生事先没有对文章进行预习和复习,就不能快速地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也不能加深印象。对于一些要求背诵全文的文章,更是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这样能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在反复的背诵课文中能逐渐掌握文章的要领。



        二、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课堂教学活动形式
        教师在基于新教材展开课文教学时,应当尽量让课堂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多元,体现出语文课程学习的趣味性,提升学生整体的教学参与程度。小学语文教材中对于童话故事类题材有很多选用,这类教学范本通常会让学生很感兴趣,这些轻松有趣的故事不仅易于学生理解接受,也是让学生喜爱语文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课堂主动性的教学构成。在讲到这类教学范本时,教师可以多设计各种开放式的学习活动,基于这类文本的分析解读锻炼学生的多元学科能力与素养。比如,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者是让学生自主进行课本剧的编排,还可以让学生就故事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作分析点评等。这些都是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这也会让学生就故事内容产生更深刻的学习印象。
        (二)应注重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
        教学氛围是一种外在的环境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行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为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教师应积极地进行浓厚阅读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内实现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效果的增强。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室环境的改善,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创建“图书角”,并为学生投放多个领域的阅读资料、书籍等,使学生能利用课间等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使学生在浓厚阅读氛围的引领下对阅读产生兴趣。
        (三)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
        在展开新教材的教学时,教师要关注于学生学科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是语文课程教学的一种基本要求,这也是新教材中很重要的教学构成部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相关教学范本和训练主题,无论是透过阅读教学丰富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还是基于口语训练和各种学习活动来加深学生就传统文化的理解,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展开形式。合理的组织与构建教学过程不仅有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这也会让学生形成与建立更加深刻的学习印象,让学生自身的文化积累慢慢变得丰富,这才是语文课程教学内在目标的实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是当前人际交往中最为重要的能力。为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提升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一定要结合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要意识到教师是语文课堂中的主要引导者,学生是课堂中的受众者,要结合这二者的关系合理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做好课外作业的布置,使学生能进一步熟悉文章,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冬青.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试题与研究, 2019(14):90.
[2]毛桂琴.新课改下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1):103.
[3]王桂花.浅析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上),2018(05):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