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培智学生的生活技能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朱国秀
[导读]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协调性也越来越重视,教育是要针对大众群体的教育,尤其是针对某些特殊的群体。尤其是对于智力发育不全的儿童来说,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这一群体的学生来说,他们有着和平常儿童不同的世界,因此,对其开展生活技能教育,不仅仅可以让其生活变得正常化,还可以提升其未来在社会上适应的能力。让他们可以有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学会运用自己的双手掌握生活技能。本篇文章

朱国秀   湖北省十堰市特殊教育学校  湖北  十堰  44200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协调性也越来越重视,教育是要针对大众群体的教育,尤其是针对某些特殊的群体。尤其是对于智力发育不全的儿童来说,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这一群体的学生来说,他们有着和平常儿童不同的世界,因此,对其开展生活技能教育,不仅仅可以让其生活变得正常化,还可以提升其未来在社会上适应的能力。让他们可以有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学会运用自己的双手掌握生活技能。本篇文章就是根据特殊群体儿童如何掌握生活技能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培养;培智;学生;生活技能;特殊群体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021-01

        引言
        生活技能一般就是指代某一个个体运用准确的行为,处理在平常生活中需要应对的生活事务,语言沟通,遵守规则,能够自己完成自己生活中的基本需求。简单来说就是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掌握生活中的基本技能,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学习的。但是对于特殊群体来说,特别是智力障碍学生,掌握生活基本技能,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教师就要充分的运用特殊学生的生活潜能,提升其生活,劳动以及学习等基本生活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最大的限度中,接受教育。接受生活和社会。
        1.运用多重感觉训练法补偿生理缺陷
        特殊学生由于大脑损伤造成心理与肌肉运动能力缺陷,阻碍其获得全面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注意补偿矫正其生理缺陷发展其智力和体力。多重感觉训练法也叫视—听—动—触训练法,它是一种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从多方面感受、接受信息,以获得最佳效果的方法。运用多重感觉训练法教学时,要求教育工作者事先有周密的计划和准备,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如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将生词写在黑板上,在重点笔画上用彩色粉笔标记(视觉刺激);教师进行领读,学生大声读出(听觉刺激);学生能够正确发音之后,要求其抄写并进行组词、造句和作文练习(动觉和触觉刺激)。在常识课教学中,教师呈现一些日常生活常见的物品,让学生说出他们所看到、听到、尝到、闻到或触摸到的感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得出正确答案。教育工作者可将游戏法灵活运用在多重感觉训练中,寓训练于兴趣中,寓训练于活动、游戏中,提高训练的效果。在对特殊学生进行多重感觉训练时,做到训练和示范相结合,在传授给学生相关知识的同时,通过有关的信息刺激来发展儿童的身心机能。在训练时,教育工作者要注意示范,注意纠正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错误方法方式。
        2.设置直观性的生活化课程
        由于特殊学生感性知识贫乏,头脑中生动的表现少,他们对抽象的知识感到特别困难,所以加强直观性的教学尤为重要。直观性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的发展水平,通过实物、标本、模型、图像、视听手段及形象语言手段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和感性认识,为特殊学生的智力发展,掌握概念和抽象性知识创造条件。


在创设直观性的生活化课程中,教师对直观教具的选择要充分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协同活动,使其在听听、看看、摸摸、做做的过程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到社会上去考查。如教师对特殊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常识教育时,可带其到十字路口,实地考查交警是怎样指示人们过马路的,实地观察红绿黄灯的用途,从而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做到一边观察一边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丰富儿童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生活化课程主张以特殊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组织教学活动。以生活为中心,让学生亲自接触、认识、了解事物,在头脑中形成具体事物清晰、完整的表象。这种课程的表现形式一般以一个领域、一个科目、或一个重要问题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其他科目与核心内容相联系,如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其优势在于,生活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较好地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将知识及时转化为技能,使其所学知识更为牢固;此外,生活化课程的组织形式也能够比较好地整合各学科间的联系。因此,通过创设直观性的生活化课程,丰富儿童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扩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发展特殊学生的认知能力。
        3.拓展生活技能培养的新途径
        在各年级开设生活技能相关课程,并与其他学科密切配合,相互促进。各种生活技能训练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学生对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同时可以加深智力障碍儿童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生活课上,学生要在一个盛满五颜六色的珠子盒子里,将珠子按照不同颜色分类,这就加强了学生辨别颜色与协调身体的能力;通过手工课,也可以巩固语文课的教学效果,让特殊学生用橡皮泥塑造所学过的汉语拼音字母,用来促进学生对字母形状与组成部分的记忆。通过手的感受和操作活动,可以强化学生对物体的视觉形象,提高知识的牢固程度。反过来,当把各种实践活动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时,特殊学生对实践活动也会较为理解,较为有兴趣。文化学科的知识对于他们就显得较为具体,对其生活有直接意义。善于运用任务分析法培养特殊学生的生活技能。在智力障碍儿童教学中经常使用任务分析法,该方法几乎涵盖了所以技能类的教学内容。
        4.提供外界环境以及人力的支持
        特殊学生在培智学校开展义务教育之后,很大一部分的学生还是要面向社会,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之中,为了能够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之中,就需要外界环境给予一定的人力支持和保障。学校要给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培智课程,然后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粪肥。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完善的教学制度,课程合理的设置。教师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教育素质,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教学,要充分的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制定一整套的教育策略。在不断的教学之中进行完善。而对于家长来说,要配合学校的老师开展教育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教师进行合作和交流,为培养学生们的生活技能努力。
        5.结束语
        培智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特殊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而培养生活技能是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基础,最终使得他们可以正常的生活和交流。
参考文献
[1]韦小满,唐春梅,于文.弱智学生最需要掌握什么技能[J].中国特殊教育, 20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