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开展经典诵读实践之必要性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季彩丹
[导读]

季彩丹    温州市双屿小学  3250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049-02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观看了读经教育发起人王财贵教授的演讲视频——《一场演讲,百年震撼》,从中初步了解了读经教育理念,其最主要的观点是一个人在人格形成和语文学习的关键期,也就是在十三岁之前,通过诵读圣贤和天才的文章,能让其培养出高度的语文学习能力,为其奠定一生人文素养和一切学习的基础。我当时被这种教育理念震撼到了,不是怀疑,而是幡然醒悟。如果让孩子小学阶段一味读简单的白话文,初高中的时候他们将丧失读真正经典的精力和勇气;如果让孩子在记忆的黄金年龄读了难读的经典,他们还有什么书不能读,而一生的人文素养已悄然形成。让我们的孩子接触到更多真正的经典,为他们奠定生命的基础,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王教授在讲座中也曾提到:在农村开展经典教育可大大提高农村孩子整体的水平,大量的经典诵读可促使孩子的专注力提升,学习能力也相应加强。作为一线的农村教师,深知学习习惯、专注力等是农村孩子的发展软肋,这也是造成城市和农村教育差距的重要原因。更让人担忧的现状是:城市学校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或正在接受经典的浸润和熏陶,而农村学校的孩子大都局限于语文课本及少量的简单浅显的课外书充实他们的心灵,他们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经典,岂不是让城乡教育远远拉开?因此,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当务之急就是要带领我们的学生接触经典,为他们的小学生涯积累更多的经典,为他们打下最美的生命底色!
        一、初步实践
        在孩子记忆的黄金年龄,把最有价值,最有难度的书给孩子读了,还有什么书不能读呢?当时我的学生已经四年级了,我开始让他们尝试接触中国人应读的第一本书——《论语》。万事开头难,我尝试了各种办法让孩子接触经典,爱上经典,以下是最初的几点做法。
        1、由简入难,兴趣不减
        为了让孩子不对《论语》产生畏难情绪,刚开始采用每天“两句百遍”的办法,每天只教两句,读一遍画一笔,五遍就画一个“正”字,画满二十个“正”代表一百次。当时班级还没买书,就拍起来放到投影上给他们看,利用早读,课前三分钟,午休等时间读,如果当天在学校里来不及读完一百遍的,我会把拍的照片发到微信群里,让他们回去读完。读到了第二章的时候,全班同学都买了书,于是我渐渐加快了进度,最快是一周一章的进度。
        2、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
        (1)提高语文课上课效率,省下时间读经典。
        在不影响正常语文教学的前提下,我采取简单处理教材的做法,省下更多时间让孩子读经典。
        (2)利用早读,午休及课前时间进行诵读。
        (3)放学回家读满一小时
        要求孩子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后,保证一小时的诵读时间,这也是每天必做的作业。
        3、采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熟读成诵不是难题
        学习新的章节时,我会采用多种诵读方法:师领读,生领读,男女生合作读,分组读,个人轮流领读等等,学生会越读越有劲,越读越有味,越来越熟练,速度也渐渐加快。为防止学生声音读哑,我会让学生站起来读,学习肚子发声,渐渐地,孩子的读书声越来越有气势,响彻校园。
        4、给孩子提供平台展示成果
        (1)在班级微信群展示
        一章能背叫“包章”,会背的孩子自拍视频或自录音频发到微信群,表示对这章内容的完美告别,可以进入下一章的诵读,这样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诵读热情,学习进度也渐渐加快了。后来背的章数越来越多,要求学生连背几章,就让他们下载喜马拉雅APP,录完后可以发布出来,既可以分享,也可以自我收藏。有几个学生已经录完了整本《论语》,看到自己辛苦努力得来的“伟大”成果,怎一个“爽”字了得。
        (2)晨会表演
        学校每学期每班至少有一次上台晨会表演的机会,开始经典诵读后,我们班的节目只有一个:《论语》诵读。为了让更多孩子有机会上台,我让想上台的同学都上台了,没有精巧的排练,只有朴素的诵读,虽然不怎么夺人眼球,虽然上台表演略显拘束,没有平时读得好,但是部分孩子挑战了自己,特别让学困生开始积极面对自己,从这点上我觉得还是成功的。



        5、家长的支持也很重要
        读完《论语》第一章,正逢学校开家长会,在会上我向家长简单介绍了读经理念,当场赢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他们都为孩子在网上订购了一本《学庸论语》,孩子们也开始了每天利用一切时间,一切机会诵读经典的时光。而平日在家的诵读更离不开家长的督促,因而才有了微信群上不绝于耳的朗朗读书声,因而才有孩子每天坚持在家诵读的好习惯。
        6、多种激励方式让孩子坚持到底
        (1)每日每周表扬
        让孩子每日做好论语诵读次数的记录,对每日诵读冠军进行点名表扬;每一周会评选出几位诵读高手,并奖励贴纸奖章。
        (2)颁发学位
        第一学期末时,我们完成了一、二章的诵读。为此我特意查了古代读书人的不同等级,对能连包一二章的同学,我们颁出了第一个学位——“童生”。包章以视频录像为主,时间也有一定的限制,错误控制在三处之内,时间也进行记录,是为想再次挑战自己的同学而设的,增进同学间相互竞赛的氛围。拿到学位奖状的那一刻,孩子们满脸幸福,我会用相机给他们留下充满成就感的那一瞬间。
        (3)《论语》包本墙
        为随时了解孩子的背诵进度,我在教室后面专门“开辟”一块《论语》包本墙,上面记录了孩子的姓名和包章进度。在微信群发布背诵音频后,我会给孩子们写下包一章或连包几章的记录,到最后的当然是整本背诵,即包本。
        (4)自拟挑战书
        为了让每个孩子挑战自我,做更好的自己,我让每个孩子在纸上写下自己近期的目标:什么时间完成包几章,对手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自己。有的同学愈战愈勇,进度明显加快了,当然也有“言而无信”的,时间超了,只好让他们再定目标了。
        二、成绩斐然
        经过几个学期的坚持诵读,我们班已完成了《论语》二十章的诵读,每个孩子都能背或多或少的《论语》相关章节,少则两三章,多则能整本背诵。《大学》和《中庸》也已读完,其中不乏有同学会全篇背诵的。到临近毕业的六年级,我们读到了《孟子》的前几章。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的经典诵读已经渐渐步入正轨,班级读书氛围越来越浓厚,孩子们深切感受到经典带给自己的成长和喜悦。班上有个女孩子本来心很散,习惯很差,字也乱写,诵读经典不久后,在每天按照要求大量诵读后,她的变化惊人,学习习惯变好了,字也写漂亮了,考试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原本表现不错的孩子也感觉自己的阅读能力,记忆力,反应力等都大大提高了。更可喜的是,班上大多数的孩子对古文全然没有了畏难情绪,大家都乐于接触文言文,我也因此能在语文课堂上带领孩子领略更多的经典之美。在五年级下册期末,我们用了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古文观止》的诵读,大部分同学做到了熟读成诵。看到同学们对经典诵读如此热情,那个暑假我在学校举办了公益读书会,带领孩子们读了《诗经》,全班的同学几乎都参加了,也吸引了个别隔壁班的孩子,看到孩子们这么积极读书的劲头,我觉得做什么都值,更重要的是,在经典的滋养下,孩子们幸福地成长着!
        作为孩子们的启蒙老师,我已为孩子们的一生奠定下最有底气的基础,经典的种子已经在他们的内心扎下了根。“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中的这一句话足以让我在班级管理中都心应手,屡试不爽。在平日的小练笔中,孩子们或多或少都在表达着经典带给他们的力量和益处,同时对我充满了深深的感激。
        毕业后上初中了,孩子们也经常惦记我,回学校看我,他们激动地跟我说,幸亏我在小学给他们读了《论语》之类的经典,让他们的语文学习更加轻松!连读得最少的学生谈到经典背诵也是自信满满。当然经典读得越多,孩子们的受益也越大。班上那几个经典背得最多的同学发展潜力也是最大的,他们渐渐成为各自所在学校里的佼佼者。
        三、反思与展望——农村小学应大力开展经典诵读
        两年来的实践研究让我坚信:老老实实跟着读的孩子,在他们未来成长的路上,经典必定引领他们书写人生的精彩,为他们的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大力开展经典诵读,让每个孩子都或多或少从中受益,让每个学生的人生路上始终有一盏灯照着他们前行,每个人都能寻到自己更完满的人生!更重要的是,对减小城乡教育差距和促进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资料
[1]吴立华.让经典诵读走进我们的校园.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2]肖颖.经典诵读开辟语文教学的新途径.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
[3]周敏蓉.农村小学开展经典诵读的活动方式.语文视角.2012:28-30.
[4]李华.小学阶段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及教材编制之构想.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王财贵.一场演讲,百年震撼.北京师范大学.2001.7.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