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及其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李毅佳
[导读] 良好的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而我们要知道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那就为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小学阶段是孩子性格的形成期更是习惯的养成期,良好的习惯尤其是在学习上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本身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环境,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学习的目标从而在具体学科上有明显的进步和适足,尤其要明确的是素质教育改革脚步日趋加快。对学生的要求不再像以前那么

李毅佳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昭宗小学  云南  昆明  650100
【摘要】良好的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而我们要知道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那就为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小学阶段是孩子性格的形成期更是习惯的养成期,良好的习惯尤其是在学习上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本身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环境,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学习的目标从而在具体学科上有明显的进步和适足,尤其要明确的是素质教育改革脚步日趋加快。对学生的要求不再像以前那么表面化,对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最突出的就是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而这种学习能力是要依托于学习习惯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有所加重,很多老师安排课下的任务和作业,但是有所冲突的是家长的繁忙,因此只有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之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关键词】语文;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045-01

        前言
        语文的学习不同于其他科目,语文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来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因为语文的教学主要由字词句来构成,每一个部分之间都是环环相扣,不是一蹴而就可以突击的,所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习惯的养成也要依据于字词句本身,怎样通过习惯来帮助孩子掌握好基础,是尤为需要注意的。本文将就小学五年级语文的学科特点为切入点系统论述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挖掘语文本身魅力,培养专注习惯
        语文本身是各个学科的基础,理解力是掌握一切知识的基础,因此学好小学语文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由于传统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很多学生都失去了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没有了兴趣自然也就不具备与之相匹配的专注度,所以培养良好的专注力必须从挖掘语文科目本身的魅力和兴趣点开始。例如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廉颇和蔺相如传,很多孩子对其并没有多大兴趣,因为老师传统的引导,故事分为三小节,分别是什么,没有了神秘感自然就捕捉不到孩子的兴趣,自然也无法锻炼到学生的兴趣度,老师自然也就不能培养给学生一个良好的专注力。但倘若老师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或是满堂灌教学,尝试创新,那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还是以刚刚那篇课文为例,倘若给孩子们分配不同的角色,那么孩子们就会自己揣摩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台词之间的文学性,那么这堂课不用老师强调,专注力自然而然就会提升上来。另外还可以从语文的语言上入手,例如我们都知道同一句话加上不同的标点就有不同的韵味和意义,那么这就启示我们要从语音和语言上也切实把握好语文的魅力,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让专注力油然而生,自然萌芽。



        二、树立规则意识,明确边框
        无规矩不成方圆,荀子劝学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时也明确了规则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只注重内生动力,还要从外在助力入手,规则的建立无疑是对学生习惯的良好习惯养成有足够积极的作用的。那么具体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中怎么表现出来呢?譬如预习,一般是先进行预读其次进行带着问题进行简单的了解,具有良好预习习惯的孩子完成起来是没有什么难度的,但是还有一些孩子缺乏主动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设置一些强制性的要求来对其进行一个良好的推力。譬如说老师进行统一的问题抛设,那么孩子们就必须进行预读来寻找其中的问题,这个过程中就无疑是预习能力的培养,一来二去学生就会具备预习的良好能力,这足以可见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再比如说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设立了很多讨论的环节,从本质上来说是当前教育模式的优化,但从而也具有一些问题,就是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差,不能全神贯注投入到讨论中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时候也需要设立框线,帮助学生进行约束自我,比如说让同学们之间互相监督,不允许说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或是必须讨论出几个方案或意见,这都无疑上帮助学生提高了自我约束能力,强化了规则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我们都知道孩子尤其是低龄化的学生自我约束力差,行为习惯多处于养成期,但也正是如此学生的敏感度和模仿能力都比较强,因此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十分重要且必要,这有利于率先士卒,给孩子们一个榜样示范,从而正确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行为习惯。这样的氛围不仅是对学校做出的明确要求同时也需要家长构成的家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对热爱读书的夫妇孩子不会成为作家也不会成为文盲,一对温文尔雅十分健谈的夫妇也不会培养出咄咄逼人的市侩小人,父母就是孩子的最清澈可见的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因此想要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首先要做出表率,例如热爱读书,能坚持一件事情。此外学校作为孩子未来的主要教育场所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对班主任作出要求定时进行班会课,表扬那些在一段日子里表现突出的学生,其次老师还要对学生做出明确的引导,例如写字就是要认真真,坐着读书就是要板板正正,大声诵读,这样的要求不无理且十分必要,潜移默化地规范了学生的言行。
        总结
        总而言之,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必要的,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完善学习不足并使学生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使其受益终身。但是习惯的养成不一定是21天,任务可能更为艰巨,因此需要父母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锲而不舍,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然会逐步形成。
参考文献
[1]秦玉秀.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J].文学少年,2019,000(017):P.1-1.
[2]宋云福.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J].家长,2020,000(003):P.164-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