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心插柳”到“有心栽花”——让习作和孩子走得更近些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黄雨薇
[导读] 在信息网络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环境下,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增加,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可是教师的教育策略却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无法适应学生的发展情况,让作文教学成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可作文教学偏偏又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所有的积累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因此,要想掌握语文这门重要的交际工具,学好作文势在必行。这篇论文则从多方面加以阐述,力求使教师在作文教学上有所突破,让学生的写作能力突飞猛进。

黄雨薇    简阳市石桥小学
【摘要】在信息网络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环境下,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增加,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可是教师的教育策略却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无法适应学生的发展情况,让作文教学成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可作文教学偏偏又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所有的积累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因此,要想掌握语文这门重要的交际工具,学好作文势在必行。这篇论文则从多方面加以阐述,力求使教师在作文教学上有所突破,让学生的写作能力突飞猛进。
关键字:兴趣;选材;写法;阅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039-02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其中写作能力是的重点,更是难点。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可是要做到这些谈何容易!经过这些年的思考与总结,我将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看法。
        一、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
        传统的作文教学,多是老师大讲特讲,拟好题目,设计好提纲,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写,将学生囿于教师设定的条框之中,使得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没有创新的余地,学生只获得了抽象的理论知识,而难以萌发创作的欲望。这种教法最终只能是教师讲完之后学生一头雾水,然后作文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寥寥数笔,接着不知所措……最终学生只好借助市面上形形色色的作文书,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不是在写作文,更不是在创作!
        二、新课改下小学作文发展趋势
        我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改变传统作文僵硬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方式和单调的教学内容势在必行。想让学生在写作时得心应手,还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这个道理不用我过多赘述,可是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呢?在我看来,如果我们的作文课能先是一堂活动课,效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1、让写作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孩子写作时最害怕的事是什么?那就是老师给一个抽象的事物的作文题目,如“我喜欢的小动物”、“我的文具盒”、“我的奇思妙想”,让学生将它写成一篇文章。面对这样的题目,学生怎么会有写作欲望,只能硬着头皮,胡编乱造一通。
        2、亲自动手做一做
        许多教师将写作变成了学生们的“独角戏”,让学生坐在原地写作,使写作内容与写作本身相脱离,那结果肯定是学生们望文兴叹,一筹莫展。这时,大家可别忘了玩耍是小孩的天性,特别是那些独特的、有趣的、甚至是有点刺激的游戏,更会让学生乐此不疲,就像稚鸟一般,若能翱翔于天空,那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学生有了实际的体验与感受,写起作文来方能如鱼得水。
        (二)选材
        写作光有兴趣当然不够,还要让学生学会选取可写的材料。学生的身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更多的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起床上学、下课游戏、回家吃饭、睡觉……每天发生的事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三)写法
        有了写作的欲望,找到了可写的材料,也未必能创作出一篇出色的文章。如何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成了学生完成写作的最后一道障碍。
        1、结构
        结构就好比是人体的骨骼,我们有了血有了肉,却不能站立、行走、工作,只有将我们的血肉注入骨骼我们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小学阶段我主要教给学生两种结构,一种是主题式,一种是三段式,这两种都是小学生易于操作,可以驾驭的结构。
        何为主题式,就是我们常说的总分结构,即全文围绕一句话来写。先教学生从一句话开始表达,比如看到一只小狗,学生可能会发出赞叹:“哇,好可爱的小狗呀!”但是小狗如何可爱的,就是教师要做的工作,教会学生能围绕这句话把作文说明白,写详细。
        2、辞藻
        有了“血肉”,有了“骨骼”,但是这个“人”也并不完美,还需要穿上“华丽的外衣”,这就是我还想想谈谈的——辞藻。
        (1)描写方法
        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的方法很多,对于小学生,教师主要要教会学生描写人物的几种方法,例如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描写景物的方法,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当然,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五觉描写……通过六年的学习,这些描写方法教师都要一一教给学生,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修辞
        有的学生写作文,语言生硬干瘪,全是大白话,读来索然无味;有的学生词不达意,啰啰嗦嗦地记叙一大堆,别人也看不懂;要不然干脆有的学生直接是找不到话来写,就算是东拼西凑也写不够字数,只能黯然神伤……所以要想作文写得好,那就要运用好比喻、拟人、夸张和排比。
        其实要想运用好这些修辞手法也不难,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多积累课本上及课外书上的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和排比句,并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展开联想与想象,多创作一些好的、新奇的句子,那么,在写作文的时候自然是信手拈来,哪里还会找不到内容写或者全是大白话呢?
        (四)阅读
        说了那么多,其实都还只是理论上的写作文,兴趣有了,材料找到了,写法也掌握了,可学生还是写不了优秀作文,为什么呢?因为要想写出令人动容的好文章,始终离不开好词佳句的积累。古人都说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写出好文章,肚子里没有点墨水怎么行呢?不过,这阅读可不是随便读本书就叫阅读了,阅读也是一门学问。
        关于阅读,首先要说的是有些书我是不建议学生读的,比如漫画书和含有血腥、暴力、恐怖、凶杀、色情类的书,这些书不仅不利于学生写作,反而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错误的导向,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当然,作文选我也不建议学生阅读,我班里的学生一律不准买作文选,因为这类书对于提高作文水平意义不大,雷同的内容,看完也不会写,只会滋生抄袭。
        总之,写好作文绝不是一蹴而就,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作文教学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教师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改变学生不想写作文,怕写作文的现状,让学生愿意写、乐于写,并写得好。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2]胡振芳:《课堂教学:思与行》,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8年1月
[3]姜越:《创造力:你就是你的整个世界》,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8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