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段的情境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未来教育家》2020年 第11期   作者:黎建藩
[导读] 在小学数学中段课程教学中,情境创设这一教学方式的科学运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其应有的教学效果得不到切实落实。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梨埠镇料口小学    邮编5431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推进,作为数学教学改革主要手段之一的情境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中段课程教学中,情境创设这一教学方式的科学运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其应有的教学效果得不到切实落实。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针对情境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上的运用,为广大小学一线数学教师提供几点建议,希望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提高自身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段;教学策略;情境教学;

      数学课程作为小学教学工作中最为基础的一项课程,在新课程改革后,对于小学数学中段教学要求更为深入。然而,在我国现阶段小学数学中段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未得以解决,如教师教学方式单一,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教学内容不够细致等。这些问题都足以引起教学工作者重视。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中段教学中的科学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提升,进一步增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对提高小学数学中段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利用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清醒认识到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为学生适时的提出思考问题。或是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可以切实参与课程讨论,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思考。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和表面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空心圆柱和一个实心的圆柱,然后让学生试着猜一猜哪个圆柱的面积更大。引导学生发挥联想与想象,对圆柱体进行实际操作,在学生可以运用剪刀、胶带等工具将空心圆柱展开成长方形和两个圆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对于实心圆柱又该用怎样的方法。之后就可以适时点拨,让学生将展开的硬纸重新围起来,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以问题的提出:围起来后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什么?宽是圆柱的什么?两个小圆又该怎样加入进去,以综合得出圆柱的表面积?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思考时积极与同伴进行意见的交流,就不同的观点进行分享和讨论,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思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和效益。
      二、创建故事性情境教学课堂
      在中段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的思维兴趣仍处于幼儿阶段,对故事的讲述仍然抱有浓厚的兴趣。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针对这一情况,巧妙地将充满故事性的内容结合到数学情景教学中去,将数学课本中一些较为晦涩难懂的知识以趣味故事的形式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例如,在进行《表内乘法》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乘法运算不清,无法很好地理解乘数之间的关系,教师便可以将有趣的小故事融入到实际教学中。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对学生们说:“今天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清早,公鸡就起床了,他开始‘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的叫着。小喜鹊被公鸡的叫声吵了起来,他不开心地告诉了喜鹊妈妈。妈妈笑着对小喜鹊说公鸡的叫声十分的优美,还能提醒大家起床,而且其中还包含了有趣的数学知识。小喜鹊十分喜欢数学,一听到这个一扫之前的不开心。他仔细聆听了公鸡的叫声,公鸡每次叫三声,一共叫了九声嘛!因而小喜鹊算出来公鸡叫了多少声,也十分开心地跟着叫了起来。”通过这种趣味小故事,可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研究中来。
      三、借助游戏创设情境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都相对不足,教师如果长期使用单一的讲解方式,只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觉愈发烦躁,极不利于课程教学的良好开展。为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学习能动性。教师可以游戏为带入,为学生创设游戏式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游戏中进行学习。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学而不厌,进而更加乐学、好学。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这一单元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完成理论部分的教学后,变化一下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教学活动与趣味游戏进行整合。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备剪刀、胶带等,利用废弃的草稿纸进行剪纸游戏,引导学生通过裁剪、拼接等方式制作出不同图形。在学生逐渐熟练之后,教师就可以提高难度,采用竞赛的方式,由教师制定图形,或是单个图形,也可以是组合图形,让学生通过剪裁、平移或旋转等方式得出最后的形状。同时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注意要引导学生透过实践,去观察各个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以此让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进而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结语:总而言之,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段教学过程中,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影响。但是在教师实际开展前,应当对教学内容充分研究,切不可盲目开展,要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掌握,以充分发挥情景教学的优越性,从而为小学数学中段高质量课堂的建立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裴湘秀.情境教学寓教于乐——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创设[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328.
      [2]沙沙.刍议情境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J].新课程(小学),2019(01):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