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学语文作文写作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未来教育家》2020年 第11期   作者:胡秀琴
[导读]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作文材料天天有、处处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因学生平时对周围事物不留心观察,不动脑筋思考,所以写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

福建省三明市黄石中心小学      365203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写作、激发兴趣、

        一、提早起步,从小抓起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就要注意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在一个人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在这个时期如果只是强调识字这一学习重点,而把语言的训练任务延迟,这就必然会抑制学生智力的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剥夺了儿童智力发展的机会,他们就永远难以达到应该达到的智力水平。要想不失时机地发展儿童的智力,作文训练的提早起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
        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的看法:“七岁左右的儿童正是学习口语的时期,也是积极掌握词汇,学习语法,用连贯性语言和别人交往的时期。”
        在低年级阶段,要正确认识和利用学生这种学习特点,要尽量创造条件,满足学生“想说话”的兴趣,因而,我们在一年级身上侧重于听、说的培养。   
        用词说一句完整的话;看图说几句连贯的话;听故事、讲故事;看电视,讲情节;复述课文内容;讲述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一件事等,都是对低年级儿童听说的最佳训练。总之,说话要遵?“说短语——说长话”即可。
        作文讲究的是真情实感,教师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让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思想、真感情。鼓舞学生积极想、大胆说,然后要求他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这样即使年龄小也不会感到为难。
        二、引导观察,激发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经过低年级的说、读的提前起步的训练以后,就进入了较系统、较明确的写作境地,写作时要求学生的作文从段到篇要有一定的内容,条理清楚,中心突出,逐步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


从儿童的思维特征来看,他们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简单的抽象逻?思维转化的过程,抓住这个时期,系统进行写作训练是适宜的。但是,这个时期的儿童意志较薄弱,兴趣易转移,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以激发兴趣为手段,进行多种形式的辅导。
       (一)看图作文
       看图作文是顺应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设制的一种看、听、说、写的综合训练形式,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看图和表达紧密结合。表达要促进看图深入细致,分析比较,进入情景,推断想象;看图要使表达内容具体,形象鲜明,深入意境,富有感情,使看图作文训练成为培养儿童看、听、说、写基本功的综合训练过程。
       看图作文的内容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小学生的观察笼统、粗略,缺乏系统性,往往东看一眼,西看一眼,不善于在千变万化中捕捉事物的特点,更不善于从那些纷繁复杂、稍纵即逝的生活现象中选择材料。如果直接让学生写命题作文,他们就会觉得坡度大,很吃力。而看图作文,具体形象的画面就展现在眼前,便于教师统一指导,学生反复观察,易于把握作者的构图目的和构图思路,是向命题作文过渡的有效形式。  
       看图要有重点、有顺序、有想象、有比较;表达要有中心、有条理、有特点,生动形象。
       (二)命题作文   
       观察实物写话,一般要列出提纲,这也是向命题作文过渡不可缺少的一步。它的特点是没有图,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拟好提纲,搭好架子,然后根据提纲去观察,口述后再动手去写。
       学生观察后,要把观察到的情况讲给大家听,即练习口述。这样经过交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不但能使各人的作文内容丰富,而更重要的开拓了他们的思路。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作文材料天天有、处处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因学生平时对周围事物不留心观察,不动脑筋思考,所以写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观察生活,通过让他们接触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社会,指导他们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处处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灵去悟,也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实地写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发现新鲜的见闻,得到特殊的感受,就想把自己的这些“新鲜”发现说给大家听,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作文内容就比较充实生动,思想感情也会真实感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