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树立小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未来教育家》2020年 第11期   作者:张晓娟
[导读] 好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它需要孩子们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坚持不懈,才能卓有成效。因此,要培养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良好学习习惯,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认真审题、善于动脑、勤于思考、认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和自觉预习检查的好习惯。

山东省滕州市界河镇中心小学     邮编:277531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每个数学教师不仅应当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需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实现个人能力水平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审题习惯、合作交流、

           小学的数学课程虽然是一些基础性内容,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有难度的,不少孩子从小就表现出诸如“同一道题频繁犯错”、“家庭作业总写不完”等现象。殊不知是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学生练习中很多错误是由于没有认真审题所造成的。因此,一定要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审题就是要求学生对需要解答的练习题进行仔细的观察、分析与思考,然后再确定解题的策略。对于计算题则要根据题里的数据与运算符号考虑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能否应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对于应用题,则要弄清题里的已知条件与问题要求,那些是直接条件,那些是间接条件,最后决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对于几何初步知识问题,则要根据几何图形的特征思考与解题有关的公式,找到相应的条件与数据,并搞清楚计量单位。对于不同题型的练习,要有不同的审题方法。如判断题,要弄清楚题里的每一个字、词、符号的含义,与已掌握的数学概念进行比较,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题时,先要弄清楚题目的要求,在求出正确答案后直接进行选择,也可以用排除法间接进行选择。审题,不只是在解题开始前所需要的,在整个解题过程中,也要随时进行。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审题的习惯,在自己的数学中,就应该做出审题的示范,同时,还要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审题的好处,积累审题的经验,逐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二、培养学生注重实践的习惯
       实践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例如,引导学生从已有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中探究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课上让学生在一个长方形中任意画出一个最大的三角形。思考: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与相应长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边思考边动手验证,学生想到各种剪拼的方法,发现了三角形面积是相应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还有的学生想到不用剪,利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关系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主观意识差,在课堂上容易跟随大流,别人说什么,他也跟着说什么,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一些稍微差的弱势群体来回答,及时鼓励他们,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并发创新的火花。
       四、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本最经常的一项任务,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体现智慧与能力的主要手段,而且伴随着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要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作业的要求与规范,作业的书写要认真,字迹要工整美观,格式正确。教师要教育学生独立、专心、按时完成作业。独立,是指作业不能依赖老师、家长和同学,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完成。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能了解到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也是个再学习再巩固的方式,明白课堂听讲的重要性,促使他更好的听课。专心,是指做作业时,专心致志,不左顾右盼心神不定,边写边玩。只有专心才能保证作业的质量,提高作业的效率。有部分学生做作业时,爱边写边看电视,写出的作业字迹潦草,错误多。教师一定要加以引导,让学生坚决改掉这个坏习惯。按时,是指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拖拉,这就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要适量,难度适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对作业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的习惯。
        五、认真计算的习惯
       计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一个从小就能慎重对待计算的人,在以后的行事中就不会轻易犯下草率从事的错误。所以,家长要训练孩子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于孩子认真计算有进步的时候要给予鼓励表扬,及时树立自信心。
        六、检验改错的习惯
       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程中,总是难免有各式各样的错误。因此,检验改错的习惯正是孩子必不可少的一个发展性学习习惯。由此,在日常练习中应把检查和验算当作不可缺少的步骤,养成检验的好习惯。平时家长应让孩子对一些判断、选择、改错等类型题进行训练,丰富孩子的知识,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孩子在回答问题时有错误,要给予纠正。每当作业本、测验题发下来以后,都应认真检查错的原因,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它需要孩子们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坚持不懈,才能卓有成效。因此,要培养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良好学习习惯,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认真审题、善于动脑、勤于思考、认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和自觉预习检查的好习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