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21期   作者:张艳丹
[导读] 初中科学在初中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科学学科知识的掌握
        张艳丹
        乐清市磐石镇中学       325602
        摘要:初中科学在初中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科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以及发展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初中阶段的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素质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使得教学不再只关注成绩的提升,更加关注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本文将对初中科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应用分析
        引言: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是此学科发展的基本方向和主要趋势,学生以及教师的重视程度都有待提升,虽然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程度并不是很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科学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以及知识掌握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要积极地进行探索,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一、依托信息技术开展生活化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普及,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平台,使生活的交流方式不仅局限于电话,微信也更加地普及,教学方式也不再仅局限于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家长—教师—学生”三方学习交流的平台,既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网络的便利与生活化,又可以使教师以及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学方式生活化有助于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从而促进对知识的积累,深化理解强化记忆,促进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1]。
        以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上的水》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特点。对此教师在对知识内容进行讲解之前,可以将重点的知识内容制作成课件,并上传到班级群里使学生自行下载学习,针对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在群里进行提问,其他同学帮助解答,教师进行补充,从而提升其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使教学方式更具生活化,促进学习效果以及质量的提升。
        二、学科知识与生活化案例相结合
        初中科学学科的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凭借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学生在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科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其在生活中感知科学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进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以及知识的积累,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提升授课的质量与效率[2]。
        以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体温的控制》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体温维持在稳定区间的意义;了解产热和散热的部位、方式和方法;了解体温平衡的过程。在对本节课只内容讲解之前可以为学生布置测量体温的任务,对自己一周的体温进行测量,并依据记录表总结出人体的恒定体温大概是多少;依据生活实际总结出影响体温的因素有哪些。

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使其对知识的内容有更加直观的了解,能够使其依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对知识内容进行拓展,使得知识内容更加具体,从而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强化记忆,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学科实验生活化
        在初中科学学科的知识体系中,实验教学占有一定的比重[3]。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实操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还能够使其在实验的过程中对于知识的内容也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科实验的生活化程度,使得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得以落实。
        以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风和降雨》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知道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学会风向标、风速仪测定风向和风速,了解目测风向、风速的方法。风在生活中非常的常见,对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将有关风的实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强化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比如实验:一个充气气球产生风的现象。教师可以抛出问题:“为什么有风?”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有关气压的知识进行解答,进而得到答案:“充气气球的气压与外界的气压不同,从而产生了风。”通过实验能够得出风形成的因素,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四、教师评价生活化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受到教师的赞扬会促进其对学科的喜爱提升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讲求艺术性与生活化,不要仅对学习成绩进行评价也要注重对其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促进其全面的发展。
        以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动物的行为》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动物的基本类型;学会对动物的行为进行分类。在对本节课的知识讲解完成后可以组织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行为进行探讨,比如,天热时,小狗会伸出长长的舌头来进行散热,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评价要讲求生活化与多样性,不能仅从学习的角度出发,可以评价其具有良好的观察力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对学习的信心,使得教学方式更具生活化。
        结束语
        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初中科学教师不仅要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更要在日常的授课中加以运用。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授课的过程中着重于成绩的提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在应用起来也具有一定的困难,对此教师要顺应新课改的发展,革新教育教学理念,将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化理解,从而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作用,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叶能益.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实践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130.

[2]卢芳芳.程序性知识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30:172-173.

[3]颜伟云.初中科学探究学习进阶的广度、精度与深度[J].化学教学,2019,06:33-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