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文玉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021
摘要: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是个体人格发展成熟的重要体现,实践调研显示低自我分化水平的个体更容易出现人际矛盾、恋爱纠纷、分离焦虑、压力承受力低等问题,且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呈现出情绪化、内心敏感脆弱、过度依赖他人、缺乏理智、问题解决能力低等问题。笔者通过调研、访谈、测量、设计团体辅导方案并在小组开展、经过实践证明团体辅导介入可以有效通过深入引导学生自我觉察有效提升学生自我分化水平,完善自我功能。
关键词 自我分化 人格完善 团体辅导
一、团体辅导介入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提升的概念阐述
1、自我分化
自我分化是家庭系统心理学中的概念,是指个体能够区分理性与情感,维持自我独立又兼具与他人情感连结的能力。大学生要实现人格的完整和独立,建立家庭以外的亲密关系,发展良好的社会情感,需要具有在心理上和原生家庭分离或分化。其反映着个体较高的心理成熟度和心理幸福感,是个体心理成熟最为关键的个性品质之一。在大量的学生危机个案跟踪和团体调研实践中发现,大学生出现人际矛盾、恋爱纠纷、分离焦虑、压力承受力低等问题,且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呈现出情绪化、内心敏感脆弱、过度依赖他人、缺乏理智、问题解决能力低等的根本原因在于自我分化水平低,自我功能不够完善。
2、团体辅导提升自我分化水平的应用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应用范围广泛。已有的文献中发现团体辅导大多用于提升大学生人际关系、压力应对、情绪控制、适应能力等方面。国外Helena Bozena Novotny ( 1989)借鉴了相互分析理论思想,开展了提高夫妻自我分化水平的团体干预研究。Linda Coffield(2000)对大学生开展自我分化的团体辅导,通过提升个体的界线感来间接提高自我分化的水平。国内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杜晓琳, 董慧中等人通过实验表明团体辅导能有效提高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笔者通过前期调研和实践,认为团体辅导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
二、团体辅导介入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提升的功能
1、团体辅导介入提升自我分化水平的探索,对完善自我功能、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及引导学生理性、客观应对冲突事件、解决矛盾问题意义重大。
自我分化是大学生心理成熟的重要体现。 一方面,强化自我分化观念,提升自我分化水平,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平衡保持独立和与他人发生情感链接的关系,完善自我人格。不需要凭借与他人情绪上过度的黏附或亲近来获得安全感。更能够强化学生平衡情感和理智的关系,引导其自我克制并且客观地看待事物,抵制情感冲动对自身的影响。在面对人际冲突、恋爱矛盾等种种危机隐患事件时,冷静、理性、客观应对。
2、强化大学生“自我分化”观念,引导学生在思考原生家庭和早年成长经历的同时,强化自我意识这一主观因素,找到改变现状、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中,我们对心理学家庭治疗理论的借鉴运用,更多集中在分析原生家庭对学生个体性格形成、发展的决定和影响上。但是大学阶段学生已经离开父母和家庭,且学生早年的基本人格已经定型,童年成长经历也不可能改变,家庭关系改变也较困难。而“自我分化”观念的强化引导,促进学生与原生家庭分离和相关能力提升,通过改变自身来解决问题。对学生而言,虽然家庭改变很困难,但自我改变是自己通过努力可实现的。这为改变现状和具体问题找到突破口。
3、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团体辅导为促进大学生自我分化的发展提供了工作思路和方法。
经过实证检验有效、科学的团体辅导方案,可推广利用,为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其一,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团体辅导工作中主要集中在人际交往、情绪管理、恋爱经营等知识、技能辅导方面,而对出现相关问题中起着根本决定作用的个体自我人格涉猎较少。其二,国内外研究成果中,可借鉴参考的团体辅导干预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的辅导方案也是屈指可数。本研究以自我分化水平提升为主题,研究设计相关团体辅导方案,并结合效果检验后不断修改完善,作为最终成果推广,可供后期相关群体教育借鉴使用。
三、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提升团体辅导方案设计
1、研究对象、工具和效果
通过招募,确认16名小组成员,用《自我分化量表》进行前测,并通过深度访谈了解被试者的基本情况、个人时间表以及对参与团体辅导的目的和期望。通过辅导前后量表测量、访谈等,比照证明团体辅导介入效果良好。
2、团体辅导方案设计
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影响自我分化水平的 4个因素是情绪反应、自我位置、情感断绝和卷入融合。因此本方案从这四个维度进行设计,主要从认识自我、探析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认识和掌控情绪等方面引导自我成长,实验组成员实施团体干预,发展其良好的独立人格,和平衡情感和理智的能力,进而提升大学生的自我分化水平。
.png)
参考文献
[1] 吴煜辉、王桂平,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的初步修订[J].心理研究,2010,3(4) :40-45
[2]吴煜辉,王桂平,国外自我分化研究述评[J].医学与社会 ,2008,21(1) :44-46
[3]费涛,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家庭功能、自我分化水平的关系研究 .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安芹、邱剑、刘玉利,大学生自我分化的发展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3) :381-384
作者简介:卢文玉(1990年-),女,汉族,陕西宝鸡,陕西科技大学研工部思政科教师、讲师,硕士研究生毕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