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边城》为例,探索小说的文本价值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21期   作者:江泽兵
[导读] 《边城》作为沈从文先生最具美学艺术的中篇小说,其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边城小镇茶峒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真爱情故事
        江泽兵
        湖北省天门外国语学校  431700

        摘要:《边城》作为沈从文先生最具美学艺术的中篇小说,其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边城小镇茶峒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真爱情故事。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不仅展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还体现除了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可以说《边城》在中国近代文学史占据一定地位。本文借助《边城》的文学优势进行小说的文本价值分析,希望由此增加社会对小说的肯定。
        关键词:《边城》;探索;小说;文本价值
        引言:通过深入的解读,大众逐渐发现沈从文中篇小说《边城》的价值所在,一时之间,小说中构建的艺术化边城世界魅力无限,且带来深远的影响。在《边城》出现之初就有学者指出,《边城》是继《阿Q正传》之后又一重塑中国人民形象的小说作品。如果说《阿Q正传》揭露了昏暗、麻木、滑稽、可悲的中国社会,那么《边城》则描述出了边城阳光明媚、平安顺遂、天真浪漫的社会。但是从所谓的中国形象着手进行分析,是无法切实的了解《边城》所存在的实质,必须做到透过表面看到精神,从文化层面进行有效的解读,实现《边城》的文本教育,着重展现出其文本价值。

        一、文本价值的内涵
        其实所谓的文本价值是指教学价值,这是因为在我国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现代文学中颇具特色的小说、散文、记叙文、诗等会被选入教科书之中,一旦涉及到教学文本,小说便拥有了教育功能,必须承载基础的教学任务。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来了解文本的价值,即思想内涵、艺术性、语言性等,当小说具备文本价值时,其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能启迪思想,进入学生的心扉。教师在文本讲解阶段,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升,继而发展学生的潜在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

二、小说的文本价值——以《边城》为例
2.1  形象感知做引导
        文本价值的展现首先要从文本的解读着手,以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为例,进行文本的解读梯度规律、人物表层形象的分析,继而实现文本解读序幕的揭开。在文本解读中需要识其名:“翠翠”作为女主人公,其原型为边城绒线铺的姑娘,如若还未深入的阅读文本,单单从名字就能让人联想到小镇姑娘,年纪不大、天真烂漫。并且其身为小说的女主人公,肯定有着一段曲折的故事经历,让人们去细细品味其中表达的社会现象以及底层人民的心酸。观其貌:“翠翠”本身是一位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小女孩,沈从文先生在描绘中倾注了大量的“爱”与“美”的理想艺术形象。正是因为此,让“翠翠”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形象跃然于之上。查其行:在整个文本中,“翠翠”的行为应该出现了三次变化,第一次是爱情萌芽阶段,初遇傩送;第二次是爱情觉悟阶段,翠翠与傩送进城看龙舟,翠翠对傩送的爱情完全觉醒;第三次便是对爱情的执着,傩送没想到哥哥也喜欢上翠翠,翠翠选择傩送,哥哥远走他乡没想到也身死他乡,傩送最后也远离家乡,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就止于此,但是翠翠还是苦苦的等待傩送的归来。

文本解读从感性走向理性虽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在此过程中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了解,以及外貌、语言、动作的分析,能让小说本身存在的文本价值更加明朗。
2.2  关注矛盾促深入
        《边城》作为小说,其故事结构一定起伏跌宕,有低潮便会存在高潮,如此才能形成最具吸引力的小说文本,这也是小说存在的文本价值。那么在解读《边城》过程中,需要对其中存在的矛盾留心观察,以此来感受阅读主体,对自身的阅读经验与思维进行挑战。《边城》小说中最具矛盾的地方应当是,傩送兄长喜欢上翠翠并托人提亲,并告诉傩送一年前便喜欢上翠翠,而傩送告诉兄长自己两年前便喜欢上翠翠,两人以公平的浪漫唱山歌的方式向翠翠表达爱意。最终傩送兄长退出,但是在远走他乡的过程中遇船难淹死了,而码头船总在此后也不愿翠翠做傩送的媳妇。这一段中哥哥天保自知在唱山歌上不是“对手”,大度成全弟弟,而弟弟傩送虽然孤独的追求着自己的爱情,但是在和哥哥“决斗”过程中却半夜唱情歌,且不是为自己。两者间相互着想、退让的矛盾,让小说的可阅读性越发高涨,也为故事后续发展埋下伏笔。正是因为小说存在矛盾,让故事更加具备深意,由此展现出小说独具特色的文本价值[2]。
2.3  比照类文寻互证
        文本价值体现离不开文本阅读,通过阅读对文本的拓展与连接,深入的展现文本的内涵。拓展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一定程度的延申与补充,所补充的内容包括了同一作者的作品、不同作者的作品等,通过两者的相互补充印证,来加强文本价值。比如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其中通过小说想要展现的是对封建社会所存在的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征的批判,同时通过批判来揭露旧中国人民生活的场景与水生火热的生存状态。而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则是通过爱情与湘西山水、风土人情的描写,来展现人性的善良美好,具有美学艺术。又或是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与其作品《长河》相比较,会发现沈从文在写作中善于描写环境、自身内心想法以及人物形象,通过故事与社会环境的串联反应出湘西下层人们的生活状况。通过多种形式的对比能加深文章阅读、分析、探索的文本价值,也值得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文本运用,让现代学生了解到不同作者下的文笔特色。
2.5  多个角度寻分析
        虽然“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在读者眼中沈从文的《边城》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为什么读者如此钟爱《边城》呢?我猜测,可能是因为沈从文先生笔下展现出中国农村青山环抱、民风淳朴的环境,以及人物自身单纯善良的性格,都让读者爱不释手。而从沈从文的角度来看,其如此钟爱湘西的风土人情,不外乎是对现代物质文明所不能体现的淳朴民风的怀念,同时加深了沈从文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读者与沈从文先生自身思想角度的分析,能在了解读者与作者本身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做到对小说文本价值的展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思想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并且在经济高速发展形势下对于金钱的追求逐渐加深,社会道德在此影响下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将《边城》这类小说收入教材中能让学生在学习、阅读中丰富自身情感,了解到人性的美好,由此展现出小说的文本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根凤. 多元解读视角下的小说阅读教学--以沈从文《边城》为例[J]. 名家名作, 2018(6).
        [2]李, 晶. 历史与文本的超越 : 小说价值学导论[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